“情境教学短视频”征集活动是第八届全球未来教育设计大赛的关联活动之一,由北京师范大学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共同发起。活动面向全球各级各类教师、学生以及其他从事教育事业的工作者,征集周期为2025年3月1日至12月31日。活动期间,组委会将于每月初评选月度优秀作品;年度评选将从月度获奖作品中择优产生,设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活动吸引了全球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涌现出一批高质量情境教学短视频。这些作品将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与真实课堂深度融合,以创新设计和生动呈现,展现了技术赋能教育的多元路径与实践价值。经专家严格遴选,6至7月优秀作品名单正式揭晓!
6月优秀作品
《环球风系探秘站》
获奖者:付瑜(内蒙古大学)
作品简介:视频以“环球风系探秘站”为情境,通过动态演示和互动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原理。课程借助三维地球仪模拟与历史风带记录,直观展示主要气压带的分布和气候影响。通过“风带追踪”互动环节,结合《地球脉动》实景与卫星云图,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纬度大气运动,解析气压带与风带关系。通过等压线分析与模拟动画,助力学生掌握大气环流逻辑,提升全球气候的空间认知能力。
《元素探秘之旅》
获奖者:李翯远(西南交通大学)
作品简介:视频以“元素探秘之旅”为情境,通过门捷列夫手稿动画、矿物标本分析等方式,生动展示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和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课程设置“元素发现实验室”,引导学生通过绘制原子半径曲线、拼装周期表卡片和模拟元素反应等实践,自主探索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及同族同周期性质特点。结合科普影像与科研实例,帮助学生建立结构-性质关联,感受周期表的科学之美,系统培养化学认知与探究能力。
《Building Tomorrow: The Sustainable City in Action》
获奖者:Chokri Bouslimi(Jendouba Secondary School, Tunisia)
作品简介:This video highlights an educational project where students take on the challenge of designing a sustainable city. Through discussions, experiments, and the use of smart technology, they explore eco-friendly solutions like solar energy, water recycling, and data sensors. By debating and innovating, they develop critical thinking while shaping a future that respects the environment. Learning is most powerful when it helps change the world.
《数列探秘实验室》
获奖者:高犇(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作品简介:视频以“数列探秘实验室”为情境,通过古代数学问题、斐波那契自然图解等形式,生动展示等差与等比数列的特征。课程设置“数列发现工坊”,引导学生观察蜂巢构造、分析棋盘麦粒问题及绘制数列图像,自主探索公差公比概念、通项公式推导及求和思想。结合纪录片片段与金融实例,帮助学生在自然与生活中理解数列应用,培养数学模型建构和量化分析能力。
《全等三角形:跨学科背景下的美学解码》
获奖者:任泓羽,刘小会(深圳中学龙华学校)
作品简介:视频以AIGC技术为核心创意,融合数学与美术学科内容,聚焦“全等三角形的概念”。通过AI生成希尔伯特、欧几里得等历史人物“亲授”课程,结合小哪吒等动画角色与教师虚拟形象,打造生动课堂。课程从帕特农神庙至万华镜图案,解析数学与美术的关联,引导学生理解全等三角形在跨学科框架中的应用。课后设置美术创作任务,推动学生在实践中体悟“数学与美学共生”,实现技术赋能与跨学科思维的双重创新。
《生物课:细胞探秘实验室》
获奖者:宋明旭(内蒙古医科大学)
作品简介:视频以“细胞探秘实验室”为情境,通过显微动画和模型拆解,直观展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的精巧设计。课程设有“细胞工厂体验”互动环节,学生可通过绘制细胞结构、组装细胞器卡片、模拟物质运输等活动,亲身体验线粒体、叶绿体及细胞核的功能。结合科学纪录片与科研实录,引导学生在观察与实验中理解细胞的复杂与统一,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探秘日本自然环境特征》
获奖者:李雪敏(北京师范大学三帆中学朝阳学校)
作品简介:视频以侦探破案为主线,借助DeepSeek构建逼真情境,引导学生在一起“失窃案”中主动运用日本自然地理知识——包括地形、气候与河流特征等。通过分析线索和解读地图,学生逐步构建地理认知,提升区域综合思维能力。该微课融合探究式学习方式,结合豆包智能体与AI网页等数字工具,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地理学科素养。
7月优秀作品
《When Nature Counts: Exploring the World Through Mathematics》
获奖者:Chokri Bouslimi(Jendouba Secondary School, Tunisia)
作品简介:This video introduces an interdisciplinary educational project that reveals how mathematics is deeply connected to nature. Through stunning visuals of spirals, patterns, and symmetry found in the natural world, it highlights how math helps us understand and appreciate the environment around us. Students are invited to engage in hands-on activities, outdoor exploration, and cross-subject learning that blends math, science, art, and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The goal is to spark curiosity, critical thinking, and a deeper respect for the natural world showing that math is not just abstract, but alive in every leaf, shell, and snowflake.
《魔鬼城是怎样形成的》
获奖者:徐炫清,张杨(佛山市南海区第一中学)
作品简介:视频以“情境线+问题链”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探究高中地理难点——雅丹地貌的特征与成因,并进一步探讨其合理开发利用方式。视频融合野外实景录制,营造真实探索情境,并借助谷歌地球、剪映、AIGC等信息技术,动态呈现区域定位与地貌演化过程,将抽象知识可视化。通过时空综合思维的培养,助力学生深化对雅丹地貌的理解与应用。
6月至7月的优秀作品,充分展现了全球教育工作者在技术融合与教学创新方面的深入探索。9月征集现已启动,诚邀世界各地教育同仁踊跃投稿,用镜头记录实践,以技术重塑课堂,携手构建更富活力与启发性的教育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