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7日,中国智慧教育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年度工作会暨国家科技项目产学研成果转化会议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等指导单位,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北京邮电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移动研究院、中兴通讯公司、超星集团等各界单位共同参加。会议由中国智慧教育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常务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陈光巨教授主持。
会议现场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教育信息化与网络安全处处长任昌山指出,平台工作和参与各方需把握智能时代育人本质,强化科技和人文协同,加快构建产学研组态效应,筑牢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支点。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常务副会长雷朝滋进一步强调,产学研协同是智慧教育创新成果转化的“核心引擎”,分享了“产学研”跨界案例、联合实验室建设等实践经验,为机制落地提供了新路径。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社会处项目主管王兰英老师介绍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相关专项“十四五”项目成果转化要求、“十五五”时期专项工作的主要方向。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智库中心常务副主任范保群研究员从理论层面阐释,强调构建“多样化创新主体+责任利益共同体”的重要性。中国智慧教育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副主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李茂国教授建议,智能时代需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推动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与社会通识教育融合。中国移动研究院科技创新部副总经理邵哲分享了“BASIC6”科创计划、与70余所高校的“环高校科创带”建设情况,为产学研融合提供了“企业样本”。
中国智慧教育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执行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童莉莉教授以“科学智能时代AI4S发展新赛道”为题介绍了平台一年来开展行业标准研制、“互联网教育应用的行为感知与风险监测关键技术”“平安绿色校园群智联动与协同防控关键技术研究”等国家科技项目经济社会效益转化、国际交流、科技创新奖等工作情况,并就AI4S科研范式下“数据要素+算法驱动+算力支撑”催生的5类产教融合新赛道做了解析。同时,会议启动“2025年平台开放基金课题”工作,将围绕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学练用支撑机制、中小学校园智能网建设方案、空天互动的职教实训等方向推进,详细指南将于8月20日全球智慧教育大会“科教融汇与产教融合论坛”发布。
平台2025工作介绍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室安全与设备管理处处长、科研院科技处副处长左锐,教育学部副部长余清臣及教育技术学院院长马宁分别从学校、学部和学院层面介绍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动态,将积极支持平台完善技术转移转化机制,依托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智慧教育产学研协同创新等平台,推动智慧教育研究、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中国智慧教育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黄荣怀教授在会议总结中提到,智慧教育是实现公平、包容和优质教育的必然选择,“十五五”期间需要以产学研协同创新为纽带,通过数字技术构建高质量、大规模、个性化的教育生态。
平台将持续深入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部署,加快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产业伙伴共建产教融合新形态,在以教育数字化开辟发展新赛道、塑造发展新优势方面加速形成稳定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