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第八届全球未来教育设计大赛企业赛道总决赛及颁奖典礼在京圆满落幕。本届大赛设置企业赛道,旨在构建校企协同创新,深化技术创新与教育教学有机融合,推动产教融合向更高层次发展。自3月1日启动以来,该赛道吸引了众多企业人才,征集到涵盖自适应学习系统、教育大模型研发与应用等前沿领域的多件创新作品,充分展现了教育科技融合发展的蓬勃活力与产业前景。
经大赛评审组严格评审,企业赛道最终评选出25个获奖作品,其中一等奖3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6个。
企业赛道总决赛合影
企业赛道总决赛
7月27日,企业赛道总决赛在北京师范大学南院·京师科技大厦举行。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副院长、大赛指导委员会主席陈光巨发表致辞。他对参赛企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对其积极参与本届赛事致以诚挚谢意。陈教授强调,各参赛企业应精准把握解决方案的核心价值,充分展现创新理念和问题导向意识。最后,他预祝所有参赛团队赛出水平,取得优异成绩。
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副院长陈光巨
赛事现场,18家企业代表通过精彩路演,集中展示了AI大模型、VR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重点聚焦教师智能素养提升、城乡教育均衡和跨学科美育等议题。参赛作品生动展现了技术赋能教育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和提升综合素养方面的创新成果。评审专家从问题意识、创新精神、科教融合、应用前景、表达呈现五个维度进行了专业点评和指导。《中国教育报》智慧教育专栏主编黄璐璐担任本次总决赛主持。
企业赛道总决赛现场汇报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大赛评审专家刘强对参赛作品的创新性给予高度评价。她结合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最新趋势指出,教育技术创新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始终服务于教育教学的本质目标。刘强研究员强调,企业要避免陷入“技术效能陷阱”,教育科技企业应将研发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和深度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上。只有回归教育本真,技术创新才能真正赋能教育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刘强
中国教育装备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大赛首席专家施建国对参赛作品的创新性和表现力给予高度评价。施院长强调,优秀的教育科技创新需要注重设计思维的运用,立足真实教育场景,精准把握需求痛点,构建问题、原理、技术与方法之间的有机联系。他指出,作品应重点关注三个方向:强化问题导向,避免创新流于表面;深化场景应用,提升方案的教育实践价值;注重实效验证,确保技术真正服务于教育教学。
中国教育装备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施建国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大赛评审专家张爱华对参赛作品与国家战略的高度契合给予高度评价,特别肯定参赛团队在农村教育、职业教育等重点领域开展的深入调研工作。张教授强调,未来教育科技创新应重点把握以下关键点:深化5G、AR等前沿技术与学科教学场景的有机融合,提升解决方案的普适性和可操作性;注重教育理念与技术创新的协同发展,切实解决教育领域的核心问题。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张爱华
企业赛道颁奖典礼
27日晚,企业赛道颁奖典礼在北京师范大学南院·京师科技大厦举行。大赛指导委员会主席陈光巨、大赛首席专家施建国、大赛评审专家张爱华分别为一、二、三等奖获奖团队代表颁奖。
陈光巨教授为一等奖获奖代表颁奖
施建国副院长为二等奖获奖代表颁奖
张爱华教授为三等奖获奖代表颁奖
第八届全球未来教育设计大赛企业赛道获奖名单
本届大赛企业赛道充分验证了产教融合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价值。这些优秀作品不仅展现了前沿技术的创新应用,更为未来教育形态变革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实践样本。展望未来,我们将持续升级赛事平台,着力打造更具影响力的国际化交流合作舞台,旨在汇聚全球教育科技领域的创新智慧,共同推进教育体系向着更加高效、更加公平、更具创新活力的方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