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公益助力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师教学提质与创新教师工作坊”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04-30 11:56作者:admin来源:北师大智慧学习研究院点击量:


 
4月22日至24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阿里巴巴公益和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联合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席、北京师范大学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计划(元卓计划)、阿里云科普教育基地共同协办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师教学提质与创新教师工作坊”在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成功举办。

为贯彻落实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助力教师专业发展,本次工作坊帮助教师了解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典型AI技术功能及其教学应用场景,提升教师运用AI技术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和创新能力的实践技能,通过专家指导和团队协作,探索AI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创新应用模式。

工作坊着重强调教师的示范课分享与一线专家的指导,并以必要的理论为基础提供支撑,精心设计了专家团队研究成果报告、一线教师优秀案例分享、团队协作优化示范课程、AI工具辅助提质创新等内容模块。约25名中小学教师参与了本次工作坊。

一起来看工作坊精彩回顾——


专家分享:解析AI教育应用

北京师范大学李玉顺教授以《生成式人工智能助力课堂教学高质量发展》为题,详细阐述了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发展,从其产业应用开始,梳理其对于教育的影响。并从研究成果和实际经验分享了教育数字化背景以及新课标创新和素养型培养导向下的课堂发展、育人导向、技术融合路径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趋势,为一线教师提供了理论框架与实践指引。

北京师范大学李玉顺教授

人大附中丰台学校副校长、高级教师金鑫老师以《DeepSeek式幻觉的教育闲境如何在教学中运用大语言模型》为题,结合具体课例,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深度学习技术中的"幻觉现象"破解教学难题,辩证分析了大语言模型在辅助教学设计、个性化学习支持等场景的应用价值。最后,金校长还推荐了覆盖备课、授课、评价等环节的实用AI工具清单,为技术赋能教学提供操作指南。

人大附中丰台学校副校长金鑫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达婷在《AI智能体赋能人机协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的报告中,系统梳理了人工智能技术演进脉络与核心模型原理。通过解析智能体在教师发展各场景中的应用图谱,结合研修活动中的典型案例,生动展现了人机协同在学情分析、资源推荐、过程性评价等环节的创新实践,为技术深度融入教学设计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参考。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达婷
 
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何杰老师进行了题为《人工智能在语文教学中的可为与应为》的报告,从人文学科视角切入,探讨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边界。他以智能写作辅助等具体场景为例,展示了技术赋能带来的学习效能提升,也客观审视了教师角色转型的必要性,强调在充分发挥技术辅助功能的同时,始终坚守语文学科特有的思维训练与人文熏陶使命。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何杰
 
实战打磨:优化教学方案
 
在示范课程展示环节,各位教师依次呈现了精心设计的课例。由北京教育学院胡淑均教授、人大附中丰台学校金鑫副校长、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熊雪亭老师、北京景山学校毛澄洁老师、北师大二附中何杰特级教师、朝阳区教科院白文倩研究员及北师大张一帆博士后组成的专家团队,从学科特性把握、技术适用性、师生交互设计等维度展开深度评议,为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明确了实践路径。




专家团队点评

成果展示:践行融合教学

 
经过专家团队的深度指导后,参训教师们对课件内容进行了系统性优化,各小组通过集体研讨完善教学设计,最终推选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在交流环节,教师们分别呈现了各具特色的创新课例。

AI玫智研团的杨立红老师以《人工智能与运动健康》为题,采用跨学科融合理念,将信息技术与体育健康课程有机整合。通过智能穿戴设备数据采集、运动姿态AI分析等应用场景设计,引导学生亲身体验人工智能技术在健康管理领域的实际应用,构建起科技赋能生活的认知框架。

杨立红

五峰共擎组的金展翼老师展示了《问题的抽象》课程创新实践。该设计深度整合DeepSeek等大语言模型技术,通过项目式学习,指导学生运用AI工具进行需求分析、方案建模与迭代优化。以技术赋能的问题解决过程,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与创新思维。

金展翼
 
星辰大海组的贾飞老师带来《伟大的事业都始于梦想》主题课程,巧妙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拓展教学维度。通过AI生成的时空对话场景与动态数据图谱,帮助学生多维度理解中国梦内涵,并借助智能思维导图工具开展思维可视化训练。课程特别设置"梦想具象化"环节,利用AI绘图技术将学生个人理想转化为可视化作品,实现了情感共鸣。

贾飞

算码星途组的傅敏佳老师展示的《项目引领养思维,实验探究悟原理——〈聪明的护眼灯控制的形态〉》课程,全程贯穿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课前通过AI工具生成教学素材,课中创新打造"AI双师课堂"模式,高效解析代码逻辑、动态生成台灯模型。课后环节则运用智能评课系统进行学情分析,并针对不同学习层级设计个性化作业,有效破解抽象概念教学难题。

傅敏佳

来自同组的孙伟棋老师在《生活中的数据与价值》课程中,创新应用AI图像生成技术。通过将学生校园生活数据转化为可视化图谱,引导学生在真实问题解决中建立数据思维。使得技术呈现方式既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又提升数据素养的培养效果。

孙伟棋

逐光同行组的俞丽美老师分享了《写话:有趣的动物》逐光同行组的俞丽美老师展示了《写话:有趣的动物》教学设计。课程创新运用数字人技术创设互动情境,通过AI生成的3D动物形象开展仿生对话练习,结合智能语音交互系统实施过程性指导。借助数字人的形象吸引孩子注意力,激发他们的表达内驱力,同时引导孩子进行思考,从而支持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

俞丽美

同样来自逐光同行组的余赞敏老师进行了题为《AI赋能算法思维培养——〈韩信点兵枚举法的实现〉》的课程分享,他在教学设计与实践中,深度运用工具辅助抽象建模,将古代兵法问题转化为可编程算法,并且利用智能调试工具优化代码,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体会古代数学智慧与现代编程的结合。

余赞敏
 
随着生成式 AI 技术的迭代,人机协同正成为教育创新的核心动力。本次工作坊不仅提升了教师们的技术应用能力,更通过实践案例的沉淀,为 AI 赋能课堂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未来,各方将持续深化合作,以科技弥合教育鸿沟,助力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帮助每个孩子在数字时代享受优质教育,绽放成长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