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教育创想营 | 第八届全球未来教育设计大赛

发布时间:2025-04-27 16:06作者:admin来源:北师大智慧学习研究院点击量:

2025年4月20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席联合主办的未来教育创想营成功举办。作为第八届全球未来教育设计大赛的系列活动之一,本次创想营面向大赛高教赛道参赛者,以设计思维为引领,通过跨学科协作与技术应用,探索多元化的教育解决方案。活动旨在提升参赛者的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推动AIGC赋能的创新思维与教育实践深度融合。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等国内外十二所高等院校的参赛者参与此次活动。导师团队包括北京师范大学助理研究员王欢欢、首都师范大学教师费程、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达婷、张一帆。
 
“未来教育创想营”合影
 
领导致辞

全球未来教育设计大赛指导委员会主席、北京师范大学原副校长陈光巨教授指出,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变革,教育形态亦在悄然变化。创想营通过结合跨学科协作与人工智能技术,旨在引导参赛者重新构想未来教育蓝图,解决真实教育问题,培养其领导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陈光巨教授致辞

在创想营中,设计思维流程贯穿始终:问题定义、创意构思、原型设计、呈现表达。
 
问题定义

在问题定义阶段,参赛者通过抽签选题,聚焦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跨文化交流、青少年身心健康等热点问题。各团队通过文献政策调研与统计数据分析等,深入挖掘教育领域的真实问题,以文字和图片形式清晰地阐述问题。例如:董奕丹团队将问题定义为“为乡村留守儿童,在农村小学课堂学习中出现的情感缺失、美育欠缺的问题,设计虚拟IP形象提供情感陪伴的创新方案”。导师们建议,问题定义阶段应聚焦选题、细化设计目标,通过数据支撑增强方案的创新性和可操作性。

问题定义

创意构思

在创意构思阶段,参赛者通过头脑风暴与多种分析工具(如SWOT分析、可行性分析)探索多元化的解决方案。随后,团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系统地梳理思路,逐步将思维从发散走向收敛,最终形成具体的、可行的设计方案。例如:李旭敏团队在探索代际沟通问题时,结合非暴力沟通基本框架构建、家庭情绪安全岛设置、代际翻译工具包开发等多种方案,通过技术可行性、用户体验和竞品分析等多维度进行评估。导师们鼓励参赛者灵活运用大语言模型等创新工具,并引导他们进行深度团队讨论协商以促进思维碰撞,确保创意方案的全面性和可行性。同时,导师们强调需要审慎评价工具生成的内容。

创意构思

原型设计

在原型设计阶段,各团队结合文生图、文生视频等AI工具,结合专业的设计工具快速将创意转化为原型,显著提高了解决方案的视觉性和表现力。例如:蔡兆雯组通过文生图快速设计了二十四节气绘本和拼图;于彤组通过文生视频工具制作了治沙车的使用场景;董奕丹团队则设计了虚拟IP形象。导师们在此阶段强调,设计的呈现不仅要有创意,更需理论与数据支撑,确保每个设计方案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原型设计—团队作品
 
呈现表达

在呈现表达阶段,参赛者从项目选题、解决方案设计、可行性分析、AIGC工具辅助设计等角度,汇报展示了他们的解决方案。通过导师评审、小组互评和人气投票,最终选出了获奖作品。
呈现表达

通过此次“未来教育创想营”, 参赛者不仅深入体会到设计思维在教育创新中的价值,也在跨学科协作与技术融合的实践中,激发了对教育变革的深度思考与创造力。全球未来教育设计大赛将持续推动教育创新实践,为面向未来的教育设计贡献智慧与力量。

第八届全球未来教育设计大赛高教赛道即将于北京时间2025年4月30日18时截止报名,诚邀全球高校师生共同参与,共创未来教育新图景!

获奖作品

优秀AIGC应用奖

 
芽芽守护团——农村留守儿童的美育赋能IP设计
团队成员:董奕丹、向奇睿、汪欣怡、王蕾
项目简介:团队以虚拟IP形象为载体,通过AI自动生成的个性化陪伴设计,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情感支持及美育资源,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

旁白——AI赋能代际沟通
团队成员:李旭敏、王辰玉、郑琼、王晨曦
项目简介:团队开发了一套AI和AR技术结合的智能系统,用于实时调节家庭成员间的沟通,改善亲子关系,通过智能转化语言及语境,实现代际之间的和谐交流。

优秀创意奖

 
跨文化视域下的二十四节气交互式绘本
团队成员:蔡兆雯、王诗贻、邹昱兴、黄心怡
项目简介:团队设计了一本24节气交互绘本,通过AR和多国语言互动,让全球儿童在趣味化的活动中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气文化,提升对多元文化的融合和认知。

碧海捕手
团队成员:侯光庆、任亿鸽、杨晨曦、卫雅洁
项目简介:团队提出智能垃圾拦截方案,结合公众参与机制,通过高效的互动设计减轻海洋污染,保护海洋生态,为环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优秀设计奖

 
艺起治沙
团队成员:于桐、邱安琪、唐嘉薇、刘帆
项目简介:团队通过移动工坊和线上平台的结合,提升学生和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鼓励延庆区中小学生参与治沙行动,推动地方的绿色发展。

跨境小商人
团队成员:雍惠雯、刘畑佐、王盈睿、马冬玲
项目简介: 团队设计了一款桌游,将国际贸易规则和跨文化沟通融入游戏中,为青少年提供沉浸式体验,以增强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素养。

 
优秀团队协作奖

 
针对年龄为15-18岁的智能解压物品
团队成员:邵久存、陈玲艳、屈睿琪、罗欣雨
项目简介:团队创新设计了一款香薰卡套,结合压力监测与文字交互技术,帮助高中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效缓解心理压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优秀表达奖

 
向星星伸手:AI+AR辅助自闭症儿童探索世界的交互方案
团队成员:吴旺旺、吴鑫怡、凌翊晶、殷萌、周子琦
项目简介:团队结合AR和AI技术,针对自闭症儿童设计了一套沟通引导方案,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与探索世界,减少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多国语言文化输出转化为北京方言的公共艺术装置
团队成员:彭粲然、高博、李佳仪、杨婧璇、鲍欣琦
项目简介:开发了一种互动装置,实时将外语转化为北京方言,吸引国际游客体验中国文化的地域特色,提升北京文化的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