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婷婷,张卓,曾海军:共绘智慧教育理想蓝图,深化全球教育数字变革

发布时间:2025-03-17 16:26作者:admin来源:北师大智慧学习研究院点击量:

本文基于2024全球智慧教育大会的主要观点,探讨了智慧教育在加快教育数字化变革中的重要作用,从全过程、全领域、全要素视角提出可持续教育生态的建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路径以及重塑教育体系的必要条件等主题,以期推动智慧教育在全球范围内的有效实践,加强国际理解和国际传播,促进教育变革与创新。
 
2024年8月18日至20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主办的“2024全球智慧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本届大会以“教育变革与国际理解”为主题,围绕智慧教育政策、技术和实践举办了16个主题论坛和11场专题活动。会议期间,发布了《数字转型背景下智慧教育的国际理解》研究报告和智慧教育优秀案例集等成果。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们济济一堂,共议人类教育的未来。
 
共谋前瞻性战略与政策规划
 描绘智慧教育理想蓝图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推进,数字技术正成为推动教育变革的引领力量,联合国教育变革峰会把教育数字化变革列为五大重点行动领域之一,教育数字化变革已然成为全球共识和时代潮流。智慧教育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形态,旨在构建智慧的学习环境,变革传统的教与学方式,催生智能时代的教育制度,构建由国家、区域和学校提供的高学习体验、高内容适配性和高教学效率的教育系统。智慧教育作为数字时代的教育新形态,是推进教育公平与包容、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01
智慧教育是推进公平、包容和优质教育的重要抓手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于吉红在大会开幕式致辞中提到,以推进教育数智化和发展智慧教育为契机,加速教育变革,缩小教育鸿沟,促进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在全球间汇聚流动,需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优质资源开放、平台建设应用、政策标准对接等方面综合发力,凝聚共识,需要不断深化国际合作,共商、共建、共享,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持续注入新动能。马尔代夫高等教育、人力和技能发展部部长Maryam Mariya提到,要认识到科技与教育的融合,具体来说就是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它将会大大影响教学、学习以及整个社会发展的方式。
 
02
智慧教育是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
 
教育部副部长王嘉毅提出了三点倡议:一是加强政策对话,携手推进智慧教育发展;二是加强资源共享,促进教育更加公平包容;三是加强能力建设,共同打造智慧教育新图景。智慧教育是推动教育领域深刻变革的重大举措,政策保障、技术条件和数字化转型是智慧教育在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关键路径。
 
政策是确保教育数字化转型顺利进行的核心。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赵沁平认为技术进步会不断推动教育数字化的发展,他提出智慧教育的发展主要依托三方面技术,即互联网基础上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数字化转型代表着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的革新和深化。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教育信息化与网络安全处处长任昌山提出,在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过程中,要广泛地汇聚海量资源、优化政务服务事项、深入推进区域智慧教育的创新发展。
 
推动全领域数字化转型 
创建高质量、包容和可持续的智慧教育生态

智慧教育是推进教育公平和共享优质教育的必然选择,其驱动教育深层次系统性变革,从而引领教育系统走向整体革新,构建全领域、全系统、全流程的数字化转型的新局面。
 
01
发展学前数智教育,让幼儿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
 
善用数字技术,将给儿童的学习、发展、成长带来很多机遇。北京师范大学原副校长陈光巨提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学前数智教育将呈现出更加多样化、个性化、智能化的特点。重庆两江新区博雅小学附属雅和幼儿园园长吕红提出,有效利用智能化技术寓教于乐,打造智慧游戏课堂,实现共享教师、共享教室、共享游戏、共享材料,让幼儿在自主选择、自主游戏、自主创造的过程中获得个性化的发展。
 
02 
加强未来学校建设,推动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
 
基础教育作为具有奠基工程意义的教育,在人工智能时代其整体的发展目标定位朝着智能化、数字化和学习化转型。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二级巡视员、教学与装备信息化处处长张权指出,我国基础教育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必须抓住教育数字化带来的重大机遇,深入推动全领域、全要素、全流程、全业务的数字化应用和变革,依靠数字教育实现公平包容的教育、更有质量的教育、适合人类的教育、更高水平的开放合作。未来学校是一种着眼于未来人才培养规划和教育发展战略,并进行育人实践创新的学校,智慧教育会为它提供必不可少的支持。智慧教育不仅仅是技术的概念,更需要构建跨界融合的学习场景,把新技术和新型教与学模式结合在一起。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字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曹培杰认为可通过空间的再造、课程的重构、学习的变革来造就未来学校。
 
03
重构人才培养体系,打造更具韧性的高等教育体系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核心,正在不断渗透到高等教育的各个领域。在这一背景下,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影响甚至决定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问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郭新立指出,需要以全球视野审视教育的未来,确保教育数字化战略的有效实施,推动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构建包容、高效、韧性、可持续的高等教育生态。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原副校长兼威海校区校长徐晓飞认为,“AI+元宇宙+高等教育+服务”将会是高等教育的今天和明天。在数字时代,基于网络平台的资源融通办学和灵活开放的数字学习成果互认机制是创新办学模式的重要趋势与关键路径。
 
04
善用数字化技术,共建开放、合作、信任的终身学习环境
 
数字技术蕴含的巨大潜力得到了充分的释放,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各行业提高要素、生产力的关键途径。国家开放大学副校长李松提出,数字化促进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国际的共识,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已经成为中国的国家战略。随着数字技术在教育世界应用的不断深化与迭代,教育世界中的教学模式、教学活动、教育环境等都发生了系列转变,进而推动作为教育世界主体要素的学习关系、学习方式与学习评价的系统性变革。巴西坎皮纳斯州立大学教授Maria Cecília Calani Baranauskas提出了社会活动系统(Social Activity Systems,SAS)的概念,这种系统将社会、物理和数字环境相结合,他认为技术应该作为认知工具融入日常生活背景中,以支持无处不在的学习。
 
重视全要素数字化转型
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数字化转型在教育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从培养目标的设定、教育内容的更新、教学模式的创新,到评价方式的变革、教师能力的提高、学习环境的优化,其对教育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01
 塑造教师新型角色,让人工智能更好地为师生服务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每一次技术变革都会影响教师的角色。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祝智庭提到,讲智慧教育要有教育智慧,教育智慧主要包括数据智慧、教学智慧与文化智慧,它们应该是相乘的关系。法国蔚蓝海岸大学教授Margarida Romero强调教师的角色不会被AI替代,通过AI可以加强教师的能力,目标是实现人与AI的互补。未来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充分利用这些技术提升教育效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洲国际能力建设研究所Quentin Wodon提到,希望借助数字技术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数字技能。
 
02
拓展技术应用场景,促进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
 
智慧教育在推动青少年身心健康和个性化成长方面的有效实践,对于全面提升学生身体与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杨大研提到,对于学生健康工作将从这四个方面努力:一是牢固树立并践行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倡导健康第一、身心一体理念。二是提高数字化支撑能力,建强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三是科学运用数字技术,加强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四是智能化发展数字技术,赋能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世界卫生组织“教育与健康研究”合作中心负责人Didier Jourdan阐述了创建支持性生活环境和构建健康学习路径的重要性,他表示,必须采取协调一致的跨部门行动,以促进社会和环境变革,改善所有人的健康,并减少健康不平等。
 
03
坚持综合素质评价,让育人过程更具科学性
 
从教育的发展看,评价是教育领域中的重要环节,教育评价直接关系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副司长舒华提出数字化赋能开创教育评价改革的四点举措:一是要强化价值引领。二是要在“三性”上下功夫,提高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要坚持应用为王。三是要鼓励本地化的创新。四是要避免安全伦理风险。智能技术尤其是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已经成为数字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关键途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郑勤华提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方法层面、工具层面、平台层面的探索,形成新一代综合素质评价的解决方案,为全国可比可行的综合素质数据提供决策支撑和基础。
 
推进科教融汇和产教融合
支撑智慧教育创新实践
 
随着智能化时代的深入推进,科技与教育这两个关键领域正以积极的步伐互相融合,科技为教育注入新活力,教育为科技培养创新人才。规划数字教育蓝图,必须以未来的视角审视当前,深入理解数字化技术对教育变革的深刻影响,包括其时代意义、理论内涵和实践路径,致力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支持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推动教育环境的智能化改造,从而全方位打造出一个崭新的区域教育数字化生态系统。
 
01
科教融汇与产教融合是实现智慧教育的重要支撑
 
培育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关键。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常务副会长雷朝滋指出,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产业是科技创新的主要战场,高校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开展校企精准对接,加强协同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科教融汇是重塑人才培养体系的动力引擎,产教融合是提升教育和经济韧性的机制保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民信息计划前主席Dorothy Gordon认为教育数字化转型非常重要,一定要基于跨学科、多利益相关方多方面的行动,要有一个全局的发展观念,并且要在不同的参与方中相互作用。
 
02
 智慧环境升级,是实现智慧教育的先决条件之一
 
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秘书长李灜提到,面对人工智能、大数据、大模型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教育装备的广泛应用以及智慧校园的快速建设将有力推动各国的教育改革,助推形成更为公平、包容和优质的教育环境。全国教育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刘强认为,在数字化时代教育装备是为保障和实施教育教学和管理所需的软硬件的总和,除了教师、教材之外的总和都是装备。
 
03
 数字教材建设,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必选项
 
数字化学习已成为历史潮流,数字教材作为数字化学习的基本工具进入到教与学的课堂里,是数字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李建军教授提到,近年来数字技术有机融入正在重构教材形态,教材形态从过去传统文字、图像静态内容为主,正在转变为学习内容与学习服务相辅相成、动态内容为主。数字教材是教育数字化的组成部分,应该努力实现与课程、实践、师资等其他教育数字化板块的融通融合。马尔代夫高等教育、人力和技能发展部部长Maryam Mariya提出,只是将现有的内容进行数字化是不够的,必须重新思考信息呈现的方式,要重视创作性和深入理解学生是如何学习的。
 
04
 区域教育数字化,是智慧教育最佳创新实践场
 
推进教育数字化,构建区域智慧教育新生态,需要立足自主理论与实践创新,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教育发展道路。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杨银付提到教育变革创新走向智慧教育的几点表现:一是教育目标、内容和载体形态的变迁;二是学与教的形态变迁,线上线下融合的学习形态正在形成,教学形态从原来更多的以教为主,转向未来更多的以学为主;三是评价和治理形态的变迁,带来学校和社会形态的变迁。数字化赋能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理念引领、规划引路、模式创新、典型示范、师生数字素养及有关各方协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UNESCO IBE)代理局长Svein Oesttveit提到,智慧教育站在变革的最前沿,有望彻底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
 
结语
 
智慧教育新形态以推进教育数智化和发展智慧教育为契机,加速教育变革,缩小教育鸿沟,促进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在全球间汇聚流动,需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优质资源开放、平台建设应用、政策标准对接等方面综合发力。凝聚共识,需要我们不断深化国际合作,以数字化革命推动教育转型,开启智慧教育元年。
 
 
本文作者:冯婷婷,北京师范大学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张卓,北京师范大学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曾海军,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
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5年第3期,
https://mp.weixin.qq.com/s/VCyQME6tLgtFm9HSYBdA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