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协同赋能乡村教师发展|阿里公益助力 “AIGC赋能人机协同教学高级研修营”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4-02-22 11:10作者:admin来源:北师大智慧学习研究院点击量:

近期,由北京师范大学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阿里巴巴公益和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联合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席、北京师范大学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计划(元卓计划)、阿里云科普教育基地共同协办的“AIGC赋能人机协同教学高级研修营”在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成功举办。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推动义务教育的城乡一体化,强调构建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明确了教育的民生保障力。研修营聚焦于乡村教育“资源匮乏、师资短缺、教育公平”等核心挑战,以AI与云技术为支点,探索教育均衡发展的新可能,为乡村教育领域注入科技创新的活力。
 
研修营着重强调智能体项目实战与一线教师实践案例分享,并以必要的理论为基础提供支撑,精心设计了专家团队研究成果报告、一线教师优秀案例分享、AI智能体教学场景实践、人机协同创新项目实战、大模型与人机协同平台体验和AIGC时代人机协同角色探讨等内容模块。约80名中小学乡村教师参与了本次研修营。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巴巴少年云助学计划依托云教室与前沿AI工具,将优质教育资源高效输送至偏远地区,促进了知识的普及与共享。研修营还精心构建了一个跨越地域界限与学科壁垒的交流平台,促进了乡村教师与教育领域专家的深度对话与思想碰撞,激发了教育创新的内生动力与无限潜能。
 
 
达婷老师以生动的开营致辞回顾了往期研修营的卓越成果,激发了教师们对智能体技术的热情与期待。
 
理论前瞻:专家解读大模型与智能体赋能教育的前沿趋势
 

张进宝教授通过阐述政策背景、技术发展、大模型基础知识,让大家了解大模型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类型、具体案例。在此基础上,他还提出大模型在教育应用中面临技术瓶颈和教育适配性难题等挑战。

朱立新老师围绕“人工智能助力教师提升教学效果——个性化教育的创新机遇”展开分享,阐述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重点讲解AIGC技术在教育内容创作方面的潜力,并指出人工智能给教师专业发展带来挑战,建议教师提升相关能力、转变评价和教学理念 。 

达婷老师通过讲解技术层面内容,迅速让教师们了解大语言模型、智能体的概念、主流框架和设计模式,特别是教育垂直领域大模型的开发范式。在此基础上达婷老师继续分享了如何提高基座大模型的性能。

实践创新:多学科优秀案例分享与应用探索
 
研修营特邀数学、语文、地理等学科的一线名师,分享他们在人机协同教学的长期实践探索。这些教师均深度参与往期研修营,其教学案例经过反复打磨与验证,形成了一套可直接迁移的创新模式,为乡村教师提供实用、高效的教学范式。

北京中学数学特级教师李舒宇以“AI智能体融入思问课堂的探索与优化”为主题进行了分享。李老师回顾了自己从第一期研修营学员成长为优秀一线教师的经历,并讲述了如何带领团队与北师大团队共同成长与协作。此外,他还分享了团队教师如何探索智能体等在提升数学思维培养、课堂互动与教学优化方面的创新实践。比如,在AI+跨学科学习的实践中,通过案例《我是篮球教练》引导学生深化思考,《探索削波萝的奥秘》提升学习效率,以及《探索二进制》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宁丽曼老师聚焦 “AI智启数学课堂进行了分享:以勾股定理教学为例的问题导向教学创新探索”,在教学中融入AI智能体。她运用勾股定理学习助手、KWLP评分反馈系统等多种AI工具,从课前精准学情分析,到课中发展史、证明及应用展开教学,再到课后多维评价,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宁老师强调使用 AI 时学生要批判性思考。

北京第一实验小学的祝洁老师,以“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我来编童话》课堂教、学、评方面的实践”为主题分享教学成果。在“我来编童话”项目里,从问题化学习与人机协同教学,到人机协同评价、人机共创,再到借助虚拟混合现实技术制作微电影。这不仅提升了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创造力,革新了评价体系,还实现多学科融合,增强学生体验感。

清华附中国际部的高中地理老师康晓峰分享的主题是“先学后教 定点聚焦:AIGC赋能差异化教学”的实践分享,如何应用具体的AI工具增强课堂互动效果、辅助分层教学并提供智能反馈。康老师介绍了由他制作的人文地理的APHuG智能体小助手等工具,用于与学生进行课堂中的实时互动、个性化教学、以及根据教师的需求生成不同难度的教学资源。
 
大模型实操解析:基础学习与应用实践
 
由王欢欢老师和达婷老师分享:生成式人工智能提示词技巧及教学应用,涵盖教、学、管、评、测等五大场景。对适合教师的AIGC工具进行了举例,并就如何写好提示词给出了策略,并通过几个实际案例展示了优秀提示词在提升教学效率方面的作用。

 
达婷老师以 “人机协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为主题,分享了多智能体教学的最新成果与优秀案例。她基于深厚的理论基础,展示了大模型在教育中的实践能力与多样化应用场景,并全面评估大模型的启发式教学能力。通过分层教学、课后辅导等一线案例,帮助教师掌握核心概念与应用方法,为后续实践探索提供宝贵灵感,拓宽了参会教师的思路。
 
技术普惠:云与AI赋能教育公平的“少年云助学计划”

陈双乐分享了阿里巴巴少年云助学计划,该计划依托无影AI云电脑构建智慧学习空间,打造个性化的少年云AI云教室。其特点包括AI辅助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资源高效分发的联通性、低成本易运维的适应性以及优质资源多元化供给的开放性。教室融入科技文化元素,激发学生探索精神。该计划成效显著,不仅改善了乡村课堂,还助力乡村学生登上国际舞台,并荣获2024年K12教育年度杰出应用奖,连续受邀参加UNESCO巴黎年度大会,为云与生成式人工智能促进教育公平提供创新范例。
 
AI智能体实践训练:设计、开发与课堂应用探索
 
在实战环节中,教师们在助教团队的指导下,亲身体验了语文知识问答小助手智能体的设计与开发过程。通过跟练与实操,他们不仅熟练掌握了平台功能,还成功搭建出不同学科背景的个性化AI智能体,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这一过程不仅提升了教师们的技术应用能力,也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刻感受到大模型与AI智能体在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为未来如何将智能体应用于课堂中提供了新思路。
 
 
人机协同教学实践:创新课堂设计与应用探索
 
在研修营中,每个团队都积极参与了人机协同教学创新模式的实战设计活动。不同学科与背景的老师分组合作,共同探索了人机协同教学创新模拟课堂。老师们还巧妙地将AIGC工具融入创新模拟课堂中,例如融合了大语言模型,并设计了个性化的智能体。
 
 
成果汇报与创新展示:AI赋能教育实践探索
 
最终,每个团队都高质量地完成了项目设计书,并进行了精彩的汇报与演示。其中,一些团队提出了极具创意的创新课堂设计。

一路芬华团队:AI助学智能体赋能文言文教学

该方案以AI助学智能体为核心,突破传统文言文教学的局限,通过AI模拟历史人物对话,构建生-机互动、师-机互动等多元应用场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理解深度。AI Agent结合学生的学习进度提供个性化指导,使教学更加精准化、智能化,同时具备向边远地区推广的潜力,为教育公平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星火团队:人机协同助力古诗词学习(以《江雪》为例)

团队创新性地探索了AI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利用生成式AI技术将诗词意境转化为沉浸式“雪景动画”,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文化背景理解。AI Agent通过实时情绪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并结合大模型的背景知识推理能力,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这种从“雪景诗”到“雪景动画”的跨越,为古诗词教学带来了全新的互动方式,拓展了智能技术在文学教育中的应用边界。
 
智融先锋团队:AIGC赋能劳动教育实践(以制作香囊为例)

该方案关注乡村劳动教育的资源匮乏问题,通过AIGC技术将传统香囊制作与个性化设计相结合,为劳动教育提供创新支持。AI Agent可根据用户偏好设计香囊,融入多元文化元素,打破传统资源的局限,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实践能力。该方案不仅提升了劳动教育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也为乡村教育资源优化提供了可复制的模式。
 
智创三角团队:AI助力小学科学家庭实验教学

该方案针对家庭实验教学的指导不足问题,提出AI辅助实验教学的智能方案。AI智能体基于学生知识水平精准推荐实验方案,并提供材料替换建议、实验优化与安全保障措施,帮助学生自主完成实验。方案特别考虑了乡村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推荐低成本、可就地取材的实验方案,使更多地区的学生能够享受高质量科学教育。这一模式不仅提升了家庭实验的可操作性,也推动了教育公平与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发展。
 
此外,其他团队的创新方案也充分展示了AI智能体在多学科、多教学场景中的应用价值,涵盖辅助备课、跨学科课程设计、作业批改、辅导答疑、个性化教学等多个方面。这些实践进一步凸显了AI智能体在赋能乡村教师方面的潜力,特别是在提升教学效率、优化课堂互动等方面展现出重要价值。
 
 
未来,随着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人机协同将成为推动教育公平的重要引擎。期待更多社会力量携手,持续赋能乡村教师,以科技之力弥合教育鸿沟,让每个孩子都能在AI时代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