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学术周成功举办——探讨智能时代的终身学习

发布时间:2025-01-26 17:37作者:admin来源:北师大智慧学习研究院点击量:

2025年1月7日至21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承办的“第十届智慧学习学术周”成功举办。本届学术周聚焦“智能时代的终身学习”,探索人工智能时代如何通过终身学习推动个人职业发展并支持社会创新,期间围绕人工智能赋能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的科学研究、教育元宇宙中的数字人以及智能时代的教育规划与治理等前沿话题,举办了多场主题研讨、座谈和研修活动。

学术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法国上法兰西理工大学、德国耶拿大学、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应用科技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中国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UNESCO IIEP、UNESCO IITE等国际组织和教育部的领导嘉宾,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相关项目负责人、区域代表、高校和中小学教师、研究生、教育科技企业与媒体代表等共同参与,汇集全球视角,交流探讨智能时代教育发展的最新趋势,将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结合,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学习的国际对话与合作。

 
主题座谈与研讨

2025年1月7日,作为北京师范大学第十届智慧学习学术周的首场活动,由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主办,北京师范大学MBA教育中心、北京师范大学青年诚信建设研究中心协办的“人工智能赋能行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座谈会”顺利举行。座谈会由北京师范大学陈光巨教授和赵秋雁教授联合主持,邀请了来自政策制定、理论研究和实践领域的多位专家展开深入研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人工智能已成为推动全球各行业迈向新高度的关键力量,如何把握发展大势,“以人为本”提升效率、优化服务、创造价值是关键。“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协同共生,只有形成良性循环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整体效能。在此背景下,由北京师范大学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全球未来教育设计大赛”以技术创新为抓手、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产教融合为纽带,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中国方案贡献了北师大智慧。
人工智能赋能行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座谈会

1月9日,为进一步优化赛事组织工作,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举办“全球未来教育设计大赛座谈会”,邀请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位专家学者与分赛区和参赛者代表总结赛事经验,分享宝贵建议。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大赛在推动教育创新方面的积极作用,并提出以下改进方向:加强国际合作、聚焦赛事选题、强化培训体系、优化赛事流程和推广赛事成果。这些建议为大赛未来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也为推动教育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全球未来教育设计大赛座谈会

1月10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第十届智慧学习学术周“京津冀智慧教育协同发展经验交流研讨会”召开,会议由教育部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专家组秘书处主办,北京市东城区教委、北京市海淀区教委、天津市河西区教育局、河北雄安新区教育局联合承办,探讨了区域智慧教育发展典型经验与进展成果、智能时代教育发展新路径、智能技术赋能教育的解决方案,为智慧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建议和路径参考。教育部领导、专家学者、区域代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相关项目负责人、教育科技企业与媒体代表出席了会议,围绕教育数字化战略、京津冀智慧教育协同发展、GenAI教育应用、智能技术赋能教育的解决方案等议题展开研讨。
京津冀智慧教育协同发展经验交流研讨会

1月10日,学术周还举办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的科学研究——如何撰写高质量研究论文研讨会”。本场研讨会由北京师范大学副研究员、Smart Learning Environments期刊副主编Ahmed Tlili博士主持,来自Open Praxis、Asi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Leadership and Policy in Schools、Review of Education等国际期刊的主编,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对科研论文撰写的影响展开讨论。会议采用在线方式进行,探讨了AI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其伦理、评审等各方面的影响,强调AI可提供便利,但不应替代研究者的原创性和批判性思维。与会者一致认为,研究人员需对AI应用保持透明并对内容负责,确保科学诚信。

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的科学研究——如何撰写高质量研究论文研讨会

教育、科技与媒体互动新篇

1月11日,“教育科技企业与媒体交流活动”在北京师范大学第十届智慧学习学术周期间圆满举行。本次活动汇聚了70余位来自教育科技与媒体领域的代表,围绕总结2024全球智慧教育大会(GSE2024)的合作成果与展望未来合作路径进行深度交流。活动期间,大会组委会全面回顾了GSE2024的成就,向合作伙伴及媒体同仁致以诚挚感谢,并正式发布了GSE2025概念文件。与会代表围绕科技赋能教育与国际传播的深度融合,就未来的合作模式与创新举措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提出了深化技术创新、优化传播策略、强化国际合作等建议,为进一步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以及科技与传播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智慧与实践经验。本次交流活动不仅深化了跨领域合作共识,也为全球智慧教育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教育科技企业与媒体交流活动

1月13日,“教育元宇宙中的数字人:设计、学习场景与伦理研讨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法国上法兰西综合理工大学副校长Mourad Abed教授、网龙网络公司副总裁林通出席研讨会并致辞,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院长助理张定文、副研究员Ahmed Tlili主持。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创新联盟代表、上法兰西综合理工大学代表及网龙网络公司代表分别介绍了在元宇宙、数字人领域相关研究、课程及产品,并就后续开展联合实验及共同开设元宇宙、数字人课程可能性进行了讨论,为后续合作奠定了基础。
 
高级研修与培训

1月13日至19日,第十届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学术周期间,“智能时代的教育规划与治理国际研修班”顺利举办,在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指导下,由人工智能与教育规划国际联合实验室(AI-GPE Lab)、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席联合承办,并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UNESCO IIEP)、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UNESCO IITE)提供支持。在开班仪式上,“人工智能与教育规划国际联合实验室”(Lab of AI Governance and Planning in Education,简称AI-GPE Lab)成立,并发布了实验室的首个研究成果——教育政策与规划AI智能体(Education Policy and Planning AI Agents,简称EduPX)。

本期国际研修班共持续6天,聚焦于教育规划、管理与人工智能治理核心议题,涵盖数字化转型与全球教育规划、人工智能在教育规划与治理中的应用、教育的未来、教育规划的价值四个主题,面向教育部相关部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高校的中青年领导干部以及国外教育规划研究者、政策制定者与实践者等开展,助力参与者实现认知提升、共识构建、交流互鉴和规划技能的全面提升。来自全球19个国家的38位学员参与此次研修。研修班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包含个人学习、集中学习、小组学习和实践学习等多种活动形式,通过文献研读、实践调研、专家报告、观点分享和案例分析等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全面提升参与者的教育规划与治理能力,并形成实践总结、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等研修成果。
智能时代的教育规划与治理国际研修班开班暨人工智能与教育规划国际联合实验室成立

国际研修班现场

本届学术周中,同样备受关注的还有“AIGC赋能人机协同教学高级研修营”,该研修活动由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和阿里巴巴公益联合承办,并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席、北京师范大学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计划(元卓计划)及阿里云科普教育基地的支持。1月14日至1月20日期间,研修营汇聚了行业专家与教育科技企业,与来自全国约80名乡村教师,共同探讨大模型在教育中的角色定位与边界界定。此次研修活动分两期进行,研修内容涵盖专家报告、案例分享、项目实战等,来自一线的教师分享了诸多优秀的人机协同案例,参与者还通过团队项目实战,探索了创新课堂设计的可能性,并在最后展示团队项目成果。此外,在交流探讨环节,参与者围绕“师-生-机”三方角色展开了热烈讨论,收获颇丰。
AIGC赋能人机协同教学高级研修营合影
 
学术总结会

作为学术周的尾声,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2024年度学术总结会在1月21日召开,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联席院长黄荣怀、副院长陈光巨、副院长阿莎·辛格·坎瓦尔等领导出席会议,中国教育装备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施建国、杭州师范大学教授杨俊锋、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郑兰琴参会,会议由研究院副院长曾海军主持。总结会上,研究院各部门及项目负责人回顾了过去一年的核心工作和成果产出,对未来的工作要点和目标进行展望。与会嘉宾和领导对研究院一年来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鼓励各团队再接再厉,开拓进取。

自2016年以来,北京师范大学以“智慧学习与VR教育应用”“设计、计算与创新思维培养”“人工智能与教育”“设计与未来教育”“智能时代的终身学习”等主题持续举办了十届智慧学习学术周,组织了研讨会、工作坊、研修班、座谈会、设计作品展等活动,并发布了一系列优秀成果,引起了行业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