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建,曾海军:数字平台为新质学习生产力赋能

发布时间:2024-10-26 16:15作者:admin来源:北师大智慧学习研究院点击量:


《现代教育报》2024年10月8日第10版

202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发起了“公共数字学习门户倡议”,致力于与政府和合作伙伴合作,通过高质量、包容性的国家数字学习平台和内容,将数字教育确立为一种公共产品。国家智慧教育平台(SEC)为在校学生、社会公众提供不打烊、全天候、“超市式”服务,实现了数字教育资源和公共服务规模化应用的跨越式发展。
 
科技赋能平台生产力
公共数字学习平台建设是一个持续推进、逐步迭代的过程,以平台为杠杆可以撬动区域和学校数字化转型。平台的用户规模大、数据海量、交互频繁、应用场景复杂、技术性能要求高,离不开认知计算、行为计算和环境计算的支撑。
该平台聚焦教育教学应用场景,突破基于互联网大众化协同、大规模协作的知识资源管理与共享技术,形成概念识别、实体发现、属性预测、知识演化建模、关系挖掘等能力,建立新形态教材与多模态学习资源的生产与传播网络;平台支撑教育教学从封闭的校园、教室向线上线下结合、虚实融合的智慧学习空间转变,重点研究云、边、端协同的多模态学习环境感知与监测技术,打通教室、图书馆、科技馆等学习空间,建立数字学习环境智能测评与优化解决方案;平台通过自动推理和模仿大脑感知,深度学习和挖掘分析教学数据,提升智能感知、互联、计算和处置能力。此外,公共数字学习平台还应兼顾教学管理、集成建设教育数据大脑,这是推进应用的有力抓手。
 
重塑按需学习的关系
未来学习离不开由学校、学习者、内容提供者、决策机构、行业企业等构成的韧性教育体系,也将形成一个全球参与、内容共创共享 、按需学习的生态。公共数字学习平台为实现按需学习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一是学习内容按需适配,助力学习者个性化学习;二是学习方式跨平台联通,线上线下界限逐渐模糊,学习空间更加开放灵活;三是教学方式人机协同,教师助手和智能学伴更加“聪明”,实现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四是教学管理数据驱动,形成动态监测,优化教学过程和师生画像;五是学习环境多维度场景融合,增强学习体验。
公共数字学习平台建设除了技术因素,还需要考虑知识付费、多元激励和利益共享等关系。一是知识付费,激发教师的教育工作热情。教师无论是通过平台共创、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还是应用平台备课、授课、教研和培训等,都将获得平台提供的“数字教育币”奖励。二是多元激励,让全球学习者“学有所得”。非物质激励机制除了虚拟人物形象、学习勋章和微证书等,还可以通过“数字学习币”形式,让学习者“以学习获利”。三是利益共享,供给侧和需求侧双轮驱动。构建多元参与的资源供给生态,才能维持资源动态更新,持续提高质量,进而满足师生多元化需求。
 
平台治理需要新准则
公共数字学习平台应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致力于研发和提供涵盖各学段、各领域的优质教育资源,并以丰富的方式方法保障全球学习者免费、平等地获取和使用。平台不仅可视作一个教育平台,更是一个学习社区,其独特性在于“去中心化”,是一个由全球用户共治、共管、共同决策的社区。平台将组织的管理和运营规则以智能合约的形式编码在区块链上,通过自下而上的网络节点之间的交互、竞争与协作来实现组织目标。
公共数字学习平台强调“工具属性”,用户决定“内容”。平台主要发挥汇集、存储、整合、维护等功能,支持不同的用户上传符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本土化价值观的内容,并提供各类工具,支持多元用户在法律允许、遵守全球普适价值观的前提下,进行内容创作和表达的自由。该平台致力于塑造一个高品质、绿色安全的教育社区,在智能技术支持下实现全要素、全流程、全内容的质量保证机制,并支持教师、学习者、家长等不同角色提出改进建议,一同推开通往未来教育的大门。

作者:刘德建,系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联席院长;曾海军,系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副院长
来源:《现代教育报》2024年10月8日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