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0-08 17:57作者:admin来源:北师大智慧学习研究院点击量:
职教赛道作品提交要求
1. 职教赛道初赛报名及材料提交截止时间:2024年10月15日18:00(北京时间);
2. 初赛参与步骤:
1)阅读赛事公告明确赛事要求;
2)线下组建团队(3-5人);
3)参考给定的材料模板,团队协作设计并完成作品;
4)队长提交作品材料;
3. 赛事报名及提交作品方式(选择其中一种即可):
1) 方式1(官网注册报名):队长注册登录大赛官网(https://gcd4fe.bnu.edu.cn/)->进入赛题池提交项目作品->在提交页面添加团队成员信息->提交项目作品材料
2) 方式2(大赛邮箱报名):队长填写职教赛道组队信息表->将团队信息表及作品材料打包发送至大赛邮箱(d4fe@bnu.edu.cn)
材料模板及团队信息表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cMLPmPKSMAM9zCqELEpk_A?pwd=bdv5
提取码:bdv5
4. 作品提交材料:提交材料包括项目介绍PPT、项目设计报告、作品展示视频/作品宣传海报三项。可参考给定的模板进行设计制作。
5. 加入赛事微信群获取赛事及宣讲会最新信息
职教赛道赛题方向解读
第七届全球未来教育设计大赛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教育”、“元宇宙与教育”、“农村教育”、“全纳教育”以及“教育神经科学”为主题,鼓励参赛者以数字化技术为手段,探索教育、技术及设计等领域的创新机遇。职教赛道参赛者既可根据以上的5大主题自主进行项目设计,也可参考以下赛题方向,选择一个具体的教育问题展开项目设计。
方向一:非遗与文化传承
赛题一:非遗文化虚拟场馆设计
赛题解读:传统展览方式有时难以完全展现非遗文化的深度和魅力。通过沉浸式虚拟展览,可以让学习者更全面地体验非遗文化的细节和背景。如设计沉浸式虚拟展览,展现非遗文化的工艺、技艺和历史背景等。
设计建议:
(1)沉浸体验:使用VR/AR技术创建虚拟展览,模拟非遗文化的实际场景和制作过程。
(2)互动功能:设计互动元素,让学习者可以与虚拟展览中的物品和信息进行互动,增加参与感。
(3)教育内容:展览应包括丰富的文化背景介绍、技艺解说和传承故事,提升教育效果。
(4)用户友好:界面设计应简洁易用,确保学习者可以方便地导航和参与虚拟展览。
赛题二:非遗技艺互动体验设计
赛题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技艺传承面临着如何吸引年轻一代关注和参与的挑战。通过设计互动体验,让学习者能够体验和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民间舞蹈、传统手工艺等,从而增强对非遗技艺的理解和兴趣,提升其文化价值和社会认知度。
设计建议:
(1)互动设计:利用数字技术(如VR/AR、触控屏等),设计学习者可以参与的互动体验。如体验非遗技艺的制作过程、技艺操作演示和实践操作等。
(2)教育功能:设计互动体验时,融入教育元素,如技艺背景介绍、历史故事和文化意义,以增加学习者的知识和理解。
(3)用户体验:确保设计具有高水平的学习者体验效果,界面友好、操作直观,能够吸引并保持学习者的参与兴趣。
(4)技术实现:提供详细的技术实现方案,确保互动体验的可操作性和稳定性,包括所需的技术设备和软件支持。
赛题三:非遗文创产品设计
赛题解读:将非遗文化元素融入现代设计可以创造出具有市场潜力的文创产品。创新设计能够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生。设计一系列具有非遗文化元素的创新文创产品,如家居用品、时尚配饰或文具等。
设计建议:
(1)设计创新:将非遗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结合,创造出独特的文创产品。
(2)功能性:确保文创产品不仅具有文化价值,还具备实用性和市场吸引力。
(3)市场调研:提供市场分析和目标用户研究,验证产品设计的市场潜力,并提出相应的推广策略。
(4)可生产性:考虑产品的生产工艺和材料选择,确保设计的可行性和成本效益,便于实际生产和市场推广。
赛题四: 非遗文化传播设计
赛题解读:在全球化和数字化的背景下,非遗文化的传播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创新传播设计,可以更有效地将非遗文化传递给广泛的学习者,提升其影响力和认知度。设计一种全新的非遗文化传播方案,利用数字平台、社交媒体或其他现代传播手段,推广非遗文化,增加学习者对其的关注与认同。
设计建议:
(1)传播创意:设计富有创意的传播方案,可以是短视频、图文故事等其它方式进行创作,创作过程中需要考虑内容、视觉设计和互动策略,使非遗文化能够激起学习者的兴趣和共鸣。例如,可以制作展示传统工艺制作过程、传承人讲述及文化背景的非遗文化短视频,或利用抖音、快手等平台的特效和挑战设计互动性强的短视频,如非遗知识问答或传统技艺展示。设计系列化图文内容,可以讲述非遗文化的历史、传说及其背后的意义,或介绍传统节日的由来和庆祝方式。
(2)平台选择:选择适合的传播平台(如社交媒体、在线社区、短视频平台等),并制定针对性策略,以最大化传播效果。
(3)互动策略:设计互动活动或活动机制(如线上挑战赛、虚拟展览、文化主题活动等),鼓励学习者参与和分享非遗文化。
(4)效果评估:制定效果评估标准,监测传播活动的效果,包括覆盖范围、参与度和反馈情况,并提供改进建议。
方向二:特色教育资源
赛题一:跨学科教育资源设计
赛题解读:跨学科教育旨在打破学科间的界限,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整合起来,形成全局性理解和创新能力。通过跨学科教育资源,学生可以在一个综合项目中应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并在实际情境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应用。
设计建议:
(1)跨学科结合:在设计教育资源时,确保主题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点,如科学与艺术、数学与社会学等。
(2) 项目驱动学习:可以围绕实际问题或情境,设计跨学科的任务或活动,鼓励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应用多学科知识。
(3)多样化的学习路径:可以设计多种学习路径,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从跨学科教育中受益。
赛题二:实践教育资源设计
赛题解读:实践教育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真实情境的学习,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类教育资源强调“做中学”,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探索。实践教育资源的设计应考虑如何将课堂学习与现实世界的应用相结合,促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设计建议:
(1)目标明确:确保资源设计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核心, 如掌握某种技术技能、解决具体问题、体验某种职业角色等。
(2) 实践内容选择:选择与专业相关且具挑战性的项目或任务,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
赛题三:针对特殊人群的教育资源设计
赛题解读:针对特殊人群的教育资源需要考虑到目标群体的个性化需求,提供适应性的学习材料、技术工具和支持性服务,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确保他们能够在合适的环境中有效学习。
设计建议:
(1)明确目标群体:特殊人群可包括残疾人、老年人、女童、学习障碍儿童、超常规儿童、受战争冲突或危机影响地区的弱势群体等特定人群。
(2)个性化定制:教育资源可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包括内容、呈现方式和交互模式等。
(3)多感官教学:设计多感官学习资源,利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渠道来传递信息。例如,为视力障碍学生设计触觉图书或图表,使用音频材料或放大文本;为听力障碍学生提供字幕、手语翻译或视觉演示材料。
赛题四:社会教育资源设计
赛题解读:社会教育资源设计旨在创建能够增强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参与和提升公民素养的教育资源。这些资源应关注社会问题、公共事务和公民责任,通过多样化的方式鼓励学生对社会问题进行思考和行动。
设计建议:
(1) 确定社会议题:根据社会热点问题或长期存在的社会需求,确定教育资源的主题。如环境保护、公益活动、社会公正、文化多样性等。
(2)实际应用与社会行动:教育资源应引导参与者将所学内容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推动社会行动。如减少个人碳足迹、组织社区环保活动、倡导绿色消费等。
(3)灵活应用:教育资源应具有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的使用场景和人群,如学校课程、社区活动、在线学习等。
方向三:新型教育游戏
赛题一:自由主题教育游戏设计
赛题解读:设计一个教育游戏,该游戏可以涵盖任何主题或学科。游戏应具有教育性,通过互动和娱乐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设计时应考虑游戏的趣味性和教学效果,确保游戏内容适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设计建议:
(1)主题融合: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专业背景自由选择主题,涵盖广泛的学科领域。
(2)创新玩法:提供创新的游戏玩法,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如可以设计任务或关卡解决科学难题,或者在职业场景中进行角色扮演。
(3)教育效果:游戏内容应具有教育意义,能够有效支持学习和知识掌握。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和活动,确保学习者能够在游戏中实际应用所学知识。
赛题二:创意视觉教育游戏设计
赛题解读:设计一款以创意视觉为核心的教育游戏,通过游戏化的方式将学习内容与视觉体验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建议:
(1)视觉创意与教育内容融合:将学习内容与视觉设计有机结合,使知识点通过直观的视觉元素和动画表现出来。例如,设计一个科学实验模拟游戏,学生可以通过互动的方式直观理解科学原理。
(2)游戏化学习体验:设计游戏机制,提升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考虑加入任务、奖励系统或关卡设计,促使学生在游戏中逐步掌握学习内容。
(3)创意与艺术性:在视觉设计上强调创意和艺术性,提升游戏的吸引力。如通过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和原创的角色设计,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
赛题三:数字艺术教育游戏设计
赛题解读:通过数字艺术形式传递教育内容,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鉴赏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字艺术的魅力,理解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与文化意义。
设计建议:
(1)数字艺术与教育内容融合:将教育内容与数字艺术创作过程结合,使学生在游戏的同时,提升艺术素养。如通过互动绘画游戏学习几何或色彩知识,通过艺术探险游戏,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
(2)多感官沉浸式体验:充分利用多感官技术,打造全方位的沉浸式艺术学习环境。在艺术创作游戏中融入视觉、听觉乃至触觉反馈,如通过VR/AR技术让学生“触摸”虚拟雕塑。
赛题四: 综合技能学习游戏设计
赛题解读:设计一个技能学习的教育游戏,包括日常生活技能、职业技能等广泛内容,在游戏中学习和实践各种实际技能,以提高学习者的个人能力和社会适应性。
设计建议:
(1)多种技能领域:游戏可涵盖多个技能领域,如生活技能(如烹饪、理财、急救)、职业技能(如时间管理、项目规划、团队合作)、沟通技巧、问题解决能力等,确保在不同情境下能获得有用的技能。
(2)任务设计:设计创意性的任务和挑战,通过情景化任务、渐进式挑战、互动式学习等方式,丰富游戏体验,增强学习效果;
(3)实际应用场景:设计与现实生活和职业相关的应用场景,能够将所学技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方向四:智能学习助手
赛题一:智能教具设计
赛题解读:设计一种智能教具,能够结合AI技术为特定课程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该教具应具备互动性强、操作简便、适应多种学习需求的特点。
设计建议:
(1)功能创新:提出并设计一款全新的智能教具,或者对传统教具进行智能化改造。
(2)智能化设计: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根据学生的学习数据或学习状态,进行个性化学习支持。
(3)用户友好设计:在设计时注重教具的操作简便性,确保学生和教师能够轻松使用。
赛题二:智能学习环境设计
赛题解读:针对学校、家庭、社区或实训基地等学习场景,设计智能学习环境。内容可涵盖从光线、声音、温度等物理环境的调节,到虚拟与现实学习场景的融合、个性化学习空间的配置、以及社会互动与协作体验的增强,全面提升学习过程中的舒适度、参与度和效果。
设计建议:
(1)系统设计:考虑在学习环境中集成虚拟实训场景或增强现实技术,为学习者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比如,设计一个AR实验室,让学生能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化学实验,体验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
(2)协作与社交学习环境:探讨如何优化学习空间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和互动。例如,设计一个智能化的教室布局,能够根据课程需求自动调整桌椅配置,支持小组讨论、演讲等多种教学形式。
(3)应用场景:设计时考虑系统的节能性、安全性和用户友好性,以提高其在学校、社区和实训基地等多种场景中的实用性。
赛题三:工艺改良与创新设计
赛题解读:针对某一特定工艺或技术,结合实际生产需求,对现有工艺或技术进行优化,使其更加高效、节能或具备其他显著特征的改进。或者设计一种创新的改良方案,可以包括设备的改造、操作方法的创新或技术流程的优化。
设计建议:
(1)实际需求:关注实际问题,提出能够提升生产效率或产品质量的改良方案。
(2)技术创新:考虑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如自动化控制或新材料应用,对工艺进行创新设计。
(3)可操作性:评估改良方案在实际操作中的可行性,并确保其能够适应教学需求。
赛题四: 应用性方法设计
赛题解读:设计一种应用性的教学或学习方法,能够在实际教育场景中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解力和应用能力。该方法应具备灵活性和可操作性,能够适应不同学科和学习环境,并能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
设计建议:
(1)问题导向: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遇到的实际问题,设计一种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教学或学习方法。考虑如何通过实践环节强化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2)方法创新:结合实际案例或项目导向学习,提出一种新的教学策略或学习模式,使学生能够在真实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该方法应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提升学习效果。
(3)多场景适用:考虑该方法的可操作性,便于教师和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用和推广。设计时确保该方法具有普遍适用性,能够在不同的学科和教学环境中灵活应用。
(4)效果评估:制定一个评估方案,衡量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如学生理解力、应用能力的提升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确保方法的可持续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