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AIGC赋能人机协同教学高级研修营”圆满举行

发布时间:2024-09-29 22:05作者:admin来源:北师大智慧学习研究院点击量:


研修营结营大合影
 
9月21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CIT”)主办的第二期“AIGC赋能人机协同教学高级研修营”圆满举行。
 
本次研修营秉承理论与实践并重,线上与线下学习模式融合,全方位提升学习体验。内容包括人机协同创新模拟课堂项目实战、Agent在教学场景下的实战、人机协同平台与大模型体验、一线教师大模型赋能教学案例的分享与探讨等内容。专家团队包括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李艳燕、北京师范大学助理研究员王欢欢、CIT高级工程师朱立新、CIT大模型测评项目负责人达婷、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工程师陈虹宇;助教团队包括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袁梦同学,首都师范大学蒋黎同学、华中师范大学王帅杰同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刘甜甜同学。
 
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各地的50余名中小学与高校教师、高校在校学生参与了本次培训。本次研修营不仅分享了前沿的理论与思想,共同完成了创新课堂的设计,更提供了一个能够让一线教师们共同探讨在AIGC时代下人机协同角色转变的平台。
 
 
研修营精彩回顾
 
9月19日 线上活动
 
研修营于9月19日通过线上活动拉开帷幕,为教师们揭开了人机协同赋能教学的神秘面纱。达婷老师以生动的开营致辞回顾了第一期研修营的卓越成果,激发了教师们对新兴技术的热情。

专家讲座
 
达婷老师分享的主题是:大模型与智能体的技术概述。通过技术层面,迅速让教师们了解大语言模型、智能体的概念、主流框架和设计模式。在此基础上达婷老师继续分享了如何提高基座大模型的性能,特别是教育垂直领域大模型的开发范式。

王欢欢老师分享的主题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提示词技巧及教学应用。王老师对适合教师的AIGC工具进行了举例,并就如何写好提示词给出了策略,并通过几个实际案例展示了优秀提示词在提升任务效率方面的作用。

智能体在教学场景中的探究与应用
 
达婷老师分享了其团队在多智能体教学应用上的最新成果,这一环节不仅让教师们迅速掌握核心概念与应用方法,更为他们后续的实践探索提供了宝贵的灵感。
 
在实战环节中,教师们在助教团队的指导下,亲身体验了语文学科助手智能体的设计与开发过程。通过跟练与实操,他们不仅熟练掌握了平台功能,还成功创造出适合各自学科背景的智能体,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9月21日上午
 
秋高气爽的星期六上午,教师们满怀期待地聚集线下,共同参与这场意义非凡的研修营活动。
 
破冰活动
 
一场别开生面的破冰活动迅速拉近了教师们之间的距离,让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后续的活动中。活动之初,通过精心的组织,教师们被划分为十个充满活力的研究团队。每个团队在短暂的自我介绍后,迅速进入状态,集思广益选取队名,并共同创作出一幅幅寓意深远的团队代表画作。
 
每个团队的名称和口号都各具特色。其中,七号团队来自中小学和高校,取名为“什么都行”,口号是“无限行动”。成员分别来自北京以及上海的九号团队取名为“京沪队”。十号团队的名称是“智合秋辉”,寓意智慧和和谐,希望探索出一条教育之路。

 

在团队创作和分享环节中,老师们将个性化思考和团队协作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
 
这些创意名称和口号背后,不仅是老师们的智慧和团队精神的结晶,更体现了他们对人机协同赋能教育的憧憬和信心,他们将以满腔的热情和不懈的努力,共同探索人机协同教育的广阔天地,书写教育新篇章。
 
专家讲座及案例分享
 
在简短的交流熟悉后,我们再次踏入了知识的殿堂,迎来了备受期待的专家讲座与案例分享环节。
 
李艳燕老师以“场景驱动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创新应用”为主题,引领我们走进了AI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她不仅剖析了当前政策导向下的多个应用场景,还揭示了大模型等前沿技术如何为教育教学过程注入新活力。从人机协同学习的新形态,到证据驱动的智慧教研,李老师逐一破解教育局限,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以学习者为核心的新一代智慧教育蓝图。

 
 
李艳燕老师
 

朱立新老师分享的主题为:AI教学工具赋能教师效率提升。朱立新老师以数字人展示为引子,深入探讨了AI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他通过多场景的案例,向教师们展示了如何利用AI工具提升教学效率,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同时,朱立新老师还分享了技术使用的技巧和注意事项,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宝贵建议。


朱立新老师
 

达婷老师分享的主题为:人机协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达婷老师基于深厚的理论框架,为我们揭示了大模型在教育中的强大实践能力。通过三大招募活动的总结,达婷老师生动展现了教育应用场景的多样性,并对大模型在教学设计中的智能应用进行了举例。此外,她还对大模型的启发式教学能力进行了全面评估,为我们呈现了不同模型在不同维度上的独特表现。最后,达婷老师以一线教师的优秀案例为结尾,如分层教学、课后辅导等,进一步开阔了参会教师的思路。


达婷老师
 

北京中学的杨雪老师以“AI助力跨学科主题学习《探索削菠萝的奥秘》”为主题,为我们展示了大模型在跨学科学习中的无限魅力。她通过具体案例,阐述了AI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建模效率、开发新型思维,并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杨雪老师还阐述了在跨学科学习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她还强调了教师在引导学生批判性地应用AI中的重要角色。


杨雪老师

 
智能体在教学场景中的实战
 
接下来的活动是进阶的智能体教学场景实战。各组老师在自由跟练环节进行小组研讨,举一反三,提出了新的想法并付诸实现。实现了教师从使用者向设计者的转换。

 


人机协同教学创新模式实践
 
在研修营中,每个团队都积极参与了人机协同教学创新模式的实战设计活动。不同学科与背景的老师跨界合作,他们首先通过头脑风暴选定了各自的小组主题,然后共同探索了教育模式下的创新点,致力于实现AIGC赋能人机协同教学中的核心理念。他们一同设计了创新模拟课堂,并详细规划了每个教学环节如何实现人机协同的交互。



除了对课堂流程与内容的精心设计,老师们还巧妙地将AIGC工具融入创新模拟课堂中,例如融合了大语言模型,并设计了专属的AI智能体。在此过程中,专家团队也与每组教师团队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协助他们完成技术或设计上的优化与提升。字节跳动Coze团队作为技术支持,为各个小组实现智能体提供了协助。


演示与汇报
 
最终,每个团队都成功完成了项目设计书,并进行了汇报与演示。汇报与展示环节采用了创新的抽签方法,由专家组达婷老师率先抽出一个团队进行展示,并由该团队抽取下一个团队进行点评,以此类推。这种教师互评的方式不仅增进了老师们之间的了解,还让他们能更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研修营不仅包含了教师之间的互相评价,还特别邀请了大语言模型作为神秘评委。评估小助手按照给定的评价维度与细则,实时完成了对每个团队的评估。教师们在体验大语言模型的评价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人机在表达与评价中的独特差异。


交流与心得分享
 
在研修营的尾声,北京中学李舒宇老师、北京教育学院胡淑均老师与北京师范大学王欢欢老师,携手众教师,共同展开了一场深刻而真挚的心得与感想交流。他们不仅分享了本次研修营的宝贵体验,更对人机协同赋能教学的未来进行了充满希望的展望。

 


活动的最后,我们隆重举行了AIGC赋能人机协同教学实践社群的启动仪式,并为参与的教师们颁发了证书,以此表彰他们在研修营中的卓越表现与贡献。


随着活动的圆满落幕,教师们自发地交流此次研修营的感受和收获,也为后续活动的开展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为未来的教育探索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