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学习与未来教育设计”学生论坛成功举办 | 2024全球智慧教育大会

发布时间:2024-09-11 15:53作者:admin来源:北师大智慧学习研究院点击量:

8月20日下午,2024全球智慧教育大会“智慧学习与未来教育设计”学生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举行。论坛邀请了来自中国、韩国、马尔代夫、尼泊尔、伊朗、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哈萨克斯坦、加纳的14位优秀大学生代表,以及教育、设计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与业界精英。论坛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围绕泛在学习空间设计、优质教育资源设计、人机协同学习活动设计和多利益相关方参与的教学模式设计等核心议题,以及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在教与学过程中的应用及挑战分享交流,共同探讨设计思维与数字技术如何协同推动教育向更加智能化与精细化方向发展。

北京设计学会创始人、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宋慰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UNESCO IITE)国家教育高级项目官员娜塔莉亚·阿梅丽娜(Natalia Amelina),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副院长陈光巨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团委副书记安利利,全非学生联合会(AASU)教育政策与倡导政策顾问迪万·埃德姆·夸德佐德赫(Divine Edem Kwadzodeh)出席论坛。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助理研究员王欢欢、博士后乌萨马·卡利姆(Usama Kalim),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包昊罡,耶拿大学助理研究员迈克尔·阿杰曼·阿达克瓦(Michael Agyemang Adarkwah)共同主持。

“智慧学习与未来教育设计”学生论坛合影(部分)
嘉宾致辞
宋慰祖委员指出,设计作为集成人类知识要素、创新创造、助力发展的科学方法论,是教育变革的内在驱动力。北京设计学会十年来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国内外设计学术专家学者,实施多项行动助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数字技术、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与知识体系的深度融合。他强调,未来教育的设计应着眼于应对全球挑战,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智慧教育系统。
北京设计学会创始人宋慰祖致辞
娜塔莉亚·阿梅丽娜(Natalia Amelina)高级项目官员指出,技术不仅是教学手段的革新,更是教育理念、内容与方法全面升级的关键。她倡导利用数字技术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分配,推动教学模式创新,并加强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她强调设计思维在教育变革中的重要性,鼓励跨学科合作以设计更符合学生需求的教育方案。她呼吁全球教育界共同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新路径,为构建更加公平、包容、可持续的未来教育体系而努力,
UNESCO IITE国家教育高级项目官员娜塔莉亚·阿梅丽娜(Natalia Amelina)致辞
安利利副书记指出,北京师范大学作为师范院校典范,肩负着培养未来教师、积极引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使命。北京师范大学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号召,通过成立人工智能社团、上线AI工具平台等创新实践,切实推进数字赋能学习教研。她呼吁全球青年共同探讨设计泛在学习空间、开发优质教育资源等议题,共同为实现全纳、公平的优质教育而努力。
北京师范大学团委副书记安利利致辞
迪万·埃德姆·夸德佐德赫(Divine Edem Kwadzodeh)提出通过科技增强教学、创新教学设计及基于证据的治理,来推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他指出,AASU致力于推动全非洲教育资源的平等获取,并在数字时代引领教育变革。他介绍了AASU与多方合作推动智慧教育平台发展的项目,并鼓励与会者共同探索如何利用智能技术为全球学习者创造更加公平、高效的教育环境。
AASU教育政策与倡导政策顾问迪万·埃德姆·夸德佐德赫(Divine Edem Kwadzodeh)致辞
泛在学习空间的设计与实现
未来的学习空间将是一种泛在的智慧学习空间,支持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获取所需的任何信息,以促进学习者的有效学习为目的。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乌萨马·卡利姆(Usama Kalim)主持论坛
中国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学博士研究生弗雷德里克·奥杜罗(Frederick Oduro)指出,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是加纳科学教育领域现存的核心问题,尤其是科学实验室和设备的匮乏严重制约了实践性科学教育的实施。他提出,通过虚拟现实技术(VR)、增强现实技术(AR)和移动学习设备构建泛在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一个灵活、沉浸式和互动性的学习环境。
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学博士研究生弗雷德里克·奥杜罗(Frederick Oduro)演讲
日本东京学艺大学教育AI研究硕士毕业生沈沛青指出,尽管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但仍存在诸如ChatGPT在回答专业问题时错误率较高的问题。她提出,利用AIGC技术打造交互式的智能学习伙伴,通过个性化辅导和实时反馈来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同时强调了多语言交流和全天候可用的重要性。
东京学艺大学教育AI研究硕士毕业生沈沛青演讲
中国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博士研究生威廉·埃杜塞-门萨(William Edusei-Mensah)指出,加纳等非洲国家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中遭遇了信息通信技术(ICT)发展的瓶颈。他提出,积极推进智慧非洲项目以提升设备、网络等的可及性,将新兴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项目深度融合以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并在全球范围内构建技术增强型学习环境。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博士研究生威廉·埃杜塞-门萨(William Edusei-Mensah)演讲
优质教育资源的设计与供给
未来的教育资源应具有高质量、易获取且适应个体需求的特性,特别是在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下的可及性。
耶拿大学助理研究员迈克尔·阿杰曼·阿达克瓦(Michael Agyemang Adarkwah)主持论坛
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索菲亚·马托维奇(Sofija Matović)指出,塞尔维亚的教育体系面临教育资源匮乏、教师数字素养不足以及缺乏必要利益相关方支持的挑战,严重制约了教育质量的提升和现代化进程。她提出“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教育中心(CRAIE)”教育变革框架,旨在通过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优化学生学习体验及整合先进教育工具与资源,克服教育现代化中的诸多挑战。
贝尔格莱德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索菲亚·马托维奇(Sofija Matović)演讲
韩国成均馆大学公共管理与社会创业学硕士研究生李基永(Lee Gi Young)指出,当前韩国青少年在职业与性格教育中面临严峻挑战。她提出推广“MYOC”(Make Your Own Cube)项目,通过设计并实施一系列多元化、多层次的自我探索与性格发展课程,帮助青少年实现自我认知、建立自信,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明确自身定位和发展方向。她强调教育变革的集体责任,特别是社区、学校与家庭在共同设计和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中的重要作用。 
成均馆大学公共管理与社会创业学硕士研究生李基永(Lee Gi Young)演讲
加纳谷景大学护理科学硕士研究生伊诺克·萨尔福·吉马(Enoch Sarfo Gyimah)指出,护理教育中的AI学习系统面临伦理问题,特别是循证评估中信息真实性的需求。他提出通过专家评审和AI辅助策划来选择和整合学习资源,以确保资源的质量和可信性;通过用户追踪和AI辅助分析进行监测和评估,提高教育过程的透明度和数据隐私性,从而保障护理教育中学习成果的真实性,为学习者临床实践提供有力支持。

谷景大学护理科学硕士研究生伊诺克·萨尔福·吉马(Enoch Sarfo Gyimah)演讲
人机协同的创新学习活动设计
未来的学习活动将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学生社交社区构建与人机协同提升其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包昊罡主持论坛
中国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萨玛娜·拉胡蒂(Samaneh Lahuti)指出,在当今高等教育中,尽管学生已经广泛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来完成作业和学期项目,但许多大学教师仍未完全掌握如何设计学习活动以提升学生的人机协作能力。她建议,大学应为教师提供明确的指导,以便更好地将AI整合到课堂教学中,从而确保技术与教育的有效融合。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萨玛娜·拉胡蒂(Samaneh Lahuti)演讲
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应用科学大学IT设计本科生玛蒂娜·科拉尔(Martina Kolar)强调,教师准备不足和缺乏有效的评估数据及工具等严重影响了克罗地亚的教育质量。她提倡,通过游戏化来增强学习体验,并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教育内容的个性化定制、动态难度调整和智能化评估,以满足不同学习风格的需求。
萨格勒布应用科学大学IT设计本科生玛蒂娜·科拉尔(Martina Kolar)演讲
中国美术学院产品设计研究硕士研究生孙晨栋指出,节奏感知困难、交流效率低下、心理压力较大是听障舞者在传统舞蹈学习中面临的困境。他和团队成员开发了“CoDance”项目,听障舞者能够借助贴片振动产生的舞曲节拍更好地掌握律动,随时随地学习舞蹈。该项目旨在搭建无障碍的舞蹈学习空间,弥合听障舞者与健听舞者之间的音乐感知隔阂。 
中国美术学院产品设计研究硕士研究生孙晨栋演讲
马尔代夫亚太科技大学数字领导力与商业管理硕士研究生约瑟夫·赛义德·本·艾哈迈德·沙菲格(Yoosuf Sayyid Bin Ahmed Shafeeg)指出,过度依赖AI工具完成作业可能会削弱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他提出利用AI促进协作与创造性学习,设计个性化学习小组项目,结合学生多样兴趣与技能,通过动态协作学习环境重塑教育模式。
亚太科技大学数字领导力与商业管理硕士研究生约瑟夫·赛义德·本·艾哈迈德·沙菲格(Yoosuf Sayyid Bin Ahmed Shafeeg)演讲

多利益相关方参与的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

未来的教学模式将是一种教师作为教学共同体召集人,地方领导、社区工作者、专家顾问和企业等多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和紧密合作的模式,以促进协同教学和资源共享。
北京师范大学助理研究员王欢欢主持论坛
中国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博士研究生张扬(Rai, Mahesh Chandra)指出,尼泊尔教育系统面临缺乏实践机会、师资不足等挑战。他提出构建多利益相关方参与的教学模式,通过政策制定者、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以及更广泛社区的共同参与,共同推动教师培训向课堂实践的转化,以应对尼泊尔多元文化和地理环境的复杂教育需求。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博士研究生张扬(Rai, Mahesh Chandra)演讲
中国西交利物浦大学数字化教育硕士研究生刘禹含指出,当前医学教育存在“教育碎片化”问题,医疗学生面临学习资源与临床实践脱节、标准化培训期短且缺乏深入实践经验的困境。她提出构建“Hellodoc” AI驱动医学教育平台,该平台整合了权威学习资源与虚拟病人模拟,提供全面知识及实践训练,并通过数据反馈机制促进教育系统的持续改进。
西交利物浦大学数字化教育硕士研究生刘禹含演讲
中国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学博士研究生扎安达尔别克·莫尔达舍夫(Moldashev Zhandarbek)探讨了未来高等教育中人工智能(AI)作为新的利益相关方及其对教育体系的潜在影响。他提出,智能时代应充分利用AI技术,结合政府、企业、学校和学生的参与,共同构建一个适应未来需求的高等教育体系,以应对教育公平、个性化学习及教育质量提升等方面的挑战。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学博士研究生扎安达尔别克·莫尔达舍夫(Moldashev Zhandarbek)演讲

美国西北大学学习科学硕士研究生潘婷聚焦于如何促进基于项目的学习(PBL)实践以及多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她提出通过整合教育技术工具,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理解为本(UbD)的课程体系,结合教师、学生、家长、企业家及研究者的多方参与,以优化课程系统、性能评估和教育目标,从而推动教育变革,提升全校学生的素养发展与教育质量。
美国西北大学学习科学硕士研究生潘婷演讲

圆桌讨论

论坛聚焦“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举办圆桌讨论,由迈克尔·阿杰曼·阿达克瓦(Michael Agyemang Adarkwah)主持。此次讨论深刻挖掘了AIGC在教育领域的多重潜力与挑战,与会者纷纷贡献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玛蒂娜·科拉尔(Martina Kolar)强调,组织能力与战略规划是设计高效AIGC提示词的关键,并指出在构建核心概念时保持独立思维的重要性。
威廉·埃杜塞-门萨(William Edusei-Mensah)阐述了AIGC在提升教育个性化与可及性方面的潜力。他认为,AI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态调整内容,为包括认知障碍学生在内的所有学习者提供定制化学习体验。
扎安达尔别克·莫尔达舍夫(Moldashev Zhandarbek)指出,AIGC能够有效缓解教育资源匮乏地区的书籍短缺问题,确保每位学子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知识资源。

弗雷德里克·奥杜罗(Frederick Oduro)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阐述了AIGC在课前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巩固等各个阶段的应用价值,包括辅助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和准备教学材料,提供实时提供反馈与互动内容,生成个性化的练习题与模拟场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