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赛道“优秀教学案例设计”一等奖展示(一)| 第七届全球未来教育设计大赛

发布时间:2024-09-06 13:09作者:admin来源:北师大智慧学习研究院点击量:


 

北京师范大学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第七届全球未来教育设计大赛”已圆满落下帷幕。自3月1日启动以来,大赛中小学赛道吸引了海内外几千名中小学教师积极参与,收到了420余份优秀教学案例作品。本次大赛中小学赛道 “优秀教学案例设计”共89个案例获奖,涉及课程开发、工具研发、模式创新、教学实践等方面,最终产生一等奖15个,二等奖32个,三等奖42个。

本期和下期将展示本届大赛中小学赛道“优秀教学案例设计”一等奖的15个案例,敬请关注。(排名不分先后)

 

 

一等奖

 

 

基于教育神经科学的“智慧+”体育大课间设计

 

案例简介

体育大课间是落实每天校内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基础,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体质以及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神经科学相关研究提出:运动可以维持大脑功能,促进大脑可塑性,是对青少年大脑最好的投资。但是传统的体育大课间缺乏趣味性与创新性,学生难以获得丰富的运动体验和认知,运动负荷没有明确的标准,活动的实效性受到严峻挑战。案例基于教育神经科学理论带来的教育启示,结合初中学生大脑和身体发育特点,精准分析学生学情,提出优化活动内容、创设运动情境以及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等设计策略,为初中体育大课间设计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有助于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团队成员

李轲,赵国良,王国祥,郑素梅,郝本利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中学

 

赛事感言

站在第七届全球未来教育设计大赛的荣耀之巅,手捧一等奖的奖杯,我深感荣幸与激动。历经5个月,通过初赛、复赛和最终的总决赛能够脱颖而出,不仅是对我们团队创新精神的肯定,更是对未来教育无限可能的探索与憧憬。本设计融合了教育神经科学的最新成果,旨在通过“智慧+”技术优化体育大课间的体验,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感谢大赛给予的宝贵平台,让我们有机会将教育梦想照进现实。未来,我们将继续深耕教育科技领域,携手更多教育者,共同绘制未来教育的宏伟蓝图,为孩子们的成长撑起一片更加广阔的天空。

 

 

一等奖

 

 

 

西藏农牧民子女“再见!传染病小怪兽”健康教育资源开发——基于数字技术应用的实践探索

 

案例简介

案例聚焦西藏农牧民子女传染病防控教育,利用数字技术创新健康教育资源模式。研究团队基于农牧民子女的卫生健康现状与需求,设计并实施了“3+2+N”健康教育资源体系,即“3套”生动绘本启迪健康知识,“2个”线上配套优质学习资源促进自主学习与效果监测,以及“N套”线下趣味课程寓教于乐。通过昌都市政府、疾控中心及华南师范大学等多方合作,该体系依托现代科技,有效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不仅提升了农牧民子女的传染病防控意识与自我防护能力,还降低了当地传染病发病率,为智慧教育与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实践范例。

 

团队成员

江晓,赖亮霓,王婕婷,江雪奇,温梓煜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卡若区第二初级中学

 

赛事感言

在全球未来教育设计大赛中,我们团队紧密合作,克服重重困难,荣膺佳绩,深感自豪与荣耀。此次参赛不仅彰显了我校教育创新的实力,更让我们有机会与全球教育精英交流,汲取了丰富的前沿教育理念与技术。衷心感谢大赛平台、学校及所有支持与帮助我们的师生与伙伴。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化教育研究,创新教学方法,将先进理念融入实践,为推动全球教育事业的进步贡献更多力量,共筑教育梦想,共创美好未来!

 

 

一等奖

 

 

 

ChatGPT校园心理安抚助手——基于App Inventor和开源硬件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教学实践探索

 

案例简介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人工智能列为六条逻辑主线之一,要求在初中阶段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将大模型技术融入人工智能教学,培养学生诸如创新思维、问题解决等高阶认知能力?案例探讨在心理安抚的真实情境下,基于设计思维开展项目,运用App Inventor的大语言模型ChatBot组件与开源硬件结合教学,开发项目产品“ChatGPT校园心理安抚助手”。案例通过完整的项目实施,形成了3条可推广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教学策略:一、EDIPT设计思维贯穿的课程模式;二、提示工程培养高阶认知力;三、基于本地大语言模型的人机协同学习模式。另外,案例总结了实施成果与推广价值,为各类学校提供了推广性强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教学案例。

 

团队成员

宋阳,陈炜发,钟鹏,杨茂梅

广东省东莞市塘厦第二初级中学

 

赛事感言

非常荣幸能在第七届全球未来教育设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这是对我们几个月的辛勤努力和团队协作的最高认可。目前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非常热门,我们希望借此平台将我们团队的相关做法展示给其他学校,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发展。获得这个奖项是对我们团队的激励,也是对我们的责任和使命的肯定。当然,也要感谢评委和主办方对我们作品的认可,感谢团队成员的付出和合作。本次获奖将激励我们坚持创新,为人工智能教育贡献更多的创意和价值。

 

 

一等奖

 

 

 

“AI古建”玩教具设计与应用——以陶然亭为例

 

案例简介

“AI古建”教具系列以陶然亭为代表,将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增强现实(AR)和物联网(IoT)技术相结合,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古建筑文化教育方式。项目通过在积木构件中嵌入NFC芯片,并利用OpenCV技术识别古建筑构件,使学生能够在拼装过程中,通过语音互动全面了解古建筑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艺术美学。借助AR技术,学生还能直观了解古建筑构件的加工及搭建过程,学习其结构原理。项目特别开发了与玩教具配套的STEAM课程,除了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外,还注重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文化自信,在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融合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团队成员

马云朋、刘子吉、赵亮、昌璐婕、赵欣然

北京市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赛事感言

看到学生们在体验这些教具时,眼中闪现出的好奇和惊喜,我们深切感受到,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我们肩上的一份责任。这次参赛让我们更加坚定,要继续探索创新手段,让更多的孩子能够亲近并热爱我们的古建筑文化遗产。未来,我们会带着这份初心,继续前行,为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播贡献更多力量。同时也期待更多的院校教师团队参与这样的活动,我们一同探索更多创新的教育方式。

 

 

一等奖

 

 

 

融合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小学语文口语交际主题项目式教学实践

 

案例简介

小学阶段是学生认识事物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是语言表达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推理、概括、归纳等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借助口语交际教学培养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能力。案例密切关注当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来自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层面的问题,如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口语表达能力提升不高;学生在交际中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公开场合出现怯场、羞于表达等问题;口语交际教学脱离生活实际,学生不能在各类情境中灵活应对;学生围绕教材进行学习,缺乏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与现实相结合的技术运用指导等。

 

团队成员

高梦,王英,段朕薇,许金梦,吴会玲

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绿萝路小学

 

赛事感言

这个假期忙碌而又充实,汇聚我们团队共同智慧的案例有幸获奖,我们备受鼓舞。感谢北京师范大学组织的全球未来教育设计大赛,让我们能与全国的同行面对面交流学习,更有机会直接接受专家们的指导,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明确了努力方向。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可成。未来,我们将继续潜心教研,一定能创造更多精彩!

 

 

一等奖

 

 

 

基于教育神经科学的高中物理思维发展型课堂教学设计

 

案例简介

案例针对学生在理解抽象概念和复杂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思维发展受限等问题,以教育神经科学为指导,结合对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开展注重思维发展的循证教学设计探究——情境化教学方法,以问题情境、认知冲突、可视化手段、迁移应用四大核心策略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案例从“海市蜃楼”真实情境中提取物理问题,通过情境分析建立模型,提出研究方向,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分组实验,解决问题后在实验室中重现“海市蜃楼”,继而通过演示水流导光、水柱导光把全反射的知识迁移到光导纤维的应用中,实现了“学生思维品质发展”和“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双重效果,契合国家教育改革方向,具有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

 

团队成员

梁展宇,磨花丽,王建慧,陈国宇,穆婕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二中学

 

赛事感言

科技的发展,让“未来教育”的探索永不停止,我们有幸参与其中。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我们有过迷茫,有过痛苦,但更有坚持。在教育神经科学这个新兴的领域里,我们从一个小白到能读懂教育神经科学的文献,再到找出学习的脑科学实证,并依此设计教学、加以实践,忙碌却有收获。未来教育大赛就是这一学习过程的催化剂,在与同行的交流中,我们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维,也坚定了探索的信念。获奖不是终点,而是我们继续向前探索的新起点。

 

 

一等奖

 

 

 

生长教育评价可视化模型探索与实践

 

案例简介

针对学生素养评价的全过程数据难以捕获、多主体评价难以参与、评价导向难以明确等问题,案例探索了实现学生培养从知识导向变为素养导向的评价体系。该模型以“和悦生长”为素养目标,以杜威生长哲学思想为指引,融入学习科学理论,应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构建生长教育评价可视化模型。“理念”植入,构建生长模型。立足于儿童的生命生活,构建了悦艺、悦智、悦健、悦劳、悦创五维评价体系,将儿童生长过程以“树苗”的生长状态展示。“特质”打造,支撑生长路径。治理上,应用区块链技术,伴随式抓取儿童外显表现行为等数据。课程上,研发数字一体化的教学系统,多模态抓取生长数据。空间上,以智能技术增设生长场域时空边界,无感抓取生长数据。“激励”伴随,触发生长自驱。“生长树”评价分为能量累积、积分兑换、称号晋级,用“能量”替代数据,用“游戏”替代记录,用图表替代文字,让采集任务、素养状态、评价结果可视化。

 

团队成员

徐莹莹,周惠佳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湾小学(集团)西湾小学

周瑞元,赖允珏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湾小学(集团)海城小学

 

赛事感言

我们的研究成果能获得专业认可,在全国赛场崭露头角,这是对我们在未来教育建设中创新举措的肯定。借助技术赋能,基于可视化媒介,让学生的生长过程可见、生长结果可见、生长素养可见,我们团队在可视化生长评价系统的创生中不断探索、深度耕耘,就是为让学生在面对未来世界时,能够自信、独立的解决问题。荣誉是对我们过去努力的认可,但更是未来的激励。我们将继续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为契机,深入探索素养评价的更多可能性,为未来教育事业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联系方式

 

电话:86-010-58807206

          86-010-58807208

邮箱:d4fe@bnu.edu.cn

微博账号:全球未来教育设计大赛

抖音账号:全球未来教育设计大赛

Instagram账号:gcd4fe

Youtube账号:GCD4FE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12号京师科技大厦A座12层(北京师范大学南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