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全球未来教育设计大赛 | 中小学教师赛道获奖作品展示(第二期)

发布时间:2023-09-28 17:29作者:admin来源:北师大智慧学习研究院点击量:


北京师范大学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主办的“第六届全球未来教育设计大赛”已圆满落下帷幕。自2023年3月1日启动以来,大赛共吸引了2000多名中小学教师报名参加,参赛教师以个人或团队形式提交了1500余份作品。本届大赛中小学教师赛道 “优秀教学案例设计”共78个案例入围决赛,涉及课程开发、工具研发、教学环境设计、教学实践等领域,最终产生一等奖11个,二等奖24个,三等奖43个。

本期继续介绍中小学教师赛道“优秀教学案例设计”一等奖的6个获奖案例(排名不分先后)。
 
一等奖
走进京剧——以音乐学科为基础的跨学科融合实践




 

案例简介
案例课程融合了新课标核心素养、STEAM教育、PBL教学方法和C-STEAM的ETIC框架,以音乐学科为基础实施跨学科的教学实践,目标是引导学生从“需知”过渡到“需做”,深度学习京剧主题课程。针对京剧主题,该课程设计了四节层次分明、紧密联系的校本课程。同时,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评三个层面都得到了应用。教学中,教师利用Live2D技术制作京剧动画角色“黄忠”,拉近了学生与课程内容的距离。学习中,学生通过武汉教育云平台接触了丰富的京剧音视频资料并进行自学, 结合电子音乐、数码绘图和Live2D技术完成个性化创作。评价中,教师通过班级管理助手、教育云平台等工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方位、具体化的评估,信息化评价与大数据分析可以确保评价内容丰富,指导性更强。
 
团队成员
熊璞霖、邓丹丽、李丹、陈珏
武汉市七一中学
从相淼
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赛事感言
在这次教学设计大赛中,我深深体会到教育的无限可能。融合新课标核心素养、STEAM和PBL教学方法,我们构建了一个以音乐学科为核心的跨学科学习模型,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京剧文化。通过利用现代技术,如Live2D动画和武汉教育云平台,我们为学生构建了一个既富有吸引力又高效的学习环境。这不仅拉近了学生与传统文化的距离,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最重要的是,我们利用信息化工具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持续、具体的评估,确保每位学生都能从中受益。感谢大赛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展示和学习的平台,让我们更加坚信教育创新的力量。
 
一等奖
中学服务学习的本土化实践——我是深图少年策展人 

 


案例简介
案例聚焦青少年成长困境,以服务学习为教育创新方式,以“助人自助”为教育实践理念。深圳市罗湖教科院附属学校初中八年级的10名学生联合深圳图书馆策划了一场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主题的图书展,以同龄人的身份向初中生推荐有关心理健康、科学、文学等主题的图书,以期帮助小升初群体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呼吁社会大众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该图书展于2022年11月26日至2022年12月15日在深圳图书馆展出,共展出图书465册,观展人数13069人次,推荐图书被借(含续借)1097册次。案例是服务学习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深圳本土化探索,使教育打破空间限制,从学校走向社区,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成就感,也为社会提供了更多了解和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
 
团队成员
肖舒娅、吴婉华、郑梅、罗佳琳、王冠宇、
史淼、许菀桢   
深圳市罗湖教科院附属学校  
 
 
赛事感言
感谢主办方让我们一线教师有机会展示交流,我们的平凡工作也可以闪闪发光。在参赛过程中,我们不仅呈现了自己的案例,这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优秀同仁们的教育成果,让我们有机会了解不同地区和领域的教育创新和实践。
 
一等奖
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探索——科技创新人才的创造力贯通培养
 
 

案例简介
“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探索”着重识别核心问题,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心理动力以激发学生活力。高质量、富有活力的课程是协同育人的纽带,具体方案是建立创造力培养课程体系。案例介绍了中科院心理所的创造力培养项目,经历了从零散到汇聚、小C到大C创造力培养的十年磨课历程,注重跨学科融合和领域内核心问题的解决。案例进行了创造力培养实验,通过对照组和安慰剂组,分前后两期来解决因果推论和教育伦理问题,发现儿童发散思维和创造力倾向有显著提高。关于课程体系的可持续性,强调家—校—社合作,鼓励教师和家长参与创造力培养;提出逐步培养高质量教师方案,从助教开始,逐渐融入创造力的理念。
 
团队成员
张亚坤、张兴利、黄丽娜、张艳丽、包乃丽、
刁雅欣、李姝辰、丁晓庆、宗语飞、陈旭、
王川、洪婉静、张真、施建农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超常儿童研究中心
康伟
中国科学技术馆展览教育中心
 
赛事感言
非常感谢这个荣誉,获得一等奖对我们团队来说是巨大的鼓励和认可。我们坚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性心理动力是塑造未来社会领袖和创新者的关键。为此,我们不断探索并建立了创造力培养课程体系。我们鼓励更多教师和家长参与到这一使命中,逐步培养高质量的教师,并将创造力理念融入教育中。再次感谢评审委员会的认可,这一荣誉将激励我们继续为培养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新一代做出更多努力。
 
一等奖
产业园就是幼儿园:未来幼儿园泛在学习资源圈建设的探索研究




案例简介
随着学校的“围墙”被打开、“无边界”学习得到广泛认同,校园空间建设呈现出全景式、个性化、智慧式等诸多特征。为更好地推进儿童的深度学习,温州市滨海第一幼儿园利用产业园独特的文化氛围与资源,大胆提出“产业区就是幼儿园”教育新构想,联合各大企业,联盟结成“教育合伙人”,开展未来幼儿园泛在学习资源圈建设的探索研究,打开“围墙”,盘活周边资源,让幼儿园教育主体更多元、教育场景更多样、教育关系更融洽,从而推动幼儿更好地自由生长。
 
团队成员
王艳玲、叶婷婷、章小青
温州市龙湾区滨海第一幼儿园
 
赛事感言
“未来教育”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探索之旅,我园科研团队非常荣幸再次入围“全球未来教育设计大赛”案例一等奖。站在全球的教育平台上与各界同仁们交流学习,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未来的教育,不缺的是技术,缺的是一种大爱无疆的情怀和教育者的一份宁静致远的心境,在这个任何事物都不再被随意定义的时代,保持开放的心态与发展的视野是每一个人必备的“未来素养 ”,未来“永远在路上 ”,我们愿迎风而立,与儿童并肩共赴未来。
 
一等奖
小种子的数据脑:大规模学校学生综合评价解决方案




案例简介
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本案例为解决如何从教育本质入手,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评价体系,实现高质量育人这一根本问题。花园小学校把教育看作农业、把教师喻为农人、把学生视为种子,坚守童年教育价值,深耕种子内力生长。历经十年探索,自主研发“小种子de数据脑”智慧平台,多主体深度参与评价过程,深度挖掘过程性数据,改进课程教学管理,形成“种子”内力生长综合评价体系。在“双减”和五育融合背景下,借助现代化智能化技术手段工具,实现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的技术转型,解决大规模因材施教的问题,破解“教育内卷化”。
 
团队成员
曹永鸣、逄亚楠、王岩
哈尔滨市花园小学校
 
赛事感言
有幸参加第六届全球未来教育设计大赛的决赛,倍感珍惜。在这里看到了全球视域下未来教育的思考与创新。各个团队展示的案例中,都能看到创新思考的成果,同时也在诠释着对未来教育的理解与憧憬。在各位专家的指导点评中,我们更加明晰的认识到,未来教育设计大赛就是在以赛促思,提高问题意识;以赛促做,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赛促创,提高创新设计的意识与能力。向专家学习,向同伴学习,受益匪浅。
 
一等奖
基于“过程性数据反馈技术”的英语写作精准化教学研究

 

 
案例简介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使用数据反馈来提高教学效果。案例中的“过程性数据反馈技术”是指在传统的蓝牙笔尖上安装高速摄像头,在不改变传统写作习惯的前提下实时采集和追踪学生进度并提供即时反馈的技术。通过英语课堂上,来探究这种技术在提高教学精准度方面的有效性;通过收集过程性数据,了解如何利用技术来实现个性化教学,提升学生学习成果。
 
团队成员
王薇薇、姚茜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赛事感言
在2023年3月初到8月底这段历时六个月的比赛中,我们不但结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见到仰慕的学者和老师,同时也深刻感受到梦想不论有多远只要努力都有可能实现。案例答辩、预赛、决赛,每一步考验都是成长的机会。经过小半年的付出,我们团队的案例研究取得了成功,我们感恩这一过程中的所有人和所有的挑战。这段旅程让我们明白,坚持梦想就能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故事!
  
联系方式
 
电话:86-010-58807206
          86-010-58807208
邮箱:d4fe@bnu.edu.cn
微博账号:全球未来教育设计大赛
抖音账号:全球未来教育设计大赛
Instagram账号:gcd4fe
Youtube账号:GCD4FE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12号京师科技大厦A座12层(北京师范大学南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