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 《中国互联网教育应用测评:方法、实践与展望》

发布时间:2023-05-04 10:43作者:admin来源:北师大智慧学习研究院点击量:

智能时代,技术融入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重塑着教育的新生态,不断推动在线教育向前发展,极大地加强和提升了我国教育资源供给与适应性。
人工智能为教育的发展按下了“快捷键”,促使互联网教育应用在教育中的应用场景愈发广泛,衍生出APP、小程序、云平台、资源库等多种形态,为教育变革和转型提供契机。
新冠疫情的出现促使教与学的主阵地从实体课堂向线上转移。互联网教育应用作为线上学习的载体,通过读取来自师生的信号并生成反馈来实现与学习主体的动态交互。
在一切机遇和挑战的催促之下,“互联网+”作为教育信息化的新动力,为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条件保障,对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新要求,为新型学习方式的实现提供了手段支撑,为现代学习环境的构建提供了技术支持。然而,“互联网+”推动之下的互联网教育应用(主要包括教育APP、教育网站等)在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违规收集个人信息、传播有害信息等现象,给学生成长带来了隐患,给教师、家长带来了困扰。
为破解互联网教育应用面临的挑战,了解互联网教育应用质量,规范行业发展,促进互联网教育应用健康有序发展,北京师范大学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于2016年启动“中国互联网教育产品发展指数研究”,并将研究结果集结成书——《中国互联网教育应用测评:方法、实践与展望》。
 
2023年4月27日,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教育发展与治理分论坛”正式开幕,论坛旨在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展示数字技术推动智慧教育发展的积极探索和多元融合的良好态势,推动建立多方参与、共建共治的教育引擎,打造数字化全面支撑和引领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中国互联网教育应用测评:方法、实践与展望》作为互联网教育治理领域的重要出版物,在论坛上正式发布。
作者简介
 
童莉莉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现任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教育数字化治理实验室主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北京)副主任。研究专注于通信/互联网共性关键技术、数据智能与区域教育治理、教育社会实验。
刘德建
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联席院长。华人互联网界顶尖人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9年回国创办网龙网络公司,现任网龙网络公司董事长及执行董事。
陈光巨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标准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等。曾获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基础教育类)一、二等奖,2次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多年从事高等学校管理以及教育教学研究,专注于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和智慧教育与学习等领域。
编辑荐语
在线教育全面发展的潮流之下,《中国互联网教育应用测评:方法、实践与展望》一书基于前期研究积累,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坚持理论先进性和技术可行性并重,从历史和发展的角度阐释了互联网教育应用的演变革新过程、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测评方法和实践,以及互联网教育应用的未来展望三大方面。

 
从内容结构上看,本书首先介绍了互联网教育应用的发展脉络,包括源起与发展、界定与分类和现状分析等;继而介绍了互联网教育应用的测评体系,共八大关键维度;然后介绍了互联网教育应用性能测试测评结果、互联网教育应用内容审查测评结果、互联网教育应用使用价值测评结果;最后介绍互联网教育应用测评结论与展望。
从价值意义上看,本书聚焦智慧教育理论体系,通过系统梳理互联网教育应用测评的维度、体系、标准等,旨在更加精准科学地监测互联网教育应用的产品质量,研判互联网教育应用对学生的学习支持度,厘清互联网教育应用对学生认知发展的影响路径,帮助研究学习者、内容提供者、技术开发者、监管方等多元主体明确职责和权利,以形成合力共治的治理格局,为促进在线教育生态良性循环提供支撑。
本书作为数字教育领域的研究性著作,紧扣行业前沿动态,全方位呈现了互联网教育应用的测评结果,回应了党和政府关于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等的政策要求,将有利于读者全面了解现有互联网教育应用,既可为学校遴选优质教育提供支持,有助于为广大师生营造健康、有序、安全的网络空间和学习环境,又能为企业优化教育APP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撑。
 
来源 | 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