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全球未来教育设计大赛(2023)| 中小学教师赛道解读-设计赋能专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3-03-31 11:20作者:admin来源:北师大智慧学习研究院点击量:

“全球未来教育设计大赛”自2021年设立中小学教师赛道以来,已吸引800多名中小学教师参赛,涌现了一大批优秀案例,对于推动教育教学创新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第六届(2023)赛事活动已于3月1日拉开序幕,中国教育装备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北师大智慧学习研究院特聘专家施建国老师详细解读大赛要求,欢迎来自全球各地的中小学教师踊跃参与、分享交流、共同成长。
 
一、 大赛活动和评价 
 
第六届全球未来教育设计大赛(2023)由北京师范大学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与国内外组织机构、高校、知名科技企业共同举办。
大赛面向全球中小学教师及其他基础教育工作从业者,围绕人工智能与教育、元宇宙与教育、农村教育、全纳教育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与心理学五个方面,征集优秀教学案例设计。同时,面向全球各级各类中、小学教师,围绕中小学阶段数学、物理、化学、信息科技学科的关键知识点讲解方法,征集5分钟学科知识点讲解短视频。
申报材料提交时间为2023年3月1日至5月18日,结果将于2023年7月底之前公布,具体内容请参考大赛官网(http://gcd4fe.bnu.edu.cn/)。
本届大赛将由主办单位组织专家评选,分为初评、复评和终评三个阶段。“优秀教学案例设计”的评选标准包括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应用前景、科教融合、表达呈现五个维度。

“5分钟学科知识点讲解短视频”的评选标准包括主题贴合度、方法创新性、声画协调性三个维度。
 
获奖选手将获得主办单位颁发的证书和奖金;获奖案例有机会收录于《全球未来教育设计大赛作品集/中小学案例集》,并在“北京国际设计周”等国际活动上展示;优秀案例和短视频有机会收录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E-Library项目库。
本届大赛有助于加深参赛教师对设计思维的理解,提升其教育教学设计能力,推动参赛教师树立“未来教育观”,即“众创共享”的知识观、“智联构建”的学习观、“融通开放”的课程观、“人机协同”的教学观和“学会学习”的学校观。此外,大赛还为参赛教师提供了成长的机会,让优秀的作品得到广泛传播,为推动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教学生态贡献力量。
 
二、 作品设计的四大要求
 
1. 体现设计思维,案例步骤完整
设计思维来源于西蒙的《人工科学》一书,学校的核心任务是引导学习者学会思考如何设计,进而创造出更多与自然相融的人工制品。设计思维通过适切的思维支架与方法支持,引导学习者从定义问题开始,充分挖掘现有材料和科学技术,逐步掌握创新方法与技能,最终解决问题。设计思维可以分为需求理解、问题定义、思维发散、原型设计、模型迭代、成果发布六大步骤。参赛者可参考这个步骤,将自己的想法“切削成型”、不断打磨精致。

2. 理解真实需求,清晰定义问题
问题意识是设计思维的第一要素,比如2022年入围决赛的案例都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把聚焦问题作为案例设计的逻辑起点。
北京市第八中学的刘艳老师团队在《融合式阅读:“线上+线下+自主”大阅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了问题——整本书阅读是当下教育的热点问题,但在实践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存在着巨大挑战,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存在阅读障碍,有“假读书、不读书”的现象。

“融合式阅读”理论模型图

3. 基于技术应用,形成解决方案
在案例设计中,需要采取多元技术手段,推动解决方案的落地和实施。
北京市少年宫的赵茜老师在《线上线下融合的项目式水环境主题教育活动》中,围绕北京市的缺水问题,将线上微课和线下水资源探究相结合,采用OMO项目式学习方式,开展小水滴游京城活动。该案例利用信息化手段,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实现资源共享;通过考察探究、科学实验、设计制作等方法,追溯水环境本质及普遍规律,展示交流学习成果,从而解决现实缺水问题。

小水滴游京城——水环境教育实践内容设计及形式

 
4. 发布方案成果,体现教育价值
案例设计的最终落脚点是“教育”,方案成果要充分体现教育价值。
浙江省温州市滨海第一幼儿园王艳玲老师团队在《幼儿园食育主题课程构建与场馆建设的实践研究》项目中将“食博馆”的建设作为幼儿园营养健康教育的核心资源和重要媒介,给幼儿园的营养健康教育带来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提升了教师教育创新水平,提高了园所的品牌效应。
幼儿园食育主题课程构建与场馆建设
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第二中学唐小梅老师团队的《三维一体劳动教育模式》项目,通过总结凝练三种劳动教学方式,形成了“两纬度四经度”的劳动教育评价方式,展示了班级学生的劳动成果,充分发挥了劳动教育评价的作用。

三维一体劳动教育模式——校外劳动教育基地劳动实践现场

三、 往届优秀案例推荐
 
1. 《推动学习方式转变的学科教室设计和应用》(2021年一等奖案例)
学科教室是一种新型的学科教学场所,以服务师生学科教与学为宗旨,以学科观念、思想和方法为指导,以营造沉浸式学习氛围为主要方式,建立学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在内生动力驱使下主动学习的学科环境和学科资源的有效配置。学科教室具有八大特征,即专业的学科情境、多维度的认知设计、师生主导的设计与管理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动态建设过程、常态化的教学应用、非标准化的技术装备、学科素养培养的导向。


浙江大学附属中学历史学科教室

2. 《“安心接”课后延时托管》(2022年一等奖案例)
“双减”政策实施后,课后服务结束时间与部分家长下班时间有冲突,“接娃”难题不能完全解决。同时,放学高峰期校门口人员复杂,缺少信息凭证,无法确认身份,农村学校接娃家长大多为隔代,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了解决托管服务中的这些问题,浙江省湖州市爱山小学教育集团常溪小学采用智能化手段,创建了“安心接”课后延时托管。

“安心接”课后延时托管服务系统的整体架构

专家建议
 
在优秀的案例作品不断涌现的同时,历年参赛作品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个别参赛者没有认真理解参赛要求,没有认真定义问题,更没有形成方案;有些参赛者没有按照组委会的格式要求提供申报材料,只是提供了现成的文本;许多参赛者只是停留在普通教案设计,没有聚焦问题,应用设计思维形成方案或者作品;有些案例虽然定义了问题,但是成果平庸,缺乏创新,不具备可推广性。参赛者可借鉴往届作品经验,仔细研读赛事要求,优化案例作品。
设计与学习是在对“学习的本质”充分认知的基础上,对转变教与学方式的积极探索,是教师面向未来必须具备的教学思维和技能。希望广大中小学教师和基础教育工作者能够内化设计思维理念,不断精进,产出优秀作品。欢迎大家大胆尝试,积极参与,争取佳绩!
 
扫描二维码或登录大赛官网(http://gcd4fe.bnu.edu.cn/或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参赛,更多赛事详情请关注官网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