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北京师范大学元卓计划项目组邀请华南师范大学焦建利教授,浙江省温州中学谢作如老师,以ChatGPT为例,围绕“人工智能和教育”展开分享。本期我们详细介绍谢作如老师分享的内容。
嘉宾介绍:谢作如,温州中学人工智能实验室负责人、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浙江省“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中国电子学会现代教育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智能教育中心科创教育顾问。
复制链接(https://yuanzhuo.bnu.edu.cn/goods/show/188?targetId=165&preview=0)至浏览器搜索栏获取嘉宾PPT和讲座回放。
谢老师介绍,ChatGPT 是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 OpenAI 开发的一款全新聊天机器人模型,借助最先进的深度神经网络技术架构,能更拟人化地与人类交流互动,甚至能生成诗歌、小说、电影剧本、论文、代码等。
ChatGPT如何思考?
谢老师以李宏毅教授关于ChatGPT的解读为引,归纳了ChatGPT的技术原理。ChatGPT是内容生成(ALGC)的代表,其核心是经典语音序列的Transformer模型,并且引入了“自注意机制”,使用了人类反馈强化学习(RLHF)等模式。ChatGPT学习的四个阶段分别为:学习文字接龙、人类老师引导文字接龙方向、模仿人类老师的喜好、用增强式学习向模拟老师学习。谢老师讲解了借助MMEdu理解文字接龙模型训练的方法。
对于神经网络的原理,谢老师假设神经网络是一个由许多神秘阀门组成的巨大漏斗,神经元的层数即为深度,深度学习指的就是多层数。每一个神经元都会带着参数。每一张图片(数据)都会被液化,流经这个巨大的漏斗,最后到达预设的出口;每一次学习,都要不断调整每一个控制阀门;每一次验证都在测试漏斗的可靠性。相关资料显示,ChatGPT的训练使用了约45TB的数据,其中包含了多达近1万亿个单词的文本内容,约等于1351万本牛津词典。截止到2021年,这些海量知识全部被它收入知识库。谢老师指出大量的文本数据训练是AI掌握语言的关键,ChatGPT真正做到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AI在我们身边吗?
谢老师认为,“AI”早已不是你所了解的“AI”,ChatGPT也许仅仅是一次“预警”;从新一代人工智能角度看ChatGPT,看的是如何认识AI、直面AI、掌控AI。新一代人工智能的趋势将不断增长,AI越来越走向产业化,开发门槛将会越来越低,其应用场景正在不断拓展。谢老师讲述了业余程序员姜浩和乳腺癌检测的故事,2018年这位程序员研发了一个AI检测乳腺癌平台,从数据到算法模型训练,再到硬件配置,全部由他一人完成。谢老师认为,任何新技术的发展都需要时间积累,AI发展需要场景创新。
谢老师分享了如何训练一个自己的GPT的方法。训练模型首先是准备数据(语料),其次是使用SOTA模型,最后是应用模型、开发应用。谢老师还分享了NanoGPT的训练、在浦育平台(OpenInnoLab)上体验GPT作诗机以及自动作诗机的训练。
新一代人工智能教育的可行性路径为培养未来AI师资、设计适合青少年的AI开发工具、研发AI科创项目(案例)、设计开源AI课程、搭建AI交流平台等。关于青少年AI学习工具的开发,谢老师介绍了AI学习工具与开发工具XEdu和将环境部署上传云端并提供算力和数据的浦育平台(OpenInnoLab)。中小学AI教育则重点关注数据、算法、算力与应用。从新一代人工智能的角度出发,谢老师呼吁,新一代人工智能教育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谢老师分享并展示了2023年AI成长营的相关作品,从分析实施人工智能教育和现有课程内容的关系入手,围绕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以及当前信息科技(技术)课程的学习内容展开讨论。谢老师认为,图片与视频处理不应该是中小学的教学内容。
最后,谢老师将分享总结成以下几点:
人工智能与推动人类进入工业革命时代的蒸汽机一样,也是一项通用智能技术。而人工智能对于人类未来的意义也是如此。让世界看到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让更多人投身于技术创新与突破,让人工智能这一通用战略性技术像水和电一样进入我们的生活,这或许正是这个现象级产品的意义所在。
从2022年1月开始,元卓计划持续开展“元卓学堂”社区活动(每周六上午 腾讯会议:677-4412-3805),鼓励青少年利用人工智能原创和创新算法解决真实问题,构建高校、中小学、科技企业协同机制,征集青少年人工智能项目进行培育,并提供算法、算力、数据集、知识和经验等全方位的支持,促进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发展,面向国际展示优秀成果,助力我国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前期视频回放及相关课件,请访问官网获取。
元卓计划官网网址:https://yuanzhuo.bnu.edu.cn/
扫码加入元卓计划社区群,参与社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