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03 15:55作者:admin来源:北师大智慧学习研究院点击量:
1.基本信息(省市、专业、教龄、学科、学段)
2.工作量(教学工作量、教学与管理工作量、教学任务)
3.新课标对教学的影响(工作量变化、教学困难变化、教学调整、分享意愿、创新实践意愿、合作意愿、成果转化、创新角色)
4.需要的帮助(案例需求、目标实现、素养落实、学术支持、硬件需求)
5.需要帮助程度(政策、讲座、备课、培训、资源、教研活动)
6.新课标开课的影响因素(课时安排、知识难度、硬件设备、考试导向)
本次调研活动共收到问卷304份,调研对象大部分为具有6年以上教学经验的教师,且多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从问卷中反映出的问题主要有:
1. 教师自我评估教学工作量整体偏高,且其中教学管理工作占比较高。
2. 新课标发布后,教师工作量影响不大但困难变大,且教学工作量极大和极小的教师群体在对待行政工作的态度上情况相似。
3. 3.70%的教师开始调整教学,大部分教师反馈在使用新课标的过程中缺乏教材,缺乏教学内容的指引,教学困难明显增加。
4. 不同教龄的教师对支持活动的需求存在差异。例如,“自主先锋者”具有更高的自主性,能消化未经他人加工的知识,对学术论坛、讲座、集体备课的需求排名最高,期待他人的支持与合作。“合作主导者、合作跟随者”对各类资源的需求相似,这两类群体最需要的是其他教师的教学案例与教学经验。“学习者角色”对教学案例、教学经验、集体备课、知识培训需求显著高于其他群体。
5. 不同实践类型、教龄的教师认为阻碍新课标开课的影响因素基本一致(如图)。
初步调查结果显示:20%的老师是先锋角色,是“助力计划”要主动邀请的对象;45%的老师愿意合作探索,有很强的积极性,是“助力计划”重要建设者,其他老师则是重要参与者。张进宝老师认为后续活动应围绕教学经验、案例、资源等开展研讨,争取物化成果。
困惑与思考
徐恩芹老师从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出发,阐述了自己对线上助力信息科技新课标落地的实践过程与思考。作为山东省远程研修初中信息技术专家组的一员,徐老师主要负责从理论引领、资源共享、解惑答疑和区域联动四个方面助力信息课程落地实践。在此过程中,徐老师发现的问题有:学术讲座与教师工作时间冲突,教师没有时间进行深入的阅读,改进实践的反思较为笼统,共享资源重复,缺乏筛选机制等。基于此,徐老师提出了以下四项思考:
1、分析教师的疑问,提高理论引领的针对性;
2、改进平台功能,精准推送资源和问题解决方案;
3、展播优质课例,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
4、通过资源筛选机制减少重复资源,提高资源质量。
张继伟老师分享的主题是《信息科技教学工作中的困惑与自我解惑》。张老师介绍了他所在学校的教师组是如何学习新课标的,通过课标组专家培训、教研员领学课标等达到 “全员学课标”的效果。
张老师还提到了新课标发布后教师的心理变化(见上图),强调了教师学习课标的重要性。
在教师学习课标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部分教师对于课标的认识程度不够,学习课标积极性不高;由于理论和一线教学的脱节,教师在讲课标的过程中不自信、不敢说;教师在讲课标过程中采取经验主义,造成与新课标的背离;有课标无教材、学考分离等,张老师将这些困惑总结为:思想虽转变,但落地很困难。
针对以上问题与困惑,张老师进行了探索与发现。首先,要“融合教学”,“去幼儿园小学化”,开发出适合一二年级的信息技术校本教材,其中重点以语数的练习为主,融入信息科技中课标的要求。其次,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注意“学科融合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例如,在一二年级教学评价时,融入相关信息科技的试题,“以评促学”。
吴丙朕老师认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是:缺少统一教材,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需要教师自己开发或创编等。针对此问题,吴老师以学校与Scratch算法课和可可乐博的物联网课程合作为例,提出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与优秀的教育机构合作。
针对课堂内出现的问题,吴老师从课时、教学场地、教学器材、教学管理四个方面提出建议:
1.考虑用课程联排的形式来解决跨学科主题课程的课时问题;
2.采用虚拟实验系统,解决课程实践场地问题;
3.配发统一的器材包,解决部分硬件问题;
4.开展教师专题教学与管理的分享交流活动,解决教学管理难题。
最后,由特邀嘉宾王振强老师进行点评。王老师认为这期活动的主题及初衷非常“脚踏实地”,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进行思考与探索,提出解决方案,既“实在”又“实用”。新课标的实施,是信息科技课程从出现到未来发挥更大价值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阶段。新课程实施到目标的实现需要至少2~3年的时间。没有合适统一的教材是目前存在的较大问题。但是,信息科技课程一直在随时代改变而进步,课程的发展就是在这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逐渐适应学生的需求。
问答环节
Q:信息科技课程三年级起点如何对不同信息素养背景的学生做课程前测更有效?
A: 信息科技学科有自己的特点,可以跨学科学习,但一定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例如数学方向就是scratch编程的一个大方向。
Q: 没有软件工具,如何实现信息素养培养? 考试考的是软件,不讲软件怎么办?
A1:现在指定软件是应该有利益关系,但这不是基层老师所能决定的。应该是为实现目标选择合适的软件。
A2:现在开源软件很多,不是软件有问题,而是允许老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有自由选择软件的权力。换句话说,就是放开老师用教材教的权力。
Q:评价先行,小学生信息素养的评价在学校和社会的角度上能不能认同和督促?
A1:评价是指挥棒。但是还没开始评价就能做好的老师,将来就会成为先行者。
A2:在教学中需要评价,不然学生没有动力。怎样将信息科技课程的学业要求在学生过程性评价中展现是我们在备课之前首先要考虑的。
本期视频回放及相关资料,请访问元卓计划官方网站https://yuanzhuo.bnu.edu.cn/course/157获取。往期视频回放及相关资料也均已上传,请访问元卓计划官方网站https://yuanzhuo.bnu.edu.cn获取。
元卓计划持续开展“元卓学堂”系列活动(每周六上午 腾讯会议:677-4412-3805),旨在为人工智能感兴趣的老师提供一个互相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元卓计划鼓励青少年利用人工智能原创和创新算法解决真实问题,构建高校、中小学、科技企业协同机制,征集青少年人工智能项目进行培育,并提供算法、算力、数据集、知识和经验等全方位的支持,促进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发展,面向国际展示优秀成果,助力我国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扫码加入元卓计划社区,获取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