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元卓社区第五期读书分享专题活动如期举行。本次活动分享的书籍是《因计算机而强大:计算机如何改变我们的思考与学习》,康晓峰老师、张香玲老师、薛萍老师、吕秀琴老师、张继伟老师分别分享其阅读收获和感悟。
康晓峰老师作为读书分享活动组长对小组的阅读计划、策略进行了总体介绍。康老师提到,在正式阅读书籍前列出共读计划有助于小组成员对书籍内容拥有全景视野,便于寻找个人定位、目标。共读计划共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指向清晰的阅读目标。同时,共读计划也为成员提供了工具助力,便于共读活动高效进行。
康老师详细介绍了小组每周讨论会的安排:开场(即兴游戏、破冰),个人汇报,回应与讨论,提醒与惯例。其中回应与讨论阶段尤为重要,要注意“结构化”、“多样化”、“民主化”。康老师总结了自己的反思与收获:
1. 从做中学:为了更好地组织活动去学习很多技能,学以致用。
2. 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书籍赠与、资源共享等方式增进联系,形成了更紧密的学习共同体。
3. 大家的阅读意愿、知识、能力等方面均有提升,成长为更高效和成长型的阅读者。
张香玲老师从阅读目标为始逐步展开自己的阅读感悟。张老师抓住了“因计算机而强大”的“强大”字眼。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和应用,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都影响深远,计算机因“强大”而破圈。张老师强调“学习怎样学习(Learn To Learn)”的重要性。未来拥有不确定性,我们需要教会后代如何生存、如何学习,这才是教育教学最根本的东西,让孩子更好地适应未来。
薛萍老师结合自身职业要求,将阅读目标分为了四个层次:信息科技课堂、跨学科课堂、社会(学习、生活等方面)、未来。薛老师认为,作者试图构建一个以建构主义的教育理念为基础,以计算机为工具,最终能让孩子们学会思考和学习的教育体系。同时,薛老师提到最令她受到启发的书中内容是“可吸收教学”。薛老师通过教小学生在计算机上画出一朵花的案例,生动地介绍了“可吸收教学”的三原则:连续性原则、力量原则、文化共鸣原则。薛老师认为学习计算机编程语言本身并不是重点,重点在于用它来进行的编程活动。计算机独有的沉浸式、游戏式、问题分解、系统、调试等思维,能够改变其他学科的学习方式。“用编程的思维来思考学习的问题”,让学习者自己去构建知识体系,就是好的教育,这就是计算机的强大的力量所在。
吕秀琴老师主要分享了自己在书本内容和阅读过程两个方面的收获。吕老师提到“数学无意识”。在这部分内容中,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阐述了很多学生学不好数学的原因:学校公式化的数学教学与孩子们的现实生活脱节,只是为了做题而做题,孩子们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动力。吕老师认为:一件事情,如果我们把它融会贯通到自己的思维意识中,这件事情就会变得异常简单。
王克进老师概览了全书章节目录后,向我们介绍了最令他受启发的部门:小龟与牛顿运动定律。王老师提到他的高中时期老师在讲授力学时都只是停留在“假想”层面,而作者在书中借助了“运动龟”“速度龟”等作为假想的素材,将物理学的相关概念通过假想的工具——小龟,赋予思想的载体,使之更加直观,便于理解。学到新的知识理论,能够直觉地运用,才算是学会了。从新知识到自己的知识,小龟则是从知识到内化行为的工具。王老师还拓展了乔治·波利亚怎样解题的内容。在没有理论指导时,我们在解题时往往毫无逻辑。但当我们理解题意、和原有知识发生关联后,就可以轻松解题。
王老师提出了读书后的疑问及后续主题讨论:
1. 学习动机如何而来?如何培养学生内驱力?
2. 如何塑造良好的数学家庭启蒙环境?
张继伟老师的分享以读书时的心路历程为顺序,详细为我们介绍了他的感悟与体会。张老师认为,作者并不是以教会学生编程为目的,而是通过编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张老师赞扬了作者的教育情怀:当自己的新晋理念没有得到理解时,作者并不懊恼,而是将他付诸于行动:组建团队,开发软件,培训教师,在实践中让老师认同自己的教学理念并在实践中践行理念。虽然LOGO语言暂时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对于一代人的影响是深远的。例如,沉浸式学习、辅助教学等都是为了解决学生学习不深入的问题。LOGO语言的精髓在于结构化的编程,现在看来,这应该是计算思维中的一项分解,项目化学习很好地继承了结构化这一思想。
张老师总结了自己的感悟、收获与反思:
1. 信息科技学科是教学方式改革的先头兵。
2. 大道至简。只要是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发挥学生自身驱动力的方法都是好方法。
3. 计算机将帮助学生学习,计算机可以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爱上学习。
张进宝老师进行总结和点评。本次活动采用的具有很强的外部监督性质的读书模式,很适合在中小学内应用。这种模式使得每一位学习者在问题的探讨时更加结构化,按照初读、泛读、精读及挑选出关键点的逻辑,成功地为我们带来了一次精彩的读书分享会。
总体来说,这本书是作者的“漫谈式”的思考,一点一点地深入。作者使用了很多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只有在比较自由、开放以及没有过大心理压力和思维约束下,作者的思想才会自然流露,读者才能够从他的思想中找出可能在未来会产生更多影响力的观点。本书自成一个逻辑体系,以教育心理学为背景。但心理学只能叙述其成因过程,不能提供解决方式。我们不能寄希望于心理学解决学生内驱力等问题,而是需要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改变。
最后,张进宝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计算思维教育研究中心联合元卓计划共同发起的“信息科技教学实践‘助力计划’”活动。
本期视频回放及相关资料,请访问元卓计划官方网站https://yuanzhuo.bnu.edu.cn/course/156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获取。往期视频回放及相关资料也均已上传,请访问元卓计划官方网站https://yuanzhuo.bnu.edu.cn获取。
元卓计划持续开展“元卓学堂”系列活动(每周六上午 腾讯会议:677-4412-3805),旨在为人工智能感兴趣的老师提供一个互相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元卓计划鼓励青少年利用人工智能原创和创新算法解决真实问题,构建高校、中小学、科技企业协同机制,征集青少年人工智能项目进行培育,并提供算法、算力、数据集、知识和经验等全方位的支持,促进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发展,面向国际展示优秀成果,助力我国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扫码加入元卓计划社区,获取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