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链接查看视频回放:学习危机与教育的未来论坛 (学生论坛) (vzan.com)
北京时间8月19日下午, 2022全球智慧教育大会“学习危机与教育的未来论坛(学生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来自中国、马来西亚、孟加拉、塞尔维亚、南非、突尼斯、乌干达、尼日利亚的15位优秀大学生代表,围绕“学习环境变革”“学习方法创新”“农村学生培养”“全纳教育实现”等议题,结合所在国家、地区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经历,分享了对学习危机的理解和未来教育的期待。
北京设计学会创始人、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宋慰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UNESCO IITE)项目专家塔蒂亚娜·舒托娃(Tatiana Shutova),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达尼米尔·曼迪奇(Danimir Mandic),北京师范大学校友会副会长陈光巨,北京师范大学团委副书记倪佳琪出席会议。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王欢欢、迈克尔·阿杰曼·阿达克瓦(Michael Agyemang Adarkwah),博士布卢斯·谢哈塔(Boulus Shehata),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包昊罡共同主持了论坛。论坛采用线下与线上结合的方式,并通过多家媒体向全球直播。
论坛嘉宾合影
大学生代表合影
如何变革学习环境应对学习危机
在学校学习却不一定能够获取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这是全球面临的学习危机之一。学习环境需要进行变革,与之相适应的教育生态、学校形态、教学方法都需要改变。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获取未来社会所需要的能力。
学习环境变革议题
北京师范大学刘雨菲认为,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与未来社会的需求不匹配,教学不能很好地支持学习者在未来的发展是突出的学习危机,这需要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共同努力加以改善。她提出,可以在“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的指导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评价等角度系统化地思考和重新设计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灵活、主动、自发地学习,提升未来社会所需要的综合能力。
贝尔格莱德大学耶利卡·里斯蒂奇(Jelica Ristić)认为,新冠疫情中学生的身份认同障碍,以及师生在适应快速发展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的困境是需要关注的危机,混合学习环境和教师培训服务是克服该危机的解决方案之一。贝尔格莱德大学以翻转课堂形式进行的混合式学习实践证明了其在提升学习体验、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学习效果方面的重要作用。她和团队基于Edmodo学习平台设计了一个元宇宙应用技能提升方案,帮助教师在元宇宙中进行日常教学、在线教学和混合教学。
突尼斯虚拟大学萨尔瓦·马瑞希(Salwa Mrayhi)认为,师生无法通过数字化学习环境实现有效的学习是一大危机,政府和学校需要实施数字化学习环境战略。她提出要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工具和必要的培训,并与团队设计了一个大规模自适应在线开放课程(MOOC)的系统设计框架,旨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提高学习效率。
北京师范大学杨柳认为,传统教室不适合学生平等交流和有效学习、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可能引发新的隐私和伦理问题。他提出,学校应该是一个友好、开放、自由、包容、公平、安全、健康的场所,智能技术的应用必须以人为中心,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空间非常重要。他和团队设计了一个基于智能交互系统的沉浸式未来教室“Illusion(唤境)”,让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可以在同一个空间平等交流和协作,实现教育公平。
如何创新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当前,教育处在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阶段,基于技术的学习方法层出不穷,但是“为了技术而技术”的应用误区带来了新的学习危机。学习方法创新应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深度参与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塑造未来的“变革性素养”,包括创造新价值、承担责任、调解压力和应对困境等。
学习方法创新议题
香港大学张雯杰认为,学生学习技能不佳、学习质量低下是当前必须关注的危机,应该通过在线教育提升学生的技能。她提出,学生课堂提问频次和水平能够反映学生的认知水平,她和团队成员设计了一款自动分析学生课堂提问的软件,为教师提供教学可视化分析图表与反馈报告。教师可根据数据为学生提供指导,使学生善于提问,增进元认知能力。
当前,世界上低收入国家的很多适龄儿童不具备基本的阅读和数字技能,教师无法得到应有的支持和发展。重庆大学奥卢瓦塔约·伊塞里·奥拉松坎米(Oluwatayo Israel Olasunkanmi)认为,全球教育发展不均衡是目前的学习危机之一。他提出需要加强全球合作,采用数字化学习来促进教育公平,针对低收入国家的学习者进行21世纪技能的培养。
在首都师范大学梅子轩看来,学习危机的突出表现是很多学生没有养成可迁移的能力和通用素养,这会阻碍学生融入未来社会。她提出,学习方法创新的方向应该是“让世界成为一个教室”,情境式学习法可以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深度参与学习的过程,通过跨学科的知识解决真实问题,培养学生塑造未来的各种能力。
北京师范大学姚佳认为,技术利用不足、合格的教师缺乏、获得高质量教育的机会不足是中国面临的三大学习危机,而新冠疫情给又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更多挑战。她认为,中国在疫情期间的经验值得借鉴,如建设可靠的网络基础设施、使用便捷的学习工具和平台、提供适切的数字学习资源等。她呼吁联合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弥合“数字鸿沟”,以应对当今的学习危机。
如何提升农村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农村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都缺乏足够的资源,失学、逃学和厌学等问题带来的学习危机较为突出。面对复杂多变的未来社会,需要加强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环境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农村学生与经济社会有效融合做好充分准备。
农村教育议题
美国艺术中心设计学院朱宣认为,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缺失是农村学生面临的学习危机。他提出,合理地利用农村地区的自然资源为农村学生创造条件非常重要。他和团队设计了一个低成本的农村学生设计思维教育课程,在三个不同的学习空间中,让学生动手实验,并基于当地资源进行设计创造。该项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西南大学穆甘加·艾伦(Muganga Allan)指出,城乡教育不均衡、教师严重不足是乌干达教育中普遍面临的学习危机。在乌干达,有的农村小学只有一位老师教授所有课程,甚至有不少学生在树下上课,遇到下雨课程就会取消。他认为,农村地区亟需基本的设施和网络环境,并提供足够的老师来确保学生接受正规教育。他认为,世界各国需要团结合作,推动实现“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让全民终身享有学习机会”这一目标。
北京师范大学肖里夫·莫拉(Shorif Mollah)认为,孟加拉国等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学习危机是缺少优质的学习资源,尤其是农村地区,教学基本就是教师的口述和听写过程,培养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他介绍了一个开放教育资源(OER)研究项目,强调了开放教育资源在实现全民优质教育、推进教育资源共享中的重要性。
北京师范大学刘嘉豪指出,教师应用技术的认知负荷过重,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有效性备受质疑,是教育领域面临的主要危机。他认为,在推动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过程中,不能过度强调技术的作用,应该引导教师掌握基本技术并合理地加以应用,帮助学生学会处理自己与社会、世界与自然的关系,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如何整合各类资源促进全纳教育的实现
特殊儿童没有机会进入学校、性别歧视带来的妇女儿童失学、弱势群体得不到优质的教育,依然是全世界面临的棘手问题。疫情期间,一些国家的应对措施并没有考虑到特殊儿童,他们的基本学习需求和情感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这需要各国的共同努力,通过整合各类资源确保每一个人受教育的权力。
全纳教育议题
美国戴伯洛谷大学的陈星安认为,残障人士缺乏无障碍的学习资源和公平的就业机会是实现全纳教育的阻碍之一。作为视障人士,他从小就被认为无法进入大学、无法拥有好工作,所以在小学和中学都受到了很多限制。他提出了三种解决方案,即社区支持、在线学习课程和政企合作,以此来促进残障学生的正规学习和职业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夏惠爱(Har Wee Ai)认为,马来西亚基本的健康服务、教育服务都不包括残障人士,这种排斥和歧视带来了很大的危机。她认为人们应该对包容和多元的教育理念形成共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马来西亚分会推出了一个包容残障儿童的游乐场,这是实现情感教育非常好的办法。她和团队设计了一款针对4-12岁自闭症儿童的元宇宙教育游戏Mind Forest Pro,用以促进自闭症儿童的社会情感学习。
美国福特汉姆大学胡措·塔尼亚·塞古阿(Khutso Tania Segooa)指出,南非特殊学校的学生学习缺失比较严重,不具备就业所需的基本读写技能。她认为,残障人士应该被纳入主流学校,与非残障人士在一起学习和交流。她设计了一款融入形象化元素的APP,支持言语障碍儿童理解、表达和交流,希望以此作为言语障碍儿童与老师、同学互动的桥梁。
全球大学生设想的未来教育
与会大学生们期望通过创新技术融合、泛在学习、资源共享、智能化学习环境、有效教学方法等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全纳、公平,从而促进每个人的能力发展和福祉、和谐社会的可持续进步。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他们提到的关键词。
有的学生希望技术能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与教育更好地融合。杨柳用四个关键词概括未来教育的特点——无处不在、个性化、可预测性、动态平衡。艾伦希望未来的技术可以更好地与教育融合,老师和学生都能轻松地利用技术进行个性化学习,真正培养学生的21世纪基本技能。刘嘉豪希望在技术的支持下,未来的学习空间无处不在、相互联系,学校、家庭、社会之间无缝连接,非正式学习与正式学习有机结合。
有的学生希望未来的教育更具包容性。陈星安希望未来的教育可以让每个残障人士拥有接触优质学习资源的机会和就业机会。胡措希望未来残障儿童数量大幅减少,残障儿童能在学校学到各种有用的技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夏惠爱认为“通过设计促进学习”可以帮助人们重新构想世界,所有职业都来参与创造包容性的基础设施、产品和服务,为人类创造优质生活。肖里夫希望未来的教育更具包容性、全球化和实用性。
有的学生希望未来的教育更加公平。刘雨菲期待未来世界大家都更加灵活自主地学习,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和教育公平。萨尔瓦希望未来的教育可以让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实现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世界向更加公正、公平和可持续的未来转型。梅子轩希望未来的教育更加平等和公正,让每个人都享受有尊严的生活。
嘉宾观点
北京设计学会创始人、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宋慰祖指出,当今世界的教育还存在失学、缺教师、上学难等问题,教育知识落后、教学方法僵化等问题带来的学习危机需要引起重视。随着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时代的来临,知识结构、知识学习内容已经向“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得益享”的方向发展,知识与技能并重、跨学科学习、动脑与动手结合成为教育的新趋势。
北京设计学会创始人、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宋慰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项目专家塔蒂亚娜·舒托娃(Tatiana Shutova)指出,在刚刚结束的第五届全球未来教育设计大赛中,产生了一批独具特色的大学生设计作品和中小学教师案例,其中部分案例已经收录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师电子图书馆项目(E-Library For Teachers)”中。该电子图书馆的建成将有效地解决教师专业知识欠缺、教学方法僵化等问题,帮助教师掌握新技术,提升教学能力,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解决方案。
UNESCO IITE项目专家塔蒂亚娜·舒托娃
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达尼米尔·曼迪奇(Danimir Mandic)认为,为了应对学习危机,未来教育应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进行教学方法创新和教师能力提升。他指出,一方面,要对知识结构进行解析重组,提高学生学习动机;另一方面,要通过培训、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帮助教师掌握新技术,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贝尔格莱德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达尼米尔·曼迪奇
北京师范大学团委副书记倪佳琪指出,学习危机是复杂的,有的人不具备学习的条件,有的人拥有好的条件但没有学习兴趣,有的人对学习有兴趣但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这些问题与教育的未来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教育是消除贫困和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拥有知识和梦想,也具有社会责任感。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写给“世界青年发展论坛”的贺信中指出,“各国青年要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以实际行动推进全球发展倡议,助力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共同谱写世界青年团结合作的时代新篇章”。倪佳琪希望通过该论坛搭建平台,让世界各国的大学生能够感知危机、交流互鉴、共同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团委副书记倪佳琪
本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学生会和研究生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UNESCO IITE)、北京设计学会、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联合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