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赛邀请】2021全球未来教育设计大赛——大学生赛道

发布时间:2021-06-25 21:00作者:小编来源:北师大智慧学习研究院点击量:

“教育是一项人权,任何人都不能被排除在外”。为了进一步强调这一权利,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举行了“世界特殊需求教育会议:机会和质量”,首次提出了全纳教育的概念。全纳教育是指通过提高在学习、文化与群体交流中的参与度,减少教育系统内外的排斥,关注并满足所有学习者多样化需求的过程。这既属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教育目标(SDG4),也是实现其他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手段。
为了提高所有人对全纳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更好地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挑战,探索全民优质教育的创新解决方案,北京师范大学计划于2021年6月-11月举办2021年全球未来教育设计大赛,进一步重新考虑,反思和重塑未来教育。探索创新解决方案以推动“全纳教育”的实现,满足个性化教育、特殊教育、农村教育以及危机下的教育的需求。大赛将开展全球大学生案例征集活动,集中展示世界上不同国家的大学生如何思考未来教育并付诸实践的实例,为全球未来教育发展寻找优质的解决方案。

 
大赛主题

大赛旨在提出解决方案以推动全纳教育的实现,这些解决方案不仅要满足学习者多样化的需求,关注教育中存在的各种形式的歧视,还应留意各种意外情况,包括可能切断教育渠道的各类危机等(例如疫情、自然灾害等)。本次大赛主题如下:
 
危机下的教育:面对一些突发情况,如危机(新冠肺炎疫情)和自然灾害等,学习可能会被迫中断,一些学生也将面临着长时间无法返校的困境。为了应对这样的挑战,我们需要设计新的解决方案来确保每个人都能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接受远程教育并实现教育的公平性。
 
个性化教育:学生群体存在个体差异(例如性格、学习风格、记忆能力等),这种差异会导致不同的学习行为。因此,寻求能够满足学习者多样化的需求并根据学生特点提供教学服务的方案至关重要。
 
特殊教育:一些有特殊需求的学生群体因为特定原因,例如缺少可以帮助他们学习的辅助性技术、适合他们使用的学习平台和资源等,而无法接受到所需要的教育。因此,设计能够帮助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更好地参与学习,取得更佳学习结果的方案至关重要。
 
农村教育:在农村,一些学生因为特定原因,例如贫困、家校距离过远、缺乏优质教学资源等而被迫辍学。因此,设计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案来应对上述问题并推动农村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大赛形式

基于云设计,希望所有参与者:
  • 通过线上的形式进行交流、分享想法,设计模型,将模型可视化并最终参与线上评审;
  • 线上报名,线上组队合作,线上获取指导,线上提交最终作品;
  • 作品须真实、保持原创,思想积极,体现未来教育设计的理念。
 
参赛对象

全球高校的本科生及研究生;教育、设计、计算机科学及其他相关专业。
 
参赛形式
  • 以个人形式注册,之后在官网完成组队,最终以5-6人的团队形式参赛(团队成员建议包含至少3种不同专业背景);
  • 团队协作,共同完成学习、培训及相关任务,初赛最终以“PPT+海报或视频”的形式,线上提交作品。
     
赛程安排
注意事项:
1)每日打卡:组队成功后,参赛者需要参与每日打卡,上传团队共同讨论的项目进展等证明材料,如文档(50M以内)、视频(MP4格式,50M以内)等。每日打卡的内容将成为“优胜团队”最终评定的重要参考之一。
2)组队:参赛选手需在规定时间内发起项目成为队长或选择加入队伍成为队员,超过时间未组队成功的同学将面临退赛风险。

 
作品要求

参赛者需基于大赛规则设计作品,并阐释作品背后的理念、构思和想法,分析作品的可行性。作品形式提交形式如下所示:
 
具体要求如下:
作品介绍PPT:要求使用组委会统一提供的PPT模板。
 
海报:适合平面设计类、产品设计类作品。
海报尺寸:800mm(宽)* 1800mm(高)
分辨率:250DPI以上,JPG图片(RGB色彩模式)
海报内容:包含产品名称,Logo,产品介绍(创新思想和概念描述等),核心功能,应用场景,设计图/平面/用户界面屏幕截图,团队成员等;使用组委会统一提供的海报模板。
 
产品设计类作品视频:图像比例16:9,分辨率1920x1080,时长:不超过3分钟,MP4格式,大小不超过100M。主要展示产品的整体外观、使用方式、主要功能和设计创新点。
 
多媒体设计类视频:视频不超过3分钟,mp4格式,大小不超过100M。
 
注意事项:
1)可以另附视频介绍团队成员的任务分工和设计工作花絮。
2)初赛最终作品提交时请将提交材料打包成一个压缩包,以队伍名称命名,再进行上传。

 
评估标准
 
问题意识:
好的设计基于好的问题,能够发现并提出好的问题是创新的前提;
创新精神:
具有原创性,设计构思具有新颖性,同时符合科学和教育学规律;
未来感:
面向未来大胆设想,将科技、文化与教育深度融合,找到适切的解决思路;
社会责任:
发现社会热点问题,跟进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注重科学性和教育性,可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科技成果;
应用前景:
体现现代科技与教育艺术的结合,设计应与特定的环境、稳定的性能、先进的技术和合理的功能相协调,并能产生社会效益或经济成果。
 
奖项设置

金奖:1名;
银奖:2名;
铜奖:3名;
优秀奖:10名;
还有机会获得:
  •     奖品
  •     奖杯
  •     国际组织颁发的证书
  •     实习工作机会
  •     专家推荐函
 
大赛组委会
电话:010-58807264,1326027907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12号京师科技大厦A座12层(北京师范大学南院)
邮箱:d4fe@bnu.edu.cn
官网:http://gcd4fe.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