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1-17 10:23作者:小编来源:北师大智慧学习研究院点击量:
2021年1月15日,由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联合主办、网龙华渔教育协办的“智慧学习与教育发展论坛”成功举办。作为支持单位,北京市昌平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昌平区教育委员会领导出席论坛并致辞。论坛聚焦虚拟现实、学习分析技术、人工智能等在教育中的应用,邀请高校专家、一线教师和企业代表汇聚一堂,为参加会议的老师和同学们带来三场精彩纷呈的workshop,累计在线超过1000人次。
嘉宾致辞
北京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陈光巨教授向与会嘉宾和观众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建设“综合性、研究型、教师教育领先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定位,回顾了智慧学习学术周创办以来取得的成果,指出现阶段举办智慧学习与教育发展论坛的重要意义,向支持本次论坛的有关单位和专家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北京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 陈光巨教授
北京市昌平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刘瑞冬副主任介绍了昌平区科委作为昌平区政府的科技工作管理部门,一直以来非常重视与驻昌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希望此次作为本论坛的支持单位,进一步促进科技与教育双向赋能,助力科技和教育创新发展。
北京市昌平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刘瑞冬
北京市昌平区教育委员会苏俊山副主任在致辞中指出新冠疫情对教学造成巨大的改变,但是由于我们拥有现代科技互联网的支持,各个教育教学环节没有停步。希望论坛凝聚更多智慧和力量,各界共同探索教育教学策略。希望更多专家关心和支持昌平区的教育教学发展。
虚拟现实与教育workshop
主题报告:
清华大学李双寿教授带来题为“面向制造强国的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的主题报告,李教授从识变、应变求变两个层面给出面向制造强国的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当制造业生产模式发生深刻变化时,数字孪生技术可发挥重要作用,应利用虚拟世界去发现潜在问题、激发创新思维、不断追求优化进步。在应变、求变层面,李教授介绍了清华大学iCenter的互联网+、智能+实践探索,其中也包括虚拟现实与交互实验室、国家级虚拟仿真项目等。
清华大学教授 李双寿
圆桌交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徐奇智老师分享的题目为“虚拟现实教学中的视知觉认知原理”,徐老师基于认知心理学的视角,介绍了内部认知机制和外部认知机制,通过案例的方式展示了科学可视化在K-12阶段抽象概念呈现上的应用。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徐光涛分享的主题为“多模态自然交互的探究式学习环境设计与实现”,徐老师提出技术使能的探究学习模型;并指出在探究式学习环境中,如何对学习者进行多层次、精准化的客观评价是研究和实践环节的难点。江苏师范大学副教授赵瑞斌分享的题目为“VR教育应用:关键技术与典型案例”,赵老师认为虚拟现实教育应用的核心问题是优质资源的制作与供给、有效的常态化教育应用。优质资源制作的关键是快速便捷的3D建模和给予用户自然的人机交互方式,常态化教育应用的核心是面向领域的真实痛点、以及具身认知等科学理念的指导。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高级工程师朱立新分享的主题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读本”,朱老师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概念、技术、架构和应用等方面介绍了“微实读本”,期望可以推动虚拟仿真实验的教学落地。HTC中国区投资部负责人梁浩辉分享的主题为“XR工作和学习的新常态”,梁总分享了基于HTC生态中的数据,指出目前用户在线活动中渴望能有自然互动、沉浸感、生动呈现和虚拟化身等体验,3D空间协作能够提升生产力、并使用户产生心流效应,提升满意度和归属感。ARHT Media运营经理钱欣沂分享的主题为“ARHT之全息应用”,钱经理介绍了全息投影的基本原理,分享了ARHT Media的技术方案,期望早日能在教育中常规化应用。
本环节由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祁彬斌主持。
圆桌交流嘉宾:徐奇智、徐光涛、赵瑞斌
朱立新、梁浩辉
钱欣沂、祁彬斌(主持人)
学习分析技术与教育workshop
主题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李爽副教授带来题为“人机增强智能支持下的敏捷教育建模” 的报告,李老师通过分析个性化背景下教育的发展及学习者学习规律的挖掘和认识,分析各类教育应用模型的建模流程,认为教育建模应该从教育基本规律出发,形成满足教育情境的特征提取,应该更强调基于因果模型的特征发现,而不能止步于相关模型的构建,重视形成人机协同的建模方式,而不是追求算法精准。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 李爽
圆桌交流:
湖南师范大学周炫余副教授分享的题目为“基于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的初中数学知识图谱构建及应用”,周老师从疫情期间对在线教育的特殊需求这一研究背景出发,通过分析知识图谱在数学教学中的构建和应用,详细阐述了知识图谱的构建过程。北京师范大学王辞晓老师分享的题目为“个体意识与群体规则的权衡:技术供给影响下的角色互动”,王老师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认为技术供给影响角色话语地位分配,角色互动是个体意识与群体规则权衡的结果,稳定的行动导向允许适当的内部协调,密切交互并不能反映高效合作。深圳市福田区实验教育集团梅香学校熊潞颖老师分析的题目为“基于学习分析技术的学习交互规律研究”,熊老师运用复杂网络的方法,通过建模总结联通主义课程中的交互规律。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教育事业群产品总监朱迁踏分享的题目为“教育大数据驱动力”,朱总监从互联网+教育时代的教学环境、基于过程+结果大数据的因材施教、数据指标体系架构和实例等角度分析和展示了教育大数据在教育教学各环节的驱动力。北京师范大学王怀波博士分享的题目为“网络社区中知识图谱构建”,王博士从互联网时代新知识的内涵和网络社区中知识新表征入手,详细介绍了网络化知识图谱的构建过程。
本环节由北京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徐鹏飞副教授主持。
圆桌交流嘉宾:周炫余、王辞晓、熊潞颖
朱迁踏、王怀波、徐鹏飞(主持人)
人工智能与教育workshop
主题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王晓茹教授带来题为“语言·算法·思维——融合教学”的报告,王教授通过分析大学生信息学竞赛数据,提出语言&算法&思维融合教学新思路:“以赛导学” 方式的课程知识体系设计;注重基础知识体系,强调综合运用能力;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多学科延展性和交叉性;对抗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以模拟竞赛方式进行考核,摒除卷面考试导致的纸上编程学习方式,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意识。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 王晓茹
圆桌交流: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信息技术教研员熊雪亭分享的题目为“关于计算思维的思考与实践”,熊老师从计算思维的概念出发,认为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动手实验方式,在真实的问题解决,是发展学生计算思维培养行之有效的方法。上海寰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CTO韩泽耀博士分享的题目为“人工智能教育课程体系及数据智能平台的建设”,韩博士分享了在分年级段课程、智能化应用,实践基地、大赛等方面的实践探索。北京景山学校信息技术高级教师毛澄洁分享的题目为“如何发展学生的计算思维”,毛老师从分析对计算思维的理解出发,分析了发展学生计算思维的方式与测评,介绍了打砖块游戏的教学实践。深圳市越疆科技有限公司教育研究院院长王爽分享的题目为“学生的学科水平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王老师详细介绍了在蒙古族学生群体中开展的计算思维水平测试的教学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陈莺分享的题目为“K12人工智能教育标准研究”,陈博士介绍了美国、英国、新加坡、中国、印度等国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编程教育的课程标准及实践方面的相关案例,提出在教育目标设定、教学设计完善,以及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协作等方面值得思考的问题。
圆桌交流嘉宾:熊雪亭、韩泽耀、毛澄洁
王爽、陈莺
在会议最后,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院长助理张定文博士再次感谢各位参会嘉宾和在线听众,总结了会议取得的成果,并表示未来将在虚拟现实、学习分析技术、人工智能等研究领域举办更多更好的会议和活动,推动教育和科技的双向赋能。
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院长助理 张定文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