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中国-中东欧国家未来教育”国际研讨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0-12-05 18:09作者:小编来源:北师大智慧学习研究院点击量:

“17+1”合作机制建立以来,中国-中东欧国家之间的交流与日俱增,在教育领域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随着疫情不断反复,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少国家纷纷开展各类大规模在线教育集中实践,也涌现出众多实践创新成果。如何从这些实践成果中汲取经验,发现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为未来教育做好准备,值得各国教育者深思。

2020年12月3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发起的“后疫情时代中国-中东欧国家未来教育”国际研讨会在线举办。本次研讨会邀请到来自中国-中东欧国家教育领域十余位专家,共同探讨当前各国教育信息化现状,分享疫情期间的教育信息化实践经验,展望后疫情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新方向。

 

 

研讨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院长助理张定文博士介绍了由北京师范大学、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大学以及网龙网络公司共同建立的“未来教育联合虚拟实验室(LabFE)”,对在疫情期间参与智慧学习研究院一系列教育信息化指导手册相关研究工作的LabFE专家表示感谢;分享了LabFE的重要成果《中国-中东欧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该报告由17国专家共同撰写,详细描述了各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情况。张定文博士表示,希望未来有更多国家和专家能够加入进来,共同建立一个跨国际的研究社群。

 

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院长助理  张定文

 

网龙网络公司高级商务总监陈浩从智慧学习研究院及LabFE的产学结合背景出发,介绍了网龙公司的组建历史、商业产出以及近年来公司在全球各地开展的数字化学习项目。尤其是LabFE目前在塞尔维亚开展的智慧教育项目。陈浩总监提出倡议,希望能和中东欧各国的大学展开更深入的合作,共同推进教育信息化未来进程。

 

网龙网络公司高级商务总监  陈浩

 

随后,来自8个中东欧国家的专家进行知识经验分享,介绍各国在应对疫情挑战期间的种种举措,同时也分析了信息技术在未来教育中的应用前景和方向。

 

波兰华沙大学的Bartlomiej Michalowicz教授全面地介绍了疫情对校内教学的影响。疫情使远程学习成为常态,但也凸显出老师和学生们在技术、教学以及心理上需要提升的空间。学校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线上学习资源以实现异步学习,但对于学习管理系统的建立缺乏重视。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资源可以在线上获取,但基础设施、网络连接以及远程工作或学习所需的设备、空间仍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在波兰,MOOC多用于基于兴趣的知识获取,这种形式如何能在高等教育领域推广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波兰华沙大学教授  Bartlomiej Michalowicz 

 

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大学的Bojan Lalic教授聚焦LabFE的建立及发展,对17+1合作模式的未来充满期待。他邀请所有中东欧国家的学者加入EMS(European Manufacturing Survey,欧洲制造业调查)实验项目,在借鉴中国经验的基础上,分析疫情下的学习数据或许可以构造出未来在线教育能力发展路线图。他提出LabFE不仅可以主导这个项目,更相信在未来这种跨越空间的合作具有更大的潜力。

 

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大学教授  Bojan Lalic

 

罗马尼亚loan Slavici大学Gabriela Grosseck教授蒂米什瓦拉西部大学Carmen Holotescu副教授共同讲述了罗马尼亚在疫情下面临的挑战与后疫情时代的对策。她们认为这次疫情不仅推进了信息技术的使用,更是重设了未来教育的形态。当前,罗马尼亚推出了2021-2027年Smart-Edu策略,着重突出可获取性、连接性、社群、数字教育生态系统、创新及可持续性,培养学生与教师们的问题解决能力与强适应力。

 

罗马尼亚loan Slavici大学教授 Gabriela Grosseck 

 

罗马尼亚蒂米什瓦拉西部大学副教授  Carmen Holotescu 

 

斯洛文尼亚教育、科学与体育部研究员Borut Čampelj博士分享了斯洛文尼亚共和国2021-2027年数字化教育行动方案。该计划将于2021年1月正式发布,计划内容共包括:建立国家性的数字教育中心,构建全面、系统的数字教育教学法,更新基础教育课程设置、高等教育项目以及职业变化,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持续性的职业发展培训,支持数字化教学生态系统,完善特殊情况下教育的相关协议等六大方面。

 

斯洛文尼亚教育、科学与体育部研究员  Borut Čampelj

 

捷克查理大学Miroslava Černochová教授表示,疫情之下,尽管学校及教师们收到了各种形式的帮助,但特定学科如音乐、体育等课程的开展仍旧十分困难,此外,远程教育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也具有极大挑战。她认为今后必须将数字技术融入日常教学中,开发更多的开放教育资源。学校需要更多新设计的课程,尤其是信息与通信技术相关的基础课程。老师们也应该得到更多这方面的支持。

 

捷克查理大学教授  Miroslava Černochová

 

爱沙尼亚塔林大学Hans Põldoja教授认为对于教师来说,最大的挑战在于重新设计课程活动,尤其是实践、动手类型的课程,使其适应混合学习或完全线上的教学模式。而对于学生来说,保持自律性和掌握学习技能也是疫情后带来的挑战。展望后疫情时期的教育,他认为混合学习将成为教育的新常态,作为学习场所的学校在场地上的限制会被减小,而教与学方式上的转变会使比传统开源课程管理系统(Moodle)更具开放性的课程资源成为需要。

 

爱沙尼亚塔林大学教授  Hans Põldoja 

 

匈牙利塞格德大学Gyöngyvér Molnár教授认为这次疫情会引发学校变革,认为一场潜在的教育革命或由此开始。数字化工具的潜能被赋予更多关注,实现个性化教育的需求越发明确。面对这场数字化的挑战,从测量的角度出发,许多在线资源被开发出来,帮助学生为入学做好准备。

 

匈牙利塞格德大学教授  Gyöngyvér Molnár 

 

拉脱维亚大学的Ilze Ivanova教授认为,继上世纪出现的远程教育潮流后,这次疫情使人们更加频繁地使用新技术。数字教育不再是教育中的单独元素,教师、学生、家庭甚至企业雇主的观念都需更新。她从人、技术、服务三个方面出发,通过一个三角模型详细阐述了如何创建一个更加全面的学习系统。

 

拉脱维亚大学的教授  Ilze Ivanova 

 

张定文博士简要总结了本次研讨会,发布LabFE下一步行动计划——研制“中国-中东欧国家智慧教育白皮书”。该白皮书将主要针对各国智慧教育情况、教育信息化实施情况、疫情期间乃至后疫情时期各国教育教学方式改革和实施案例等进行分析,将为各国未来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借鉴。同时呼吁,希望各国作者能够积极加入,为更多学生、教师等利益相关者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