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8-27 18:47作者:小编来源:北师大智慧学习研究院点击量:
本次论坛由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学习发展与研究中心承办。会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耀南、北师大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赵秋雁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吕赐杰任联席主席,中南大学教授吕鹏、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童莉莉程实验室副教授童莉莉主持。腾讯和阿里巴巴钉钉为论坛提供支持。
智能技术赋能智慧社会
中国工程院王耀南院士认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基础信息技术与其它科技的有机融合和创新是建设智慧社会强有力手段和工具。目前传统的机器人面临三大挑战:环境感知适应性比较弱,无法在线的优化决策,和机器人协作效率比较低,无法满足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需求。要应对挑战需实现三个突破:突破机器人的实时智能感知,突破机器人在线的规划和自主决策,突破机器人德协同作业。未来的高端制造发展方向是人机协作。他强调,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人才培养也是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教育变革提供了新路径。一切的科技进步都需要由教育来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的创造性人才。教育领域要超前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为实现全人类的共同利益贡献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耀南
《智能技术赋能智慧民生》
日本神户大学罗志伟教授认为,应去除思想中的“紧箍咒”,借鉴文艺复兴的启示,正确处理好模仿思维与创新思维的关系,积极应对智能时代挑战。他强调,人类未来社会应做到变被动医疗为主动健康,从科技助人到科技促人。他呼吁,以人才教育为主,以人文探索为心,研究协作为源,以社会实践为道,推进社会治理体系的建设,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
日本神户大学教授 罗志伟
《模仿与创新:智能科技发展与人类社会进步的思考》
腾讯研究院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及首席研究员蔡雄山认为,数据资源是新一代科技、产业革命的关键生产要素。他比较研究了欧盟和美国的数据保护、数据开放、数据流动和数据产权的制度建设,提出我国应从四个方面加强数据制度建设,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培育:加速数据开放,释放数据涌向市场;厘清数据产权,促进数据交易;加强数据保护,确保数据保护;积极参与多边/双边协定,推动数据跨境流动。
腾讯研究院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及首席研究员 蔡雄山
《人工智能时代的数据规则思考》
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吕赐杰教授认为,未来人工智能为教育赋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为小组学习者提供智能支持;创建逼真的虚拟学习环境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他提出,为了迎接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应着眼于六个方面:一是培养学习者和工作者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性格,以适应现有工作会被自动化取代的情况;二是树立起拥抱改变的良好心态;三是使学习者能协同工作,并在过程中充分利用自动化工具;四是让学习者不仅是技术的使用者,同时成为创造者和创新者;五是培养计算思维,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六是具备人工智能素养,了解机器如何进行学习。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 吕赐杰
《教育准备好迎接人工智能时代了吗?人工智能准备好为教育赋能了吗?》
英国Nesta基金会专家WayneHolmes提出,面向学习的人工智能应用主要体现在协作学习、持续性评估和AI学伴等方面,人工智能的教学应用则体现在智能问答系统和AI助教等方面。人工智能给教育带来的影响是把双刃剑,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关键是教育工作者、学习科学家和决策者应与计算机科学家和AI开发人员紧密互动,以确保AI教育应用能够满足实际的需求。AI应始终立足于增强教师的能力,而不是消逝与替代的关系。
英国Nesta基金会专家 Wayne Holmes
《人工智能与教育:教与学的启示和意义》
法国南特大学Colin de la Higuera教授介绍了面向公开教育资源的X5-GON项目,该平台可为学习者提供一站式数据驱动学习环境,分享了该项目在AI应用方面的研究和探索。X5-GON项目在构建索引之前需首先对材料进行文字转录和多语种翻译,然后通过关键词、词嵌入和主题模型三个方式实现索引的构建,最后用户使用搜索引擎或推荐系统访问相关资料。
法国南特大学教授 Colin de laHiguera
《人工智能与开放教育》
阿里巴巴钉钉教育行业总监卢涛总监认为,“AI+在线教育”的价值在于提供定制化的教育内容和学习路径,教育过程、管理流程智能化和自动化,提供更加丰富的教育互动手段。他表示,“互联网+基础教育”即教育领域的“新基建”以县域为单位走集约化与集成化建设道路将成为未来的建设模式,通过生态在线、业务在线、协同在线、沟通在线和组织在线五个在线可实现普惠化数字底座。
阿里巴巴钉钉教育行业总监 卢涛
《AI时代下,“区域教育大数据治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人工智能推动民生改善
全国老龄办党组成员、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朱耀垠认为,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要高度重视老年人遭遇的“数字疏远”,把增强老年人的自主性、独立性和社会性放在首位,关注老年生活的各个阶段和各方面需求,促进老年人融入社会。他提出了将陪伴老人学习新技术纳入志愿服务记录制度、将老人新技术能力培训纳入政府公共服务、将智慧科技老年友好城市纳入宜居城市、社区评价体系等多项政策建议。
全国老龄办党组成员、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 朱耀垠
《推广新兴智能科技与扩大老年人社会参与:相关政策探讨》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唐德良教授提出,世界上几乎每个国家的老龄人口数量和比例都在增加,智能技术在养老领域可以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他认为,老年神经性退化和摔倒意外事故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两大问题,解决的有效方法是挖掘“脑贮备”。目前,已有机构运用AI技术模拟人的功能、弥补老年人罹患老年痴呆后所失去的功能。实践证明,AI和教育训练的连接是刺激大脑、发掘脑储备的可行途径。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唐德良
《老年学的新理念及发展趋势—医学对人脑的理解》
天津市滨海新区区委政法委云凤柏副书记系统介绍了天津市滨海新区在人工智能与社会治理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以智慧架构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智慧社会治理方面,滨海新区通过物联网监测设备,智慧交通大脑和人工智能算法使生态城的交通拥堵情况得到了极大缓解;在智慧医疗服务方面,“滨海互联网智慧医疗综合服务平台”将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用于家庭医生签约、分级诊疗、远程会诊等工作,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在智慧场景应用中,智慧小区搭建了AI人车识别、无接触测温通道等30个智慧应用场景,为社区生活开启了“智能模式”。
天津市滨海新区区委政法委副书记 云凤柏
《人工智能与社会治理--天津市品海新区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