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未来教育”海报征集活动,作为第八届全球未来教育设计大赛的关联活动之一,由北京师范大学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共同发起,旨在汇聚全球教育创新思维,邀请世界各地的师生及教育工作者,以视觉创意描绘未来教育的无限可能。
海报征集活动自3月启动以来,收到了来自全球各地师生及教育工作者的踊跃投稿,每一幅作品都承载着创作者对未来教育的独特理解与美好愿景。经过大赛专家评审委员会综合评定,3月的优秀作品名单正式揭晓!
作品名称:《科技赋能未来课室:畅想教育新可能》
作者:
潘敏妮(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作品简介:
海报聚焦于未来课室的创新设计与应用。描绘了一个充满科技感的未来课室场景,学生们佩戴着虚拟现实设备,通过全息投影技术与老师进行互动学习。作品的创意亮点在于将科技与教育深度融合,展现了未来教育的无限可能。
专家评语:
该作品以前瞻性视角聚焦未来教育空间重构,通过虚实交融的课堂场景设计,生动诠释了科技赋能教育的创新路径,显示出设计者对未来教育形态的深刻思考与创新思维。
作品名称:《未来已来》
作者:
何淼(天津市南开区宜宾里小学)
作品简介:
“Less is more”,海报以黑白基调呈现AI对教育的深远影响,一束光穿透黑暗,象征AI变革思维方式与教学模式。二维码与电路板构成大脑意象,寓意人工智能赋能智慧学习。
专家评语:
该作品以极简主义美学诠释“少即是多”的设计哲学,黑白基调与光影对比形成强烈的视觉张力。画面中穿透黑暗的线性光很好的隐喻AI技术对传统教育范式的革新性突破——在信息冗余时代,人工智能通过精准算法重构知识传播路径,为教育注入理性之光。
作品名称:《我心中的未来教育——保护留守女童》
作者:
吴帆(山东大学(威海)艺术学院)
作品简介:
海报以全纳教育为核心,采用视觉符号展现教育公平的力量。渐变色层叠的“托举之手”从深褐山脉向上托举女童,象征社会政策、基层力量与教育资源共同突破地理桎梏;身着蜡染布衣的留守女童怀抱弦月,隐喻知识终将填补教育机会的周期性残缺。
专家评语:
该作品以极具温度的社会学视角重构留守女童议题,将传统公益海报的叙事升华为对教育平权的结构性思考。画面感温馨,容易引起大众共鸣。
活动持续进行,期待你的精彩创意!
海报征集仍在继续,4月至12月 均可投稿!我们期待更多的创意作品,以视觉语言表达对未来教育的畅想,与全球同行共创教育新可能。
创意不设限,未来共设计!你的教育梦想,值得被世界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