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成立80周年、联合国大学成立50周年之际,联合国大学澳门研究所于10月24日,在澳门银河国际会议中心举办联合国大学人工智能大会(UNU Macau AI Conference)。大会聚焦“人工智能促进人类福祉:构建公平数字未来(AI for Humanity: Building an Equitable Digital Future),邀请全球30多个国家的500余位专家学者、政府代表、国际组织代表、企业代表、学生代表就相关议题进行交流,旨在以具体行动落实联合国《未来契约》和《全球数字契约》,推动以人为本、包容公平的数字未来。
联合国大学校长、联合国副秘书长利迪齐・马瓦拉(Tshilidzi Marwala)、澳门特别行政区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主席余雨生(Vincent U)为大会致词。
人工智能驱动高等教育转型(AI-Driven Transformation Opportunities in Higher Education)平行会议
大会期间,联合国大学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所(UNU IAS)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研究所(UNESCO IESALC)联合主办“人工智能驱动高等教育转型(AI-Driven Transformation Opportunities in Higher Education)”平行会议。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联席院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席黄荣怀受邀参会,就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变革进行分享。
黄荣怀受邀报告
黄荣怀在报告中提出,人工智能在助研、助教、助评、助用、助服等场景为高等教育教学变革带来了新机遇,但也提出了新挑战。如传统教学模式与开放灵活教育新需求间的差距、系统数据整合力与教学数字化转型需求间的差距、智能技术迭代速度与伦理安全治理体系间的差距、师生数字素养与工具有效运用间的差距、区域资源可及性与公平获取间的差距。
他认为,要解决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领域落地的挑战,关键在于人机关系的重塑。需要让师生超越“AI工具箱思维”,由将人工智能视为可调用的辅助工具转向构建“人机共生”的教育新关系。对于教师来说,这种转型体现在“知、用、创、享”的融会贯通中,即在知晓原理的基础上,通过人工智能赋能教师个人成长,优化教学模式,并能够与其他教师交流分享,形成开放、合作、共创的学习生态。对于学生而言,则需培养学生在智能时代的适应力,即使其增强人机协同下的自主学习能力,建立富智能环境下的批判性思维,提升复杂问题情境中的创造力,培养虚实融合场域中的社会情感能力。
最后,黄荣怀呼吁全球利益攸关方聚焦数字思维(Digital Mindset)、数字领导力(Digital Leadership)和数字伙伴关系(Digital Partnership)三个核心维度,完善跨国跨部门交流合作机制,推动全球南方国家深度参与人工智能领域的知识共享、能力建设、科研协作与政策对话,携手探索人工智能时代高等教育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