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信息化网报道《2016中国智慧学习环境白皮书》在沈阳发布

发布时间:2017-06-05 15:29作者:小编来源:北师大智慧学习研究院点击量:

5月25日,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于沈阳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智慧学习与开放教育资源国际高端论坛”上发布了《2016中国智慧学习环境白皮书》(以下简称《2016白皮书》)。

黄荣怀院长发布成果 

继2015年9月《2015中国智慧学习环境白皮书》(以下简称《2015白皮书》)发布以来,有关智慧学习和智慧学习环境等的相关概念在社会引起热议,民众对所生活城市的智慧学习环境建设也越发关注。究竟什么是智慧学习?如何从智慧学习的视角来审视国家智慧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基于《2015白皮书》的研究成果,《2016白皮书》梳理和解读了国家关于智慧城市与教育信息化的战略,分析教育信息化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地位和作用,通过研究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典型案例,从智慧学习的视角来审视国家智慧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并提出我国智慧学习的实施战略、策略、步骤和评价方法。
      发布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黄荣怀院长、项目负责人方海光教授、项目组核心成员吴淑苹老师和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高级项目总监焦艳丽老师代表项目团队发布了《2016白皮书》。作为研究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白皮书》提出了中国智慧学习环境发展的十个观点:
(1)“全方位学习”是自“终身学习(教育)”之后与学习型社会相关的核心概念,它有赖于智慧学习环境的有效支撑。智慧学习与智慧出行、智慧居住一起构成市民的宜居体验,而发展市民“宜居体验”和城市“创新活力”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双引擎。
(2)“互联网+”战略作为智慧城市建设和教育信息化的共同驱动,使城市建设与学校信息化建设相互衔接,并有融合的趋势。
(3)受国家有关政策的支持,学校、家庭和社区的信息化环境建设将进一步得到强化,或许将成为三种典型的智慧学习环境场域,使得城市智慧学习环境有系统化发展趋势。
(4)智慧城市中的主要学习场域包括学校、家庭、社区、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五种相对独立的典型场域,也包括教室、场馆、学区和农村等四种细分和延展的场域。这种学习场域划分将为城市智慧教育的设计和评价提供框架。
(5)在政策层面,数字校园的建设关注的重点从学校管理和系统建设逐步发展为关注学校资源和服务建设,智慧校园首次在中小学教育装备的相关文件中提到。在实践层面,课堂、学校和社会在知识、信息和资源三方面存在互联互通的迹象。
(6)家庭教育不仅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也得到高层领导和相关政策的支持。网络化、数字化和移动媒体逐渐成为家庭教育支撑条件和产业拓展新领域。
(7)社区教育从早年的青少年德育教育向当前的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全民终身教育发展;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社区教育也成为社区教育的组成部分;社区教育不仅是学习型城市的载体之一,也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途径。
(8)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信息化配置水平持续提高,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逐步加强,“三通两平台”工程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倾斜。但农村教育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特别是在教育信息化、资源配备、师资队伍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9)从全国来看,东部地区的博物馆和公共图书馆更方便于市民的使用。场馆学习已经成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智慧学习、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提升国家软实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0)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进一步深化,网络覆盖更广,信息获取更为便捷,使公共场所成为非正式学习、碎片化学习和隐性学习的地方。

项目负责人方海光教授

项目组核心成员吴淑苹老师

高级项目总监焦艳丽老师

 智慧学习是智慧城市健康顺利发展的基础保障,是智慧城市发展的目标之一。智慧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的未来趋势,也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建设智慧城市在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引领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发布会结束后,来自中东欧多国的著名专家及国内重磅嘉宾还参加了一系列以智慧学习与开放教育资源为主题的高端论坛。
      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是北京师范大学下设的综合性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教育教学实验平台,由北京师范大学于2015年3月18日设立,并与网龙华渔教育共建。旨在发挥学校和企业的优势和资源,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专注于研究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规律,打造支持终身学习的智慧学习环境和平台,以切实支持数字一代学习者多样性、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