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报道曾海军老师文章——提升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教育促进精准扶贫与农村转型

发布时间:2016-04-01 12:10作者:小编来源:中国教育报点击量:

世界上大部分贫困人口来自农村,教育培训在提高农村人口素质、脱贫致富、促进农村发展与转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国政府提出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许多农村人口需要从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农业和非农产业,大量农民工需要到城镇寻找工作。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和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教育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印发了《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求学圆梦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圆梦行动”)。

显然,“圆梦行动”的落实将在2016年政府重点工作“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和“完成2100万人次以上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圆梦行动”实施的战略意义,以及农民和农民工教育培训的需求、挑战、经验与建议。

一、教育培训促进精准扶贫和农村转型的重要意义

农村转型强调改善农民的基本生活条件和环境,发展农村经济与社会事业,以及城镇化;

强调让特定的农村人群,如农村青年、农民工、妇女和各类处境不利人群,及其子女获得更多他们需要的东西;

关注通过教育与培训提高农民和农民工的生产能力和生活技能,扩大他们的选择机会和就业能力。

在城镇化进程中,面向农民和农民工的技能开发就是要通过在正规、非正规的和在职的各级教育与培训,使个人能够有选择地、创造性地参与所有的经济活动,并能进一步提高和调整自身的技能,以满足经济和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需求与机会。农村转型中的技能开发重点是将技能转变为工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2012)》阐释了“技能之路”,十个最重要的步骤包括:

1.为水平低或没有基本技能的人提供二次教育的机会;

2.消除限制初中教育机会的障碍;

3.使处境不利者有更多机会接受高中教育,并提高与工作的关联性;

4.让城市贫困青年有机会接受技能培训,以便找到更好的工作;

5.将政策和计划瞄准农村贫困青年;

6.将技能培训与最贫困青年的社会保障联系起来;

7.优先考虑处境不利的青年妇女的培训需求;

8.利用技术潜力增加年轻人的机会;

9.加强数据收集和技能计划的协调,提高计划编制能力;

10.动员针对处境不利青年培训需求的多种来源的额外供资。

教育培训是帮助个人摆脱贫困和防止贫困的重要途径,迅速变化的农村和城镇化发展趋势,要求面向农民和农民工的教育与培训项目更加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

“圆梦行动”提升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是应有之义,基本原则考虑了协调、投入、重点和激励;总体目标关注质和量的指标;主要任务包括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综合素质和终身学习;主要措施涵盖了遴选机制、合作模式、质量体系和服务平台;也明确了领导、分工、资源、投入、管理、激励、宣传等方面的保障措施,这本身就是一个创新方案,关键是抓执行和抓落实。

二、农民和农民工教育培训的需求侧拉动与供给侧推动

与全球趋势相同,我国的农村人口总数和占比也逐年下降,城镇化发展迅速,主要是农村向城市流动。

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农村人口、农村就业人口和农民工群体巨大,农民工总量就达27747万人,这个群体之中还有很大一部分弱势群体,如贫苦人口、农村妇女、农村青年,教育承担着提升这群人的素质,特别是技能开发的重要使命。

促使农民和农民工就业是农村转型和农村人口脱贫致富的关键因素,一是要发展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包括农业和非农业经济;二是要通过教育与培训,提高农村人口在农业和非农业领域的就业技能,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和农民工。

国家统计局有关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

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只占三分之一;外出农民工和年轻农民工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一半以上;外出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高于本地农民工;农民工受教育水平又明显高于非农民工。

农民和农民工受教育的水平、掌握的生产技能与收入呈正相关。

农村就业人口和农民工继续教育问题主要有三个:

一是本地农民和农民工如何在农村“留得住、用得上”,脱贫致富;

二是外出农民工如何“提升技能、提高收入”;

三是随之而来的还有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和随迁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

从全球贫困人口来看,农村居民的特点是受教育程度低、生产效率低、资本投资少。现实的问题是,大部分农民愿意将有限的收入投到子女的教育上,却难以投入到自身的继续教育与培训上。

如果没有政府和社会强有力的支持,试图通过农民自身解决教育问题、实现脱贫致富是相当困难的。但是,我国农村体系庞大,发展也不平衡,农村教育资源更有限。

在这种现状下,需要通过远程培训和移动学习等方式,建设农村数字化学习中心和教育扶贫服务中心,提高农民和农民工技能,惠及更广泛的人群。

随着信息技术在种植养殖农业生产经营中的直接应用,以及信息技术在农村和城市的涉农企业和非农经济领域、在农村社会服务事业、在农村行政管理中的应用,必然要求有大量的扎根农村或服务农村的信息化专门人才支持。

“圆梦行动”是一个既考虑需求侧拉动,又重视供给侧推动的农民工教育培训方案,例如,从需求侧来说,“圆梦行动”强调“立足岗位技能和职业发展需要”、“紧密对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从供给侧来说,“圆梦行动”强调“提供相应的学历继续教育”、“开展技术技能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创业培训”、“开展通识性素养培训”、“开放优质网络资源”等。

三、农民和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挑战与案例经验

囿于多种因素,例如:比较落后甚至贫困的经济条件、较低技术水平和对信息设备的恐惧、工学矛盾和时间成本、较大的投入和还不明显的实际效果,农民和农民工接受信息化培训和技能开发的动机和需求并没有那么强烈;虽然农村的信息化环境已经大为改观,但农村社区和学校教育系统基数庞大、现状复杂,面向农民和农民工开展大规模和个性化信息化教育培训的基础条件并不具备,或者成本太高;政府和企业的投入有限或效益不明显,难以吸引农民和农民工主动学习,企业和社会力量的长期投入的动机和动力不强;现有条块分割和自成封闭体系的管理体制和行政多于市场的运行方式也,难以形成可持续运行的农民和农民工教育培训公共服务体系等。

面对这些挑战,我国的体制优势是可以在政府主导下集中力量办大事,农民和农民工教育培训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长期投入,全社会普遍关注并积极参与其中;我国政府在推进这项系统工程时,不是“一刀切”地强行推进,而是实事求是地关照不同地区、不同类别的差异,这是农民和农民工教育培训低成本快速普及的有效策略。这些经验也体现在一些最佳实践案例中,例如:

2004年,教育部启动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即国家开放大学)牵头组织全国电大系统实施,主要面向农村青年,鼓励复员退伍军人、农业科技示范户、村干部,以及乡镇企业带头人、科技致富能手参加学习,累计招生人数超过50万人,毕业学生超过30万人,采用开放远程教育方式,为农村培养了一批“用得上、留得住”的新型农民大学生,成为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带头人、发展农村先进文化的带头人,从而推动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2003 年初,为配合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传播知识、消除贫困”为宗旨,清华大学自筹资金启动了“远程教育扶贫”项目。该项目充分发挥清华大学的教育资源和人才优势,通过在当地建立教育扶贫远程教学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无偿向贫困地区输送亟需的教育资源,使清华课堂走进边远贫困乡村。与此同时,尝试探索“大规模、可持续、见实效、能推广”的远程教育扶贫模式。2013年十年回顾显示,该项目已在全国1086个县级教育机构、2520个乡镇中小学建立了教育扶贫远程教学站,覆盖了522个国家级贫困县,每年提供的远程和面授课程超过2000学时,累计培训近160万人次的乡村干部、中小学师生、农民、技术人员和乡村医生等。另外,项目还为贫困地区搭建了“知识扶贫平台”,逐步构建“整合社会资源的平台”和“多元化人才培养的平台”。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于2003年开始率先在全国实现网络教育和函授教育在教学组织和管理上的完全整合,形成了数字化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在线学习与脱产培训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相结合、虚拟实验与现场实训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石油大学还在建立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的课程互认和学分转移制度、课程学习成果认定和学分转换机制、校际间的学分互认、积累和转换机制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到2013年底,石油大学远程教育以服务国家能源战略为己任,以油区矿区为主要对象,累计为能源行业和地方培养成人学历教育毕业生14万余人,培训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紧缺应用型人才等11万余人次。

“圆梦行动”方案设计充分认识到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工作的艰巨性,提出了一系列保障措施要求,包括领导力和职责分工、资源整合和投入、监督管理和激励机制、经验总结和示范引导等。“圆梦行动”方案也充分考虑要发挥普通高校、开放大学、成人高校的作用,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四、农民和农民工教育培训的信息化发展路径

我国政府联合各方协同力量启动实施了一系列惠及农村的教育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对于未来农民和农民工教育培训的信息化发展,起引领作用的“圆梦行动”要产生实效必须要有“抓执行和抓落实”行动。

一是做好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应用工作,特别是要改变分级建设、管理和共享的模式,建立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公共服务机制;

二是考虑时间成本和付费意愿,移动学习和混合式学习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从时间和技术上解放和服务农民和农民工,达到最大程度的个性化教与学;

三是提升教师和培训师的能力,专业化发展体系和支持服务体系应该贯穿其整个职业生涯,网络联盟仍有可取之处;

四是信息化管理能够提高效率,还要求提高服务水平,这要求从公共服务的视角实现“大数据+大平台+大应用”,但应避免产生数据负担;

五是建立农民和农民工信息化教育培训的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实现从政府主导到学校、企业、农民和农民工广泛参与的协同推进,形成可持续的内容、平台、渠道、应用和服务产业链。

“圆梦行动”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促进教育培训进而促进农民和农民工脱贫致富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任务包括“开放优质网络资源,助推终身学习”,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及资源服务平台,搭建面向农民工开放优质网络学习资源的公共服务平台,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非学历与学历教育并重,工作学习一体化的农民工继续教育新模式。主要措施包括“建设行动计划的信息服务平台”,动态发布国家及各省相关政策信息、实施情况和服务农民工资源开放信息等。由此可见,此前已经有较好教育信息化基础的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开放大学、职业院校、成人高校、工会院校及培训机构、大学与企业联盟、在线教育联盟等,在“圆梦行动”中必将大有可为。

作者|曾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