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4-15 17:49作者:崔岑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点击量:
“发展智慧城市”写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引发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我国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
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理念
随时查询城市交通状态、自主选择个性化优质教育资源、定制专属医疗服务……从前需要跑断腿才能办好的事,如今只需点击鼠标或滑动手机屏幕就可以轻松实现。这就是智慧城市带给我们的充满人性化的生活环境。
“智慧城市是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而提出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了信息化的广泛和深入应用,建设智慧城市也就成为了必然的选择。”南京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副院长甄峰告诉记者。
“快速城市化带来了交通拥挤、环境恶化、房价上涨、公共安全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除了行政、市场等手段,技术解决方案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甄峰看来,与传统的城镇化模式不同,新型城镇化更强调信息化对提升城市经济发展、公共服务的巨大作用,智慧城市的提出,让我们看到了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城市问题的愿景。
3月18日,在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首届“智慧城市与智慧学习高层论坛”上,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单志广提出,智慧城市代表了当今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它以推进实体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相融合构建城市智能基础设施为基础,以最大限度地开发、整合、共享城市的各类信息资源为核心,通过智慧的应用和解决方案,实现智慧的感知、建模、分析、集成和处理,实现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现代化、社会治理精细化。
“智慧城市是大数据时代迅速到来,技术革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综合性成果,是一场改变我们的思维决策方式和发展方式的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中国大数据和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李德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智慧城市将经济、政治、法律、文化、艺术、科技、教育、卫生等各方面信息集成起来, 形成一个全新的、智慧化的大数据社会。人们通过向智能终端发出指令,就可以借助大数据、云计算平台,解决自己的需求问题。在李德伟看来,智慧城市是信息管理系统与物理管理系统的融合,是一个亲和的、便易的人机界面加上大数据、云计算平台。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进入实施阶段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信息化建设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准备条件。”甄峰表示,30多年的信息化建设致力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开发、信息产业的发展和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等,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强调了将智慧城市作为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本质上来讲,智慧城市是我国信息化发展进入深水区后城市创新发展的新境界,是信息化与城镇化融合发展的大趋势。”单志广介绍说,2012年6月,国家发改委会同工信部等部门开始研究起草《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2014年8月,该指导意见经国务院同意印发,是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第一份系统性文件。
有学者认为,该意见的发布标志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进入了重要的落地实施阶段。截至目前,国家住建部已公布两批共193个智慧试点城市,覆盖了东中西部地区。“近几年的智慧城市建设,围绕‘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理念与目标,国家住建部出台的相应标准与设计指南,有效地指导了智慧城市的建设。”甄峰表示。
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离不开学界支撑。2012年4月,国家信息中心和中国产学研促进会联合成立非实体研究机构“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与科研机构也纷纷成立智慧城市研究机构,围绕智慧城市的概念内涵、空间实践模式、规划建议等方面开展深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从经济社会发展高度建设智慧城市
在国家试点框架之外,全国各省市或地区都有部分城市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目标。面对近年来的“智慧城市建设热”,单志广提出,需要肯定的是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但必须清醒认识到,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在总体上尚处于一个起步时期和探索阶段。
“首先就是条块分割的体制,制约了智慧城市的研发。”李德伟认为,一些地方建智慧城市往往是从某一条、某一块,如智慧交通、智慧安防、智慧医疗、智慧政务等着手的,虽然容易上手,但是条块分割,易造成信息孤岛,限制了未来的互联互通,以至于不得不重新来过,造成资源极大浪费。
在甄峰看来,智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重在资源整合基础上的能力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缺乏顶层设计造成的。“从研发和实践看,智慧城市首先需要统一规划顶层设计,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思考和解决问题。智慧化技术是手段,城市建设发展才是目的。要以智慧化的先进技术,解决好传统城市存在的问题。”李德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