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转型背景下智慧教育的国际理解”研究报告

北京时间8月18日,在“2024全球智慧教育大会”开幕式暨全体会议上,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联席院长黄荣怀教授与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展涛教授代表全球智慧教育合作联盟(GSENet)发布了“数字转型背景下智慧教育的国际理解”研究报告(Global Understanding of Smart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以下简称“报告”)。

展涛所长提到,GSENet成立两年,已经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15个成员,并将继续向所有人开放,期待大家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愿景一起努力,开创一个新的世界。黄荣怀教授介绍,报告是GSENet“国家智慧教育战略联合研究计划”的最新研究成果。他表示,研究团队广泛调研了全球各地区教育工作者、政策制定者和学者对智慧教育的见解,分析了48个国家的数字教育政策以及智慧教育对教育质量提升的贡献度,邀请了10多个国家参与智慧教育全纳性和公平性的讨论,持续开展了相关案例研究。GSENet发布这份重磅报告,有利于加强智慧教育国际理解,深化全球教育数字变革,对开启智慧教育元年具有重要意义。

黄荣怀教授首先介绍了四个方面的研究过程和相关成果。

第一,研究团队围绕全球各地区教育工作者、政策制定者和学者对智慧教育内涵及特征的广泛见解进行分析。

专家普遍认为智慧教育是各国应对人工智能时代关键挑战、实现优质教育目标的共同战略愿景。智慧教育的新特征体现为国家或区域智慧教育生态的表现性特征(即“教育的共识性愿景”)和智慧教育系统的建构性特征(即“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路径”)。表现性特征具体包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全面发展的学习评估,泛在的智慧学习环境,持续改进的教育文化,以及对教育包容与公平的坚守。建构性特征具体包括:积极性学生社交社群建构,教师发展的优先支持计划,合乎科技伦理的技术应用,可持续的教育改革规划,以及有效的跨部门跨域协同。

通过深入分析专家观点和各国智慧教育案例,可以看出各地区在推动智慧教育发展方面展现出不同的特点与挑战。亚太地区致力于构建技术丰富且互动性强的学习环境,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并依赖于全面的教育政策支持。西欧和北美地区更侧重于性别和文化平等,着力通过全球实践和跨文化交流加强教师专业发展。东欧地区强调教育政策与实践之间的协调,依托有意义的技术整合和持续的教师专业培训逐步推动教育发展。非洲地区在智慧教育的建设中面临多重挑战,如资金不足和资源分配不均,制约了对技术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发展。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则通过课程调整以更好地匹配社会需求,重塑教育体系,但仍面临技术成本高、基础设施薄弱以及数字素养普及程度低等问题。

第二,研究团队利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48个国家或组织的数字教育政策进行了分析。

研究团队收集了全球代表性的政策文本,从智慧教育框架的六个关切点(即国家愿景及计划、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投入、包容与公平、持续改进的文化、多部门合作)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教育政策规划体现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三个阶段特征,并分别呈现出数字技术深度融入、数据要素充分彰显、智能技术有效采纳的规划要点。

通过对欧洲、美洲、亚太地区、非洲政策的分类编码统计,发现处于相同数字教育规划阶段的国家在智慧教育的六个关切点中表现出一些共性特征和亮点。整体而言,全球数字教育政策重点聚焦于创设高质量、包容和可持续的数字教育生态,持续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将数字化人力资源建设置于优先发展的核心地位等方面。

第三,研究团队确定全球智慧教育发展观察框架,建立数据集并分析智慧教育特征相关指标对教育质量提升的贡献度。

基于智慧教育的表现性和建构性特征,确定了一个包括10个指标和30个次级指标的全球智慧教育发展观察框架,建立了与之相应的涵盖58个观测点的全球智慧教育数据集。该数据集汇集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发布的教育数据、世界银行开放数据库、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表的第8轮国际学生评估结果(PISA)与教师教学国际调查结果(TALIS)、美国波图兰研究所和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联合发布的《网络就绪度指数2023》(NRI)数据、国际电信联盟发布的数据等国际公开的各国教育相关数据。研究团队基于该数据集进一步分析了体现智慧教育特征的各级指标对教育质量的贡献及其相互关系。

分析发现,可持续的教育改革规划和有效的跨部门跨域协同对整体教育质量有重大影响。泛在智慧学习环境、合乎科技伦理的技术应用和教育包容与公平的坚守对教育质量也有积极影响,且大多数国家认识到确保教育包容性和公平性、学校的无缝高质量互联网接入的重要性。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校外数字技术获取、学校数字领导力培训、适应性学习资源开发和前瞻性的改革思维等问题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第四,研究团队邀请了10多个国家参与智慧教育全纳性和公平性的网络研讨,持续开展了相关案例研究。

针对特殊学习者的辅助技术、偏远地区的互联网接入以及性别平等的可靠社会机制,在促进包容和公平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包容和公平也正是智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案例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如果给予女童更多的机会,她们可以表现得更好”,解决结构性障碍对于充分发挥女童的潜力至关重要。这些案例包括中国宁夏山区男女接受平等的数字教育,以及太平洋私营部门发展倡议(PSDI)缓解小岛屿数字资源稀缺的问题等。

最后,黄荣怀教授重点阐释了五个核心结论:

(1)智慧教育正成为各国应对人工智能时代关键挑战、实现优质教育目标的共同战略愿景;

(2)智慧教育的表现性特征(学习、评估、基础设施、可持续性、公平性)和建构性特征(学生、教师、数字技术、政策、合作伙伴关系)描绘了高质量教育的理想蓝图;

(3)全球数字教育政策应强调持续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优先考虑数字化人力资源建设,以创建一个高质量、包容和可持续的数字教育生态;

(4)根据全球智慧教育数据集,可持续的教育改革规划、有效的跨部门跨域协同、泛在学习环境以及对包容性的承诺对教育的整体质量有着显著影响;

(5)校外数字技术获取、学校数字领导力培训、适应性学习资源开发和前瞻性的改革思维等应得到充分重视,以实现教育2030目标。

图片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展涛教授

图片

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联席院长黄荣怀教授

图片
“数字转型背景下智慧教育的国际理解”研究报告封面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