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3-25 14:43作者:admin来源:中国电化教育点击量:
当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教育系统正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为了解决延期开学期间学生的居家学习问题,教育部印发系列文件,并发出“停课不停学”的通知,集中国家和各地区的力量与资源为广大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
本刊特邀相关专家,就广大学生、教师、家长所关注的问题,如为什么要提出“停课不停学”?如何准确把握“停课不停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在这段特殊的疫情防控期间,家长应该如何陪伴孩子度过?如何防止增加学生、教师、家长负担?等作出了解读和回答,并提出有效开展在线教学的相关策略和具体实践案例,以期为切实保障学生居家学习的质量,让学生不仅“有学上”,还要“上好学”提供参考。
我们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一定可以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正确认识与做好疫情期间的“停课不停学”
祝智庭
面对疫情期间学生无法按原计划开学的局面,教育部发起了“停课不停学”的倡导。一时间,“在线教学”成为教师、家长、学生心中“暂代”正常教学的宠儿。然而,这真的是“停课不停学”的全解甚至说正解吗?如果不是,我们该怎样做好疫情期间的“停课不停学”工作呢?借此之际,笔者认为有必要借助《中国电化教育》平台,向社会各界传达“停课不停学”的正确认识与做法。
一、如何理解“停课不停学”
因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需要,学校纷纷延期开学,导致广大学生无法按原定开学时间到校,接受面对面正规学习。所以,“停”是有时效的,专指原定开学时间到实际开学期间,学校无法正常开课、学生无法入校上学的状态。学生无法入学,自然无法进行面对面集中上课,不过借助多元化媒体工具的支持,可以变学生集中式在校学习为散布式居家学习。这就是“停课不停学”之所谓。
当然,“停课不停学”不是学校、教师放任不管,让学生盲目地自主学习,这无法消除家长、孩子无法上学的忧虑。也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在线学习,有些地区特别是部分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根本不具备在线学习的条件。因此我们建议采取全媒体学习生态的思路,综合利用我国现有的多种媒体技术,包括有线/无线电视、网络平台、数字资源、纸媒课本等,支持学生在家开展自主学习、远程上课、作业提交与反馈、个别提问答疑等学习活动。对这种非常态的远程教育模式,我们不妨暂且称之为居家远程教育或居家学习。
二、疫情引发了教育教学哪些变化
居家学习与课堂教学不同,学生的学习环境变了,由学校教室转变为家庭生活或环境;师生关系变了,由零距离强关系变为远距离弱关系;教学组织结构变了,由同场地集中式组织变为不同场地散布式组织;管理方式变了,由班主任、班干部、小组长层级管理方式变为班主任、任课教师扁平化管理方式;信息技术地位变了,由教学辅助手段变为必备基础资源。
要想有效应对这些转变,确保学生居家学习的质量,可以采用全媒体学习生态方案,全覆盖、低成本、高效益地实现上述目标。此次教育部的统筹部署就是这种全媒体学习生态的重大实践举措。
三、如何构建因地制宜的学习架构
教育部整合国家、有关省市和学校优质教学资源构建了应对此次“停课不停学”的全媒体资源生态,并且通过国家和部分省市网络学习平台(如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北京、上海、浙江、四川等省市网络平台)、以及中国教育电视台4频道等多通道传播,保证师生能够利用电视、电脑、手机、平板等多终端接收。这种全媒体学习生态架构,能够照顾到全国各省市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和偏远贫困地区。
要知道,教育部如此统筹部署的全媒体学习生态架构,只是为各地区开展远程教学提供自主选择平台和资源的机会,并没有强制要求必须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或活动,必须学习学科知识(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各地区实事求是地根据自己的条件,选用合适的远程教学渠道与资源开展教学即可。不必有“攀比心理”,不顾条件地另外开展平台与资源建设,也要杜绝占用非必要资源,为保障网络稳定流畅运作献力。
当下,已有优秀的全媒体学习生态案例浮出了水面,比如上海市。上海市依托有线电视和IPTV的12个频道播放教学内容(一个频道一个年级),并且提供电脑、手机、平板重复收看,甚至是视频下载的机会,而配套材料也为学生提供了纸质与电子两种版本供选择。很明显,这种方案将全覆盖问题、教学质量问题、网络拥堵问题、眼睛健康问题都考虑到了。无独有偶,江西省也有类似的解决方案:全省中小学生可通过广电网络有线电视、江西IPTV(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互联网电视在电视机上收看,也可通过“赣教云”平台在电脑、手机和平板上学习,也提供电子教材下载服务。
四、如何做好居家学习
居家学习课程不能照搬往常的课程表,应合理放慢上课节奏,增加防疫知识、健康教育、爱国教育等课程。不同于课堂教学,居家学习的时间不能过长,课时为常规课时的1/2—1/3比较合适,一般情况下,没必要超过20分钟。不过教师授课要“精讲”,特别是用于电视直播的课程。
网络点播、电视重播与在线直播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它们能够为学生提供补学、复习的机会,也是大幅提高居家学习质量的有效保障。当然,教师的指导、答疑也不可或缺。对于只有条件采用电视广播教学的地区,利用即时聊天工具或邮件开展师生互动是一种廉价可行的方式。
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监管工作是学习质量的保障,在居家学习中异常重要。无效的或无意义的学习有时比不学习引发的不良后果更严重,比如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和不良学习态度。除班主任、任课教师需要高度重视监管工作外,家长也需要被动员起来,扮演好“学管者”角色,预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无关的事。家庭生活环境成为主要学习场地后,家长也需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比如一个安静的、无人打扰的小空间。
作为进一步的要求,希望教师们具有教育革新的意识,注重设计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方案,利用技术手段尽量提供适性学习服务。教学设计时,尽量尝试问题化、任务式设计,促成学生学会学习。所以直播、重播不宜占用太多时间,要给学生“留白”来进行自主学习。当然,这也不急于一时,居家远程教育初期,还是要以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为重。
五、居家学习学什么
居家学习要坚持把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放在首位,做好疫情防控知识的普及。此外,还需要让学生明白“我们究竟为什么学习”。不过学生居家学习时,教师无法掌控过多,归根结底,还是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鉴于此,笔者建议依次开好三堂课:居家防疫指导课(关注怎么活)、居家学习动员课(关注为什么学)、居家学法指导课(关注怎么学)。其中,居家学习动员课可以借助此次“防疫战”中出现的先进事迹,激发学生学习报国、学习强国的热情,让他们清楚地意识到现在居家学习,就是为当未来的报国者、保卫者做准备。
当然,开展必要的学科知识的学习也是人们特别关注的。需要强调,学科知识学习仅仅是本次疫情防控工作的应急举措,并非是学校教育的完全替代,不能违反相关规定安排教师超前超限超纲在线教学,不能向学生布置过多的作业任务。此外,居家学习的内容也不限于此,只要有助于学生成长进步的内容都不必排斥。
其实不仅学生,教师、校长、甚至是家长也需要学习几门课或小模块。这方面,笔者建议:教师居家学习如下内容:(1)怎么导学,内容包括编写导学案、选择资源、制作微课等;(2)怎么助学,内容包括辅导答疑、分类辅导、学具使用等;(3)怎么促学,内容包括个别关照、心理辅导、学法指导等;(4)怎么评学,内容包括选用平台、适度命题、数据分析、诊断反馈等。校长居家学习如下内容:(1)知“人情”,即如何用信息化工具掌握师生健康状况;(2)晓“学情”,如何用信息化工具获取学情数据,及时决策与协调;(3)通“心情”,即如何用信息化工具了解师生心理状态,以便及时干预疏导。家长居家学习如下内容:(1)居家防疫与健康生活;(2)亲子互动与学习促进。
六、如何不过度增加学生、家长、教师的负担
不建议电视直播、网络点播、在线授课采取24/7全天候服务。电视直播、网络点播可采用工作日早9晚9服务,在线授课早9晚8服务比较合适。考虑到我国横跨五个时区,服务时间可根据自己的实际作息情况适当调整。考虑到初三、高三具有升学压力,非工作日,可适当为他们提供在家学习服务。
学生每天利用电视直播、网络点播、在线授课等形式的居家学习总时长不宜过长,建议小学高年级(三年级以上)不要超过2个小时,中学不要超过3个小时。小学低年级(一、二年级)不做居家远程教育的硬性要求,由家长和学生自愿决定。严禁幼儿园开展网上教学活动。另外,不能强行要求学生每天上网“打卡”、上传学习视频等,防止增加学生不必要的负担。
建议充分利用好国家、地方、学校现有的优质网络课程资源,确有需要的,可由教育部门统筹组织少数优秀骨干教师适当新录一些网络课程,作为必要补充。除非必要,不建议教师额外录制课程。
七、“停课不停学”的定位是什么
“停课不停学”不是要完全代替学校课堂教学,只是此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的应急举措,目前主要解决中小学学生“有学上”的迫切需求,对于是否能够满足“上好学”的需求,还需要实际实践来探索与验证。
学校发布延期开学通知后,广大家长十分关心延期开学期间孩子的居家学习问题,有的家长甚至产生了焦虑。由此,教育部发起了“停课不停学”的倡导,希望集中国家和各地区的力量与资源为广大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所以,要认识到,教育部的此种决策意在为我们提供便利,而不是负担,不要自己给自己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说到底,全民应对此次疫情才是当务之急,各级教育部门开展“停课不停学”时,还是要坚持将疫情防控工作放在首位,之后才是为学生的各种学习提供便利。当然,我们需要特别关注一类群体——初三与高三的学生,他们即将面临的升学考试关乎他们的未来,容不得马虎。
八、开学后如何做好衔接
“停课不停学”只是应急举措,加上居家学习由于客观条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学习效果会有比较大的差别。在这种情况下,要防止居家学习完全代替学校课堂教学。
开学后,学校要精准分析学情,认真对学生居家学习情况进行摸底,对学习质量进行诊断评估。针对学生没有精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要集中、有针对性地复习和巩固,如果有必要,需要重新讲解。鉴于此,各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最好提前做好部分知识重新讲授、甚至“零教学”的预案。
考虑到各地疫情状况不同,建议教育部做好制定“分时段、分区域、分层次”的开学预案准备。不同疫情情况的省市最好不同时间段开学,先区县多点开学后省市开学,先中小学开学,后高等院校开学。这样可以有效地逐步加大人员的流动性。这不可避免地带来的问题是,学校开学后,有些学生无法按时入学上课,特别是湖北籍的学生。各教育局部门以及学校需要及时做好预案。这方面,建议教育局现在就开始着手部署。
九、如何升华这场大规模教育实验的成果
这场不期而来的“战时”居家学习行动乃是世上规模最大的全媒体学习生态建设与应用实验,得益于我国二十余年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打下的良好基础,也体现了我国政府、企业、学校及民间力量的强大协同能力。
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如何将此实验的优秀成果提炼出来,转化为平时的信息化教育实践与创新动力?为此,笔者建议广大的教育技术工作者、教育科研人员与一线工作者加强沟通与合作,采集数据,积累案例,优化模式;各级教育行政也要注重协调,建设配套机制,表彰先进集体与个人。通过多方努力,促进一场技术融合的、以学为中心的持久性教育变革,为创建美好的未来教育范式注入新元素。
在线教学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郭绍青
利用“互联网+教育”的理念,通过在线教学实现“停课不停教、不停学”是疫情防控特殊时期的重大举措,但要保障在线教学的质量,难点在于如何教与如何学,实现教的有效、学的主动。对教师而言,面对面课堂教学的经验、模式与方法,如何向网络教学迁移是重点,是照搬还是改造,是课堂搬家还是重新设计。在线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不是把功夫放在如何讲得更好上,而要把功夫放在让学生如何动起来、做起来、讨论起来,教师的角色如何从单一的讲授,走向设计、指导、帮助、干预等多元化角色。对学生来讲,从面对面课堂教学的被动听讲到教师网络视频讲授的被动看与听,可能是学生最反感的事情。在没有面对面环境中强约束的情况下,一定比例的学生出现智能终端在线、人不在线。人在终端前,手和脑干其它事的现象是难以控制的。充分发挥互联网共享与互动的优势,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进行在线教学活动设计,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发生是在线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在线教学要关注学生能力培养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提出:“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的战略要求。教育部出台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是推进“互联网+教育”的具体实施计划。“互联网+教育”是要推动教育服务供给侧改革,促进教育与学习方式变革。在线教学作为“互联网+教育”具体表现,不是没有了课堂,而是把面对面的课堂,迁移到互联网上形成虚拟课堂。在网络虚拟学习环境中进行教学,要彻底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通过学习活动的合理化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线教学活动设计要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定义了学生学习质量的内涵,学生通过学习要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素养和关键能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通过具体的学科教学与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活动共同完成。具体到数学、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学中,学生不仅仅是获得学科知识与学科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在学习、沟通、合作、问题解决、探究等通识能力方面得到发展,教师在进行在线教学过程中,不能以知识的学习为唯一的教学设计目标,而是要全面考虑对学生学科知识、学科关键能力与通识能力的系统化养成。
二、在线教学要体现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
在线教学跟课堂教学有一个本质的区别,就是不能面对面,教师对学生在物理空间中的强制约束力会降低。教师需要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设计,使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够发生。单元或主题是当前中小学教材编写的基本理念,单元教学设计是以教材的一个单元或整章进行系统的教学设计,教师要整体分析单元教学内容、制定学习目标、细化教学任务并设计学习活动、规划小组学习组织与管理、预设学习过程问题与干预策略、网络技术资源选择与利用、制定分享与评价策略等。在单一学科教学设计中单元教学设计与主题教学设计基本相同,但在综合实践、创客课程等需要多科学知识与能力来解决复杂问题、劣构问题、探究活动等的教学设计中,更多采用主题教学设计的概念。例如:针对当前疫情,它对人类是一场灾难,但也是一个情境化、真实性与综合性的教育主题。初中和高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主题,并采用项目学习的方法进行相应的学习活动设计。
(1)项目主题:2019新型冠状病毒危害与防控
(2)学习组织:4-5人小组
(3)学习任务:每个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病毒学专家小组、社区管理小组、医疗小组、政府官员等,从不同的角度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危害与防控》的问题展开研究,当然学生也可以在这个框架内自己选择研究方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研究计划、收集研究材料、进行分析归纳、形成研究结论、撰写研究报告、制作展示作品、进行全班分享、进行在线点评、教师总结引导等。同样的主题针对初中、高中生都可开展,但学生学习的深度与广度会存在不同。同样主题、不同的学习任务、不同引导性的问题支架都会使同一个主题达成不同的教学目标、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
(4)教学支持团队:由数学教师、生物教师、政治教师、信息技术教师、有能力的学生家长等组成,综合性主题需要多学科教师的共同参与指导,当然一位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与能力也可独立完成。
(5)技术环境与学习活动支撑:学生能够利用互联网、视频会议系统、在线讨论社区、微视频制作工具等支撑相应活动的开展。学生在上述各个教学环节中,都离不开网络技术的支撑。例如:在研究计划制定过程中,学生可以使用在线视频会议及在线文档协同编辑功能开展小组活动。
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来看,上述这个案例能够对学生的信息素养、理性思维、科学精神、社会责任、国家认同等进行培养。从学科教学角度,案例能够使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生物与医学法律法规等学科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动探究,积极讨论,学生的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信息鉴别能力得到提升,小组合作能力等多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得到培养与训练。
三、在线教学要发挥教师教学共同体的作用
网络能够更好地建立跨学科、跨学校、跨区域的教师教学共同体。同一个学校的教师、同一个教研室都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动态的组织与协作,协同完成相应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工作。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组建网络教学共同体,利用可获得的网络平台共同进行在线单元教学设计,教师的网络协作活动的体验本身就能够向在线教学过程迁移。在单元教学设计中教师们多问几个行不行,可能会帮助自己更好地进行相应的学习活动选择与运用:这个内容让学生独立学习行不行?给学生一些数字教育资源支撑让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任务行不行?提供问题支架让学生小组完成给定的任务行不行?等等。要明确尽管学生有学习能力,但会有学习困难,要尽量通过学习活动设计让学生主动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得以发生,让学生思维转起来,交流、分享等活动开展起来。同年级同学科教师教学共同体能够把面对面教学物理班级在网络上解构、形成虚拟的学习班级,实施个性化教学。教学共同体在进行在线教学活动设计时,需要同步考虑平台、知识类数字资源、教学工具软件(如:智能组卷工具)、虚拟学习资源系统、视频会议等交互工具的选择与应用。
要设计好、实施好在线教学,前提是相信学生有自主学习能力,相信学生群体的信息技术素养比单一的教师能力强。教师教学共同体要把精力放在如何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效调动单元、主题的选择与学习活动设计上。例如:针对小学生可以设计一个主题——《成语故事大展播》,让每个学生讲一个成语故事(学生读书、查阅资源,不认识的字词可以使用字典或电子字典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录音上传、制作成微课或微视频(在线制作工具很多);学生分成小组,在组内分享,进行点评(视频会议、在线交流社区都可支撑);每天教师可以随机抽取几位学生给全班分享,当然是要本人讲出来(通过在线视频会议);可以做一个全班的在线展示区,学生选择评价其它小组的5个作品(要求表扬两点以上、提一条改进意见)。这个案例说大了是传统文化教育,说小了是成语数量的积蓄。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同时,沟通、语言表达、信息素养等会得到培养。
四、让学生学习共同体成为在线教学的主角
微信是大家都熟悉的在线交流社区,在一个微信群中如果只有群主发信息,得不到其他群成员的任何参与互动,不用三天群主也就无声了。交流、互动、分享、评价、评论、赞美等是维持在线活动的要素,在线教学也是同理。学生学习共同体是一个外来词,用中国传统概念来说就是学习小组,培养小组的自我约束力、文化氛围、习惯、效率等非常重要。2008年,在西宁某小学,笔者跟一位教四年级的语文教师共同设计一节语文课,提出是不是可以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给每个小组一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进行相应资源收集、整理,并在组内分享。教师认为他的学生根本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也没有这样的技术环境。当我们进入教室,询问学生有几个QQ群时,学生们告诉我们,他们班级学生几乎都有QQ号,并且建立了几个群,其中一个群的群主(学生)告诉我们,他们的群是研究兵器的,他们分享图片、资料,进行讨论,且在这个群中还有别的班级的学生。在这个案例中,学生是自发的、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有自己的管理规则,他们会辩论、分享、竞争,学习了大量国防与军事知识。笔者经常会想到这个案例,如果是教师组织爱国主义教育、军事知识教育,会怎么做、会有什么样的效果。
在信息时代,教师们要相信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只会比我们高,他们的技术知识与能力更多是通过学生间的交流获得的,他们能够更好地驾驭技术为自己服务,关键是教师如何利用好学生的技术能力,引导他们更好地利用技术环境支撑学习活动的发生。学生学习共同体仅仅是一个学习组织,这个组织可以在线上,也可以在线下。在学习组织建立初期教师要进行必要的组织与干预,让学生有明确的主题,轮换主持人(召集人),让每个成员有发表意见的机会,成员要学会鼓励、表扬、建议等沟通技巧,给出问题支架引导讨论的深入等。
让学生动起来,就不能是教师讲、学生听,通过针对性的单元或主题设计,合理地使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在线学习活动设计,发挥学生学习共同体的作用,进而让学生主动学习。教材是精选出来、系统组织的材料,平日教学中可以认为学生跟着教材走,学习会更有效。但在疫情时期,一段时间内,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式、选择多样化的主题,引导学生学习。例如,《中国新型冠状病毒与美国流感病毒防控能力比较研究》《三国演义阅读与分享大论坛》《介绍一位中国古代皇帝》,实际上我们可以设计许多能够引发学生学习、交流、辩论、思辨的主题,使学生从被动听说,走向主动的合作、探究。
在线教学更适合以“学”为主
吴砥
延期开学期间,为回应社会对当下教育问题的关切,指导学生居家学习,各地按教育部有关文件要求组织开展了“停课不停学”工作。“在线教学”作为该工作的重要举措,引起了广泛关注,也有不同声音。我们需要认识到在线教学更适合以“学”为主,必须坚持教师线上指导与学生居家学习相结合的模式,才能真正达成目标。
第一,在线教学不应是传统课堂搬家。受疫情防控的影响,在线教学需要在校园外依托互联网环境,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内容和过程紧密融合。由于师生不能直接面对面,课堂教学场景发生变化,不能简单将传统课堂照搬到网上,应根据新的空间情景、新的教情学情创新教学方式,避免“以教为主”的网上“满堂灌”方式,否则无异于用线上课堂的短板去对应传统课堂的长板,实际效果自然不佳。因此,可以充分发挥在线教学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为学生居家学习提供随时随地的支持服务,提供针对性的泛在学习支持。
第二,在线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以信息化引领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全新教育生态,完成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转变。在线教学的优势和局限使其更加适合于以学为主,而不是以教为主的模式。由于学生拥有在线学习终端,可以很方便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自主、合作探究,除了教师授课答疑之外,同伴互助也是重要的途径。教师应为学生在线自主学习提供指导和帮助,制定详实的学习计划,布置适合的学习任务,设计合理的练习评价,利用在线教学平台跟踪学生学习进度和效果,针对性开展在线辅导和问题解答,组织丰富多彩的线上主题活动,探索“停课不停学”的人文新生态。
第三,在线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明确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不是用“网上打卡”“线上接龙”、上传学习视频等形式去管控“课堂考勤”。要让学生树立起在线学习也是“正式课堂”的认识,帮助学生设定合适的整体和阶段性学习目标,让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日程安排表,培养其时间管理、目标管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要构建起线上班集体组织,发挥班级学习社群的作用,通过平台数据公示等途径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运用互联网社交工具,实施家校共育,共同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四,“以学为主”有利于合理利用教育信息基础设施。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互联网接入率已超过98%,半数以上的学校建有无线校园网,超过93%的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尤其是近年来建设的国家、地方教育云平台,在应对此次疫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以现有的基础设施条件要想支撑中小学校“全民直播”仍是不堪重负。当前,各地在线教学直播课中出现的卡顿问题,一方面需要通过提升教育信息基础设施支持能力来解决,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需要改变在线教学模式,如果大家都偏重“以教为主”的直播课堂方式,就必然造成潮汐式的超大流量拥塞,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推行“以学为主”模式,也有利于合理利用教育信息基础设施资源。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还很严峻,尽管各地在开展线上教学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但总体而言还是取得了较好进展。为更顺利推进“停课不停学”工作,我们应把在线教学的重心从“以教为主”逐步转到“学教并重”“以学为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有关“停课不停学”的几点思考
刘三女牙
一、“停课不停学”,是促进教学变革、开展教育创新的重大战略机遇
“停课不停学”不是、也不应该是传统课堂简单的线上搬家,需要教育管理者和教学实践者深入地思考,真正推进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基于物理空间(如传统的课堂)和信息空间(也就是网络空间)来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情制宜地开展教学,这既是面对新冠病毒引发的疫情,在特定情况下的不可替代的应急之举,也是面对未来,重塑教育,创新教育,助力教育现代化的重大战略机遇。
二、“停课不停学”,是开展全员育人、全面育人的重要社会实践
“停课不停学”,需要学校、家庭和学习者的共同参与,特别是对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者,更需要老师、家长的全员参与,共同营造有效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才能保证学习效果。“停课不停学”的学习内容也不仅仅是课本上的学科知识,学校和家长更应该结合当前特定的情况,融入生命教育、爱国教育乃至爱的教育,变被动为主动,将“停课不停学”变为全员育人、全面育人的一次重要社会实践。
三、“停课不停学”,是面对困难和问题、完善教育治理的重要契机
“停课不停学”是特定情况下的应急之举,存在困难是正常的,可以预见,在后续推进中还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一方面,要正视困难和问题,考虑到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在守住教育目标底线的前提下,允许百花齐放,因地制宜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要视困难和问题为财富,反思教育管理和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不足,补短板、强弱项,将“停课不停学”转变为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契机。
四、“停课不停学”,是加速科学理论的突破、教育科技革命的助推器
“停课不停学”的重要技术依托是信息技术,核心的教学空间是信息空间。作为特殊时期超大规模的在线教育实践,很多始料未及的技术问题已经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问在线学习基本规律等科学问题,成为当前开展“停课不停学”的重大技术和理论挑战。这些挑战已经引起教育领域和科技领域的管理者和研究者的思考,基于当前实际需要,面向未来教育现代化目标,需要进一步梳理科学问题,推进深度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物联网等)的双空间融合(物理空间+信息空间)新型远程教育教学环境构建、关键技术攻克和基础教育信息科学问题突破。“停课不停学”将成为加速科学理论的突破、教育科技革命的助推器。
正确认识与做好疫情期间的“停课不停学”
祝智庭
面对疫情期间学生无法按原计划开学的局面,教育部发起了“停课不停学”的倡导。一时间,“在线教学”成为教师、家长、学生心中“暂代”正常教学的宠儿。然而,这真的是“停课不停学”的全解甚至说正解吗?如果不是,我们该怎样做好疫情期间的“停课不停学”工作呢?借此之际,笔者认为有必要借助《中国电化教育》平台,向社会各界传达“停课不停学”的正确认识与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