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2020年度十大教育热点前瞻

发布时间:2020-03-25 14:29作者:小编来源:中国教育报点击量: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收官之年,也是即将开启新征程的一年。同时,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教育系统正在快速调整。那么,今年教育热点有哪些?教育如何应对?

年度十大教育热点前瞻是长江教育研究院每年年初对当年教育发展与改革形势所作的前瞻性分析。自2016年首次推出以来,连续四年都较好地预测了当年的教育热点。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收官之年,也是即将开启新征程的一年。同时,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教育系统正在快速调整。长江教育研究院紧随这一时代脉搏,梳理出2020年十大教育热点。

 

01停课不停学(教)

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是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导致开学延期期间,教育部门和全国中小学、高校积极应对,通过开展线上课堂和指导、开放免费学习资源等多种方式,保障学生居家学习,为疫情后开学做好准备。

教育部近日协同其他相关部门积极部署停课不停学工作。首先,统筹开放已有学习资源,针对中小学开通了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专用电视频道,免费提供教材电子版,部分省份向全国免费开放网络学习平台等;针对高校免费开放全部优质在线课程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等,结合教师线上指导保障课程学习。其次,在线上课程学习之外,提倡学生进行自主的、广义的学习,加强防疫、公共安全、心理健康等知识的学习,加强体育锻炼,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另外,大力保障学生在线学习条件,尤其是保障农村和偏远地区学生的学习需要。

停课不停学是我国教育系统一场大规模在线教育实践,为此,教育系统对在线教育、自主学习、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公平等多个重要问题进行了反思和讨论。这些必将促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

 

02大规模在线教育社会实践

本次疫情期间大规模的在线教育,是对我国近年来大力发展在线教育、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果的深刻考验。

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已形成较完善的网络教育资源服务体系,教师、学生信息技术素养不断提升。2012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从国外引入后,激发了一次在线教育建设的高潮。2019年教育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进一步扩大优质资源供给,构建扶持政策体系,形成多元管理服务格局。虽然已有一定基础,但本次疫情下的大规模在线教育并非常规在线教育,所有课程长期的在线教学、教师的在线教学准备不足,学生家庭网络条件不等,都给在线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本次大规模在线教育不仅是教育系统内的教育方式问题,而且激发了全社会的广泛讨论。

本次实践检验了我国在线教育的建设成果、所暴露的问题,必将引导疫情后进一步有针对性的建设,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

 

03公共卫生安全教育

公共卫生安全教育是在各类学校和全社会普及公共卫生预防和应对知识,中小学是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的重点。要培养学生的公共卫生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启发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地预防公共卫生问题的发生。

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了我国公共卫生的隐患,警示公共卫生安全教育有待加强。2007年教育部曾颁布《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对各类公共安全事件,包括公共卫生事件的教育都提出了分年级的针对性意见,要求学校将公共安全教育贯穿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本次疫情暴发后,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迅速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公共卫生安全问题频发,带来的风险极大,且极易酿成世界性问题。我们必须在全社会加强公共卫生安全教育,塑造良好的生态观念,形成和谐的生态系统,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尽力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保护人类社会的健康安全。

 

04教育系统应急管理

教育系统应急管理是教育系统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进行的一系列预防工作和应对措施,包括制定应急管理规划、进行应急管理制度建设、防范突发公共事件、加强应对能力建设等。

教育系统应急管理是整个国家应急管理系统的一部分。2003年抗击非典之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着手制定各部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教育部于2005年颁布实施《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2006年国务院颁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要求学校等基层单位加强应急能力、机制的建设。2007年,我国颁布了《突发事件应对法》,教育部据此于2010年成立了教育部应急管理咨询专家组。2018年,国务院专门设置了应急管理部,教育部与应急管理部等多部门在诸多教育问题上进行联合治理。按照刚刚颁布的《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成员包括应急管理部有关负责人。

教育系统应急管理是关系我国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大事,经过此次疫情,教育系统应急管理应进一步加强。

 

05高质量打赢打好教育脱贫攻坚战

高质量打赢打好教育脱贫攻坚战是在贫困地区大力实施教育扶贫工程,通过学生资助、师资保障、校园建设等措施,确保贫困家庭子女在各个阶段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消除贫困,促进共同富裕。

消除贫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实现了大规模减贫。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要打赢脱贫攻坚战,教育脱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措施。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要着力实施教育脱贫。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明确要求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2018年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印发《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着力聚焦深度贫困攻坚难点。2019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之一,其中推进教育精准脱贫是完成任务的重要方式。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之年,高质量打赢打好教育脱贫攻坚战,必将推进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为进一步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

 

06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

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是指秉持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理念,推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搭建各级各类学校衔接融通的立交桥

终身学习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现代公民的一项权利。20世纪70年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国际上兴起。改革开放后,我国也逐步开始发展终身教育。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应大力发展终身教育,1995年《教育法》规定国家要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为贯彻落实这一点,1999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终身学习体系。进入21世纪后,我国终身教育加速发展。党的十六大指出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要求构建终身教育体系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将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作为战略目标。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进一步提出形成更加适应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2019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

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的建成,必将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07实质性推进评价体系改革

实质性推进评价体系改革,是要克服五唯顽瘴痼疾,以评价促发展,为人才的成长提供健康的环境。

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和人才评价是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保障。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将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作为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并提出进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考试招生制度作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启动改革试点。同时,党中央、国务院先后颁布多项人才评价改革意见,要求形成以科学分类为基础科学化社会化市场化人才评价机制,并强调教师评价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把教书育人作为评价的核心内容。2020年初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启动强基计划,进一步落实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新高考改革正全面推进,破五唯各项行动也在陆续开展。建立健全科学多样的评价体系,必将促进我国教育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08提高中小学教师待遇

提高中小学教师待遇是在明确中小学教师特殊地位的基础上,依法保证中小学教师工资水平,优化薪酬体系,完善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政策,完善优秀教师表彰奖励制度,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以吸引优秀人才从教,使教师成为受人尊敬、令人向往的职业。

提高教师待遇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1993年我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并对中小学教师的津贴和退休金给予特别规定。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要求继续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以吸引优秀人才从教。2012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切实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和待遇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专门要求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重申不断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尤其强调完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

提高中小学教师待遇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必须建立相匹配的待遇体系,吸引高素质的人才从教,激励教师不断追求专业、创新。

 

09坚定不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坚定不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要坚决将教育发展放在第一位,全面执行教育优先发展的法律政策,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上优先安排教育,在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教育,在公共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深刻认识到教育对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1992年党的十四大首次正式提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要改革和完善教育投资体制,增加教育经费,以确保教育优先发展。1995年,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写入《教育法》。自提出以来,我国着力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尤其是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完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2012年我国首次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强调坚持优先发展,要求进一步完善教育现代化投入支撑体系。

扩大教育经费投入是落实教育战略地位的关键,必须不断健全保证财政教育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优化教育经费结构,保障教育经费投入稳定、增长。

 

10编制十四五教育规划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将是“十四五”期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规划是我国国家治理的重要政策工具。我国自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始第一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迄今即将完成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教育事业自“八五”时期起,开始单独进行规划,称为“全国教育事业第八个五年计划”。随着我国向市场经济的重大转型,“十一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称为“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并自此以此形式命名每五年的教育规划。2019年《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完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高度肯定规划的意义。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必须在保障圆满完成“十三五”任务的同时,评估“十三五”时期教育成就,在此基础上科学编制“十四五”教育规划,为下一阶段的教育发展描绘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