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第九届智慧学习学术周”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4-01-24 17:26作者:admin来源:北师大智慧学习研究院点击量:

2024年1月8日至12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九届智慧学习学术周”成功举办。学术周以“设计与未来教育”为主题,聚焦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各类关键教育场景的设计相关问题,涵盖学习产品、学习环境、按需学习、未来实验、AIGC在学校中的应用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多位专家和官员出席本次活动,来自伦敦大学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大学等高校的学者,网龙、华为、阿里云、腾讯等企业的代表,北京、天津等地区的教育管理者和一线教师,从教育、科技与设计融合的角度,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典型案例,为未来教育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一、“设计与学习”国际课程发布
在1月8日的学术周开幕式上,“设计与学习”国际课程发布,吸引了各界的高度关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课程教材与实验室处处长刘永强,北京设计学会创始人、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宋慰祖,北京师范大学副教务长周亚,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院长武法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副总编辑栾学东,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联席院长、网龙网络公司董事长刘德建,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联席院长黄荣怀,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副院长陈长杰共同为成果揭幕。
“设计与学习”国际课程包括一本面向高等教育的中文教材《设计与学习》,一本由国内外专家共同编著的英文书籍《Envisioning the Future of Education Through Design》,以及一门基于AI技术开发的新型慕课《设计与学习》。黄荣怀教授谈到,这套成果是在多年课程和大赛等创新实践活动基础上,邀请国内外专家共同打造,主要探讨了未来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阐述了适用于教育领域的NCIP设计方法,呈现了设计在教育中应用的典型场景和优秀案例,推动未来教育设计迈向“共同利益”。希望通过这套成果,能够吸引越来越多的师生参与到未来教育设计的对话和实践中。
“设计与学习”课程发布
二、专家学者介绍最新研究成果
北京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副院长陈光巨介绍了即将于3月1日启动的第七届全球未来教育设计大赛。他提到,大赛将设置高教、职教、中小学、企业四大赛道,“设计与学习”国际课程的发布为大赛提供了重要支撑,将指导全球的参赛者聚焦未来教育的关键问题,提出更有价值的解决方案。
斯洛文尼亚马里博尔大学教授Boris Abersek、加纳大学副教授Samuel Amponsah、南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Micheal van Wyk、斯洛文尼亚教育部数字教育部门主任Igor Pesek带来了全纳教育、数字教育等关键教育场景的研究成果,展示了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设计思维为教育带来的巨大潜力。中国教育装备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施建国以“设计赋能教育装备创新”为题,分享设计对于教育装备创新的重要性。作为全球未来教育设计大赛专家,他与参赛者一同探索通过设计思维来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途径,指导一线教师产出了多个优秀设计案例。施建国老师还介绍了智慧教育空间发展研究报告,从智慧学习空间的理解、样态、展望三方面展望了智慧学习空间创新探索。江苏师范大学教授王运武介绍了智慧校园和创客产品的应用现状。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魏顺平以教育数据和网络安全产品为主题作主旨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李葆萍介绍了学习空间设计的现状,分析了未来学习空间设计的底层逻辑、方法、机遇与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UNESCO IITE)国家教育高级项目官员Natalia Amelina以电子图书馆为例,讲解了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在促进教师能力与未来学习中心内容建设中的学术及实践价值。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Danimir Mandic与线上线下的听众共同探讨了新技术给教育带来的变革。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汪琼、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教授吴文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李艳燕围绕“智联计算与新一代学习环境”作主题报告。汪琼教授从ChatGPT横空出世的背景出发,指出将AI作为伙伴是智能时代的一种新学习方式,并分享了人机协同新学习理论和智能技术推动学习加工的重要观点。吴文峻介绍了教育大模型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分享了新一代智慧学习环境下的个性化自适应学习、群体化协同学习、人机对话的学习智能辅导等多样化学习方式。李艳燕介绍了《学习环境智联计算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五个子课题的研究进展,以及与示范区、联盟校的实践交流合作概况。

汪琼教授作主题报告
吴文峻教授作主题报告
香港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及发展研究院院长胡祥恩教授为听众带来两场不同主题的报告。在题为“Exploring the Horizon: AI in Advanced Learning Environments”的报告中,胡祥教授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角色,强调使用者在得到大型语言模型给出的问题后,应继续对其答案进行质疑和提问。在题为“Socratic Playground for Learning”的报告中,他介绍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和学习环境中可能扮演的角色与应用,以及人工智能在教育中使用不当可能带来的危机。
香港理工大学胡祥恩教授作特邀报告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Nancy Law讨论了为面向未来的学习而设计的重要性,强调学习者应有机会在团队中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社会情感弹性,以及在社会与技术交互的生态体系中体验虚实结合的学习和工作方式。斯德哥尔摩大学荣誉教授Vinayagum Chinapah强调了在农村地区建设学习型村落的重要性,他提出数字化转型是促进优质教育和技能发展的关键,需积极应对技术快速发展,提供培训并有效应用人工智能。复旦大学教授肖仰华介绍了如何利用人类教育评测理论对大模型进行认知评测,对人类认知与机器认知的异同,认知评测类别,大模型智能评测中智商测试和情商测试的概念与特点,典型大模型的评测方法、标准和案例等进行了分析。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Nancy Law作特邀报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放与远程学习教席主持人、南非大学教授Moeketsi Letseka为听众介绍了非洲大学在“数字学习”领域的优秀实践,强调了在线学习中培养学生数字技能的重要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工智能国际研究中心主任、伦敦大学学院教授John Shawe-Taylor分享了大模型及AI在教育中的作用,以人为本的AI系统的概念、特点和样例等,并通过案例阐释了如何衡量AI对教育的影响。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王绍峰分享“数字时代的教师驿站”的最新研究成果。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达婷介绍了“面向教育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测评环境”研究的进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放与远程学习教席主持人、南非大学教授Moeketsi Letseka作特邀报告
 
三、企业代表介绍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
多位企业代表参加本届学术周并分享教育产品应用案例。网龙网络公司副董事长梁念坚在“按需学习与未来实验室”论坛上发表题为“Future Education”的演讲,他认为未来教育将更加注重个性化,一刀切的教育模式将不再适用,而技术的进步将使更多的学生能够进行个性化学习。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副院长、网龙网络公司副总裁陈长杰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未来学习空间设计”论坛上发表题为《关于未来教育空间的玩学实践》的演讲,介绍了网龙数字教育小镇对未来教育空间的探索及实践。
网龙网络公司副董事长梁念坚作特邀报告
阿里云智能高级架构师代少贺介绍了教育终端产品和教育云平台的应用现状。国育未来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孙建枝分享了智慧学习平台和资源类产品。来自腾讯教育的张抗、读书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荆全齐、广州青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廖力等企业代表分享教育产品应用案例,介绍了智能学生终端的数字化教学实践、智慧教育云平台的落地与实践、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践等内容。
超星集团未来学习中心产品经理李玥玥围绕未来学习中心建设研究进行探讨。学大教育集团创始人兼CEO金鑫介绍了学大教育集团依托旗下的句象书店,立足不同城市的文化生活空间创意升级,构建多业态融合环境,以及引入AI和数字技术探索智慧书店与智慧图书馆建设方面的落地经验。众建筑/众产品创始合伙人、主持建筑师何哲分享了像城市的校园设计,展示了未来教育空间设计的多种可能性。
普米国际教育战略部负责人John Collick分享了移动的、流动的学习空间设计范式,介绍如何打破真实、虚拟和概念之间的界限。苏州驰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语音评测技术专家林远东分析了在教育技术改良运动和教育技术的融合中教师的角色变化与重要性。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OpenCompass大模型评测平台负责人张松阳围绕大模型能力评测,结合OpenCompass评测平台,逐步梳理“为什么需要评测?我们需要测什么?怎么样测试大语言模型?”等问题,并分析了K12教育情境下大模型的能力情况。Rokid创始人兼CEO祝铭明介绍了Rokid公司的AI+AR的核心能力,提出AR继移动互联网之后成为下一代个人计算平台的技术的时代已经到来。
四、区域教育管理者、一线教师与学生分享优秀案例
本届学术周活动还邀请到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一线教师和第六届全球未来教育设计大赛获奖师生代表,分享他们在工作和学习中的教育探索与实践。来自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的路虹剑、上海第三女子中学的秦岭分别介绍了各自所在区域和学校的虚拟现实课堂教学、教学资源到教学资产转变等现状。
北京市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学生发展评价处主任李兆端从“探五育”、“透六层”、“推五维”的角度介绍了“Gt5-6-5好学实验室”建设理念、技术支撑及实践应用经验。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教育发展研究学院沈伟春教研员介绍了具有教、学、研、评、管等教育服务功能的杭州市临平区智慧研修平台,以及推动教研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案例。天津市河西区教育综合服务中心李伟主任分享了河西区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的探索和未来学习的空间设计案例。广东省中山市教育技术中心孙仲廉主任从智慧教育赋能中山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建设目标出发,介绍了中山市一体化智慧教育生态系统及教学应用成效。河南省固始县教育体育局信息中心曹建国主任介绍了固始县智慧学习环境的建设背景、设计方案及应用成效,并提出了建设未来智慧学习环境的新设想。

李兆端主任作案例分享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王薇薇老师分享了一项基于“过程性数据反馈技术”的英语写作精准化教学研究。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曹舒旻介绍了她与团队设计的基于AIGC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异质学习空间。
五、圆桌讨论:为教育设计新思维搭建平台
本届学术周举行了两场圆桌讨论,多位专家针对热点议题,共同探讨新一代智慧学习环境的新想法和新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及AIGC在学校教学中的典型应用场景、潜力与挑战。
围绕“如何规划和设计新一代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如何赋能教育教学过程?”“智能技术如何支撑智慧学习环境建设?”等关键问题,清华大学孙立峰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郭宇副教授、北京市东直门中学梁燕副校长、湖南省天心区仰天湖赤岭小学张文校长、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第二小学张茂良校长、成都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朱宁老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朱松先生和网龙网络公司蒿亮先生展开交流对话。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席国际项目专家Awol Endris Adem、卡莫西友谊大学信息技术部门主任Eugene Masinde、网龙网络公司海外战略总监林凡和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费程共同探讨了四个议题:如何将更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融入未来的教育,如何将体验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PBL)方法应用于文科领域,如何使脚手架理论和按需学习等理论与教育的未来发展相契合,以及未来实验实验室如何整合探究式学习的理念。
“智联计算与新一代学习环境”论坛圆桌讨论
本届学术周得到了北京设计学会的大力支持,网龙华渔教育参与协办。活动设置了“设计与未来教育”、“智慧学习产品设计、评测与应用”、“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未来学习空间设计”、“智联计算与新一代学习环境”、“按需学习与未来实验室”、“AIGC学校典型应用场景与挑战”六大论坛。
期待政府、学校、企业等各界携手,进一步将教育、科技与设计紧密结合,助力未来教育与设计的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