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大课题“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结题鉴定会召开

发布时间:2015-10-28 16:41作者:小编来源:北师大智慧学习研究院点击量:

2015年9月30日,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大课题《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结题鉴定会在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第一会议室召开。结题鉴定会由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办郭秀晶副主任主持,中央电化教育馆馆长王珠珠、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韩锡斌、北京师范大学崔光佐和李艳燕担任鉴定专家。北京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副处长田晓刚、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余胜泉等10余位领导和师生参会。
课题主持人黄荣怀教授从研究设计及研究历程、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成果明细及社会影响力三个方面进行了汇报。该课题在分析国内外有关“数字土著”、“新一代学生”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与养成、网络媒介素养、网络过度使用、家校联系网络沟通和网络闲暇生活五个维度,深入调查和研究了北京市中小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的总体状况,在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与养成、中小学生网络素养、网络成瘾、家校合作、休闲生活等方面形成了十个重要的结论:
(1)“数字一代”对新型学习方式具有强烈的诉求。他们越来越倾向于通过互联网获取课外知识;敏锐、快速接收各类信息;对于知识的学习习惯于“随机进入”;喜欢也擅长同时处理多种任务;喜欢游戏而非“严肃”的有条理的任务等。
(2)学校提供的教学方式与“数字一代”对新型学习方式的诉求之间极不匹配。目前多数课堂仍以传统的讲授型为主,学生课堂自学和参与讨论的时间存在较大差异;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不够理想,随着年级的增长经常预习的学生比例逐渐降低,从不预习的学生比例从小学五年级到高中二年级直线上升;学生普遍反映课业负担量大。
(3)中小学生在校内外使用技术的频度存在较大差异。他们在课外使用技术的频率很高,然而在普通课堂上却难以接入技术;上网场所更加体现出多元化和自主性的特点,移动上网逐渐成为发展新趋势,且高年级学生选择移动上网的比例更高,家中自己的房间仍是他们上网的主要地点;笔记本电脑和手机等技术设备正在成为学生经常使用的工具,但数字鸿沟的现象须予以重视。
(4)家校联系的形式以电话沟通、家长会和家校沟通软件平台为主,新媒体提供了更多元的家校联系方式。在传统家校联系形式(如家长会、家委会、家校联系本、校讯通等)之外,新媒体提供了更多元的家校联系方式(如微信群、QQ群、特定的家校APP)和家校互动元素(如家长为主导的家校联系更为常见、家校联系更为广泛);家校联系的内容仍以“学生的各种学习问题”为主,而对“身心健康问题”关注不够,家庭教育将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之一。
(5)北京市中小学生具备了较好的上网条件,触网年龄呈低龄化趋势。中小学生家庭拥有较高的网络普及率;学生的起始触网年龄在6岁至11岁之间,并呈低龄化趋势;学生平均每天累计上网时间随年级升高而增加;中小学生普遍拥有较长的网络接触时间、较频繁的网络使用、较丰富的网络接触内容;互联网已经成为北京市中小学生获取知识、休闲娱乐以及人际交往的主要媒介平台,学生利用网络解决生活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逐渐提升。
(6)中小学生的网络和媒介素养逐渐提升,并呈多极化趋势。学生的网络参与意识、参与程度、网络自我表达、网络行为反思和网络形象维护逐步改善;学生对网络信息具有较强的防备意识与质疑能力;在网络使用上体现出自主化与娱乐化的倾向。同时,依然存在网络参与不足与网络参与行为偏差并存、网络素养提升意愿强烈与学校媒介素养教育不足并存等问题。
(7)中小学生“过度上网”的比例略显上升趋势,但不超过2%。“过度上网”的比例从2012年到2014年分别为:1.4%、1.8%、1.9%,“趋于过度用网”的学生比例分别为:10.6%、6.7%、7.4%;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正常使用网络,网络使用状况总体形势较好;但处于“过度用网”状态学生的媒介素养明显低于“趋于过度用网”的学生,更低于“正常使用网络”的学生。
(8) “过度用网”的学生以长时间玩网络游戏和聊天交友为主要特征,在学习和生活中总体呈负面影响。在“过度用网”的学生中以网络游戏和聊天交友的比例达80%以上;与家长冲突多,在学习上得到家长的帮助少;他们认为自己与同学的关系不够融洽,在班级里的归属感不强,对自己的学习状态不满意,高年级的学生完不成作业的情况变得严重。
(9)相当比例的中学生睡眠时间达不到标准,个别学生睡眠时间严重不足。学生在上学日的夜晚实际睡眠时间从5小时至10小时不等,82.1%的高二学生每天平均能睡6-7个小时,74.3%的初二学生可达到7-8小时,90%多的小学生达到8-10小时。但是,有1.8%的学生反映他们每天睡眠时间平均仅有5个小时。
(10)中小学生的休闲方式以“趋向休息”为主,“网络休闲”将逐渐成为常态。近一半的学生属常规休闲型、约三成的学生属社交活动型、约两成的学生属休闲沉浸型;学生的休闲时间大约有四成(上学日37%和休息日43%)是基于互联网的;各年级在休息日上网学生的比例和时长都在增加。
该课题进一步分析了学生网络生活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数字公民如何养成、数字原住民新型学习方式建构、家庭教育改善和智慧学习环境建设四个方面政策建议:(1)青少年安全、有效和负责任地使用互联网是一个值得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建议北京市将“数字公民的养成”作为世界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切实强化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作用。(2)“数字原住民”的新型学习方式诉求与学校教育供给之间存在巨大鸿沟。建议北京市加大对北京数字学校的建设力度,以弥补校内外之间的数字鸿沟,在全国引领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模式创新。(3)城市移民和独生子女等导致的家庭教育缺失是当前教育变革的障碍之一。建议北京市在社区建设、家庭宽带网络建设等方面加大对家庭教育资源的供给,并加强媒体对家庭教育正面宣传的力度。(4)休闲时间的缺失和休闲方式的单一是中小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障碍。建议北京市在学校教育中切实落实学生减负的相关政策,加强对“课外辅导”产业等的疏导,并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充分关注智慧学习环境的建设。
经专家组会议鉴定认为,《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课题连续三年发布了北京市中小学生网络生活方式蓝皮书,及时、准确、全面地调查了学生的网络生活方式,客观、深入地揭示青少年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的总体状况,对于帮助教师、家长和政府全面了解学生,出台有效措施进行有针对性引导具有重大意义。研究成果创新性强,具有学术和实践双重价值,已达到预设的课题目标要求,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在某些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一致同意该课题结题,综合等级为优秀。


 结题鉴定会现场

鉴定专家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