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农村发展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17-07-18 15:18作者:小编来源:北师大智慧学习研究院点击量:

2017年7月17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下称“农教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教育与农村发展论坛——信息技术促进农村教育发展”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与会专家合影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习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扶贫必扶智,为农村人口提供有质量的各级各类教育是实现精准扶贫目标的重要基础。国际上,联合国在2015年通过了“可持续发展目标”,关于教育的目标明确指向“迈向全纳、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和全民终身学习”。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实现目标的难点仍然在农村。本次论坛召开旨在配合国家关于农村教育发展战略的实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2030行动框架”的落实,在国际教育发展议程下审视中国在教育与农村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并与国际社会分享,探讨中国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并探索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农村地区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论坛现场

 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有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教授,江西省上饶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任友群教授,华中师范大学王继新教授,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秦玉友教授,贵州省福泉市教育局蒋士萌局长,中国农业大学刘永功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袁桂林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中心主任张琦教授等多位国内知名研究学者及地市级教育单位领导、媒体代表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办公室主任赵玉池

会议开始,农教中心办公室主任赵玉池博士介绍了中心的发展历史、使命、主要研究领域及取得的成绩,并对本次论坛的背景和目的进行说明。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教授

 与会嘉宾重点对教育与农村发展的问题与对策、信息技术助推中国农村教育发展两大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周洪宇教授分享了“以信息化促进偏远地区薄弱学校教育均衡发展”为主题的报告,他认为以信息化促进偏远地区薄弱学校教育均衡发展、助推精准扶贫很有必要且刻不容缓,并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这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进行了有益探索。具体到中国,我们应健全“协同推进”的领导体制,建立“多方参与”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运行机制;聚集优质教育资源,加强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设施建设;启动实施中西部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攻坚计划;设立试验示范区,试点先行。

江西省上饶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任友群教授

任友群教授围绕“江西省上饶市互联网+教育精准扶贫”案例为大家分享了“互联网+教育精准扶贫在贫困县域的探索”,提出在农村贫困地区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离不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助力。具体来讲,首先须统筹做好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和试点先行,要注重发挥聚合效应,摊薄成本、提升效益;其次,要充分利用已有发展基础,将教育信息化投入重心从建设转移到应用和服务;处理好平台和端的关系问题。另外,还要坚持低成本、低门槛、高效用的原则,既要持续增加投入,又要用好现有投入是提升教育的根本所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院长黄荣怀教授

 黄荣怀教授分享了“新时期教育与农村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在历史背景和国际的大语境下探讨了农村教育问题,在教育制度、教育财政、教育矛盾、发展模式框架模型下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脉络,包括农村教育不同发展阶段的政策措施、成果成效和主要问题等。在联合国2030议程框架下比较分析全球九个人口大国(E-9)农村教育发展情况,探讨中国农村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世界样本,如何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框架当中传播中国的声音、讲述中国的故事,建构基本研究框架和领域,引进借鉴国际农村教育经验与方法,输出中国农村教育成果与经验。

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秦玉友教授

 秦玉友教授围绕“教育城镇化:异化样态与应对思路”的主题指出,城市教育扩容压力大与随迁子女入学难、县镇巨班大校问题突出与进城上学代价大、乡村学校小规模化与学生上学去留困扰多是教育城镇化异化的三大影响要素,解决之道在于不仅要坚持城乡教育的特征思维、推进城乡教育发展均衡化,还要建立问题友好型教育城镇化治理模式,才能促进教育城镇化快速发展。

贵州省福泉市教育局长蒋士萌

 蒋士萌局长在分享福泉市信息化实践案例中指出制约福泉教育发展的瓶颈表现在校长岗位吸引力不强、学校编制管理僵化、激励机制不活、优质生源外流比例大等问题,为此,福泉探索出“四破四立”的发展道路,建立职级“负责制”、全员“聘任制”、人岗“动态制”、激励“捆绑制”等举措,使得社会对学校的认可度明显提高。

华中师范大学王继新教授

 王继新教授通过三年对湖北咸安700多位中心校和教学点的学生,及对已应用了数字学校管理方式和尚未应用数字学校管理方式的学生都进行了跟踪观测和评价,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及不同教学场景的调研,进而有针对的设计和实施了相匹配的教学模式,如同步混合课堂模式、同步互动专递课堂模式,以及基于多媒体的教学模式等,这些教学模式基本上可以解决了教学点开不齐、开不足课的问题。并结合其他县域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教育信息化促进农村教育发展方面成效显著且可推广的四种模式,即数字学校模式、双师教学模式、有组织的MOOC模式、数字资源全覆盖模式。

北京师范大学袁桂林教授

 袁桂林教授在分析农村教育的整体发展与政策制度中指出,城镇化和随迁子女教育教育问题仍然是中长期目标。消除行政隶属关系带来的差距,政策和制度着力点在县域校际间资源配置,特别关注农村教师和留守儿童两个弱势群体。

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

 何克抗先生出席论坛,并就团队数十年来扎根一线农村学校,亲眼见证了信息技术在助推中国农村教育发展历程中的巨大作用,他提到农村的发展分三步:脱贫、小康、富裕,教育也是一样,如何能够实现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信息技术为此带来了极大的可操作性。最后,与会专家从以信息化促进偏远地区薄弱学校教育均衡发展、信息化支持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模式与政策、教育城镇化等多个典型案例进行分享交流,并从多个视角进行了深入研讨。
      在讨论中,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尽管国家从政策、资源和配套措施方面给农村教育巨大的支持,但农村教育的发展仍然面临各种挑战,而信息化手段一定能促进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农村教育。但是,使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道路也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需要我们的政府、相关机构、专家学者在真实需求和具体环境下协同进行顶层设计并有序推进。在这方面,全国各地已经摸索出不少成功的低成本、可推广的模式和经验,有很多案例值得提炼、总结、推广。
      鉴于农教中心的重要使命是为教科文组织会员国提供服务,同时考虑到要配合“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会议也讨论了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分享中国经验”的议题。与会专家们高度认同将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的经验向国外引介的倡议,并在黄荣怀主任提出的框架和路径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意见。农教中心将在会议讨论的基础上,设计、启动系列报告的撰写,争取为国际教育议程的落实提供中国视角。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UNESCO International Research and Training Centre for Rural Education)是中国政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建的唯一为发展中国家在“教育促进农村发展”领域进行专门研究、培训、信息传播和网络联系等工作的国际机构。中心于1994年在河北保定成立,为进一步提升中心的国际影响力并更好的为教科文组织会员国提供服务,中心于2008年迁入北京师范大学。中心重点在技能开发、教师教育、性别平等与女性领导力、信息技术促进农村教育发展四个领域实施系列项目和活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