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网:高校校园关闭期间如何确保高质量的教育国际网络研讨会举行

发布时间:2020-04-20 17:43作者:小编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网点击量: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中的应用日趋广泛,教育的未来形态将依托于技术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成为适应时代、变革世界的重要力量。201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了“教育的未来”(Futures of Education)全球倡议,旨在重新思考教育现状、共塑教育未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范围内暴发,给教育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如何有效应对高校校园关闭期间在线教学带来的诸多挑战,并利用技术扩大高等教育外延、深化高等教育内涵,以应对日新月异、复杂多元的世界格局,是各国教育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图片1.jpg

  北京时间2020年4月17日, “Futures of Education: How to Assure Quality Higher education during University Closures(教育的未来:高校校园关闭期间如何确保高质量的教育)”国际网络研讨会召开。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SLIBNU)、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UNESCO IITE)、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UNESCOINRULE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UNESCO ICHEI)共同发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学习研究与发展中心(CRADLE, NTU)、阿拉伯教科文组织(ALECSO)、国际智慧学习环境协会(IASLE)联合举办,网龙网络公司旗下全球在线学习社区Edmodo提供支持。这是继“How to Keep Students Learning during Schools Disruption in COVID-19 Situation(教育战疫,停课不停学)”和“How to Help Children be Active Learners at Home during Educational Disruption(学校关闭期间居家主动学习)”之后的第三次国际研讨会。本次会议邀请了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新加坡、俄罗斯、日本等多国专家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围绕教育的未来、高等教育、智慧教育等议题展开讨论,全面分享各国经验,积极寻找教育对策,创新发展智慧教育。

  研讨会上,项目组核心成员杭州师范大学教授杨俊锋代表项目团队分享了正在研制的手册——《高校校园关闭期间的弹性教学指南:如何确保高质量的高等教育》(Guidance on Flexible Learning during Campus Closures: Ensuring CourseQuality of HigherEducation in COVID-19 Outbreak)。该手册由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联席院长黄荣怀、刘德建带领学术团队共同完成,从弹性教学的课程设计、混合式学习的弹性策略、数字学习资源及学习工具、多样化的弹性教学活动、在线学习评价等方面展开,反思了当前教育信息化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现状,指出了教育者角色在信息化进程中发生的变化,探讨了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有效融合,研究了如何弥补学生之间的成就差距、如何通过新兴技术实现教学法的变革等问题。通过多样化的国内外高校教育案例,该手册针对高等教育的各个环节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以期为世界高等教育从业者及研究者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主任展涛指出,我们既要全力应对疫情下的挑战,也要抓住机遇展望教育的未来。受疫情的影响,教育领域更早地迎来了数字化改革。这预示着,高等教育要逐步向普遍化、数字化、创新化方向发展。未来的高等教育资源将打破校墙的壁垒、超越地域的限制,让人人都可以参与学习。教育工作者应为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做好充分准备,以技术驱动教育改革,以创新引领教育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主任、中国南方科技大学教授李铭指出,为应对疫情挑战、解决教育难题,中心联合多个高校与企业,共建了国际网络教育学院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Online Education,IIOE),为发展中国家教师提供ICT培训,帮助教师适应在线教学。李主任特别强调了IIOE的几大特点:1)提供了第一批包含多语种服务的在线ICT课程及ICT能力测试工具;2)通过开发质量保护框架及配套质量测评工具,有效保证了培训的系统性;3)面向发展中国家开展了师资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4)作为一个公益性开放平台,致力于实现共建共享的开放资源。

  随后,各国专家学者们进行了知识经验分享,探讨了全球教育的挑战、未来教育的机遇、高质量高等教育的维持等议题。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教育技术、教育创新与教育学系教授Chris Dede提出了全球数字经济下的终身学习新模式——“60年高等教育(The 60Year Curriculum)"。他认为,人工智能、物联网、3D打印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会极大地变革未来的职业发展。教育者应积极构建智能化的教育系统,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为终身职业规划做准备,帮助学生在社会、文化和职业岗位上表现得更为出色。他强调,工程学习(Engineering Learning)将在未来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工程师们将通过与教师合作设计教学活动,大幅优化学习效率、努力提升学习效果。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育研究院教授Diana Laurillard介绍了高等教育在未来发挥的重要作用。她以合作建设慕课平台为例,总结了在线教学遇到的各种挑战,探讨了如何通过合作式学习来汇聚灵感、构建知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升课堂参与度。她指出,未来的高等教育将以合作的形式展开,教育者应致力于提升教育的包容性和广泛性,关注人类所需,灵活应对世界形势变化,大力推广混合式学习及课程,并争取社会各界的合作与支持,让教育能够适应时代、迎接挑战。

  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大学教育学院教授Isak Froumin分享了疫情影响下俄罗斯高等教育受到的冲击。他提到,俄罗斯不同高校采取的应对措施存在差异,大部分高校的实时交流系统无法满足在线学习的开展,或没有使用学习管理系统进行教学活动组织,少数高校甚至缺乏必要的在线学习设备。同时,基于学情统计数据,尽管大部分参与在线学习的学生能够较好地调整和适应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给予积极的反馈,但有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在线学习相对传统学习方式而言效率较低。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思考对策,创新在线学习方式,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

  来自中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也参与了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在疫情影响下更应拥有长远视野,透视未来教育,并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高校教育现状,提出建议。

  日本信州大学林宽平副教授(Kampei Hayashi)表示,日本高校的在线学习实践中存在着师生信息化素养不足、硬件设施不完善、语言隔阂较大等问题,这启示教育者要及时调整、灵活应对,如适当放宽在线资源的版权限制、着重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关注需要特殊补助的学生群体等。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吕赐杰(Chee-Kit Looi)从危机与机遇两个角度,分析了停课期间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情况,探讨了在线平台对合作交流的影响。他认为,高校需要重新审视自我、创新体系,技术平台应整合世界各地区各学校的在线学习模型,实现技术革新。

  中国南方科技大学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高级专家赵建华指出,探讨未来的高等教育,应以当前的教育体系和统计数据为基础,分析利弊,创新改革;教师们可以积极利用IIOE平台自主提升信息化素养和教学能力,加强合作互助、共享知识经验。

  香港教育大学教授林质彬(Cher Ping Lim)分享了香港教育大学采取的应对措施及开放教育资源网站,提出要将短期的教育对策与长远的教育规划进行对接,助力教育改革,铺垫未来教育。

  黄荣怀简要总结了本次网络研讨会。黄荣怀指出,即将发布的手册——《高校校园关闭期间的弹性教学指南:如何确保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不仅是为了应对新冠疫情下的停课危机,更是在“教育的未来”全球倡议下,分享实践经验,展望教育未来。疫情终将过去,在校园关闭期间的这次高等学校超大规模在线教育实践,不仅基本“维持”了教学,而且通过多种创新方法来保障课程质量,其理念、举措和手段必将会给全球高等教育的“未来”产生诸多启示,具体包括:

1. 重新定义大学的形态。高等学校在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教育教学行为通常是在独立的校园中发生的,具有相对独立的课程、教学和服务等系统。目前在校园关闭期间,高校通过直播、短视频和开放资源等形式提供课程,让每个学生都拥有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效。互联网已成为提供有效教学和学习工具的主要途径。借助社交媒体、短消息小程序和聊天论坛,学生可以与老师或其他同学保持联系。这迫使人们重新思考高等教育中的数字校园、信息素养、数字化治理、学习体验、教学改革和支持服务等普遍关注的问题。

2. 改变教育工作者的角色。高校正创造性地利用新技术来逐步帮助教育工作者改变教学方式,以应对突发紧急事件给学校教育带来的巨大变化。教师们在通过互联网“迁移”课堂教学的同时,或多或少都在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帮助学生参与在线讨论和协作学习,努力提升学生“基于项目学习”和“基于问题学习”等自主学习能力。如今,学习活动更多地由学生自己来选择和控制,教师已经或正在扮演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3. 整合正式和非正式学习。高校尝试采用弹性的教学计划,综合考虑学生以前的学习成果、多种形态的课程和课外经验来进行学分评估。学校通过对学习成果的辨识度分析和这些经验的价值判断,认识到了非正式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和教职员工对终身学习的认识,并激发人们对“自我导向学习”和“带有好奇心学习”的兴趣。

4. 缩小学生群体的成就差距。成就差距反映出学生群体之间的入学率和学业成绩差异,但从国际视角来看,这种差距与学生群体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种族或性别等因素密切相关。新一代信息技术让各类群体的学生更容易利用学习资源和认知工具。另外,在线教育或混合式学习的策略提升了对个性化和适应性学习的支持服务,改变了传统高等教育范式的“一刀切”方法。

5. 通过新技术变革教学法。尽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改善大学的“学习和运行质量”提供了潜在可能性,但是对那些“固守于现有组织,沉浸于当前状态”的学者而言,要进行改变是很棘手的,加上技术更新换代极快,教育手段往往难以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在当前疫情阶段,高校正在努力优化学校的信息化环境,让所选择的技术和工具以量化的形式深化学生的学习产出,并规范技术和教学法研究的流程设计,真正提升师生的教学和学习体验,以便教师可以“高效而务实地”使用信息技术来改革教学。

  最后,黄荣怀强调,未来教育的探讨不会止步于此,而会成为教育领域的长期议题。教育者们应勤于思辨、上下求索,共同寻找未来教育的答案。

  日前,由黄荣怀、刘德建带领学术团队完成的《弹性教学手册:中国“停课不停学”的经验》和《学校关闭期间学生居家主动学习指南:如何提升自主学习技能》已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UNESCO IITE)官方网站发布,并得到阿拉伯教科文组织(ALECSO)、国际智慧学习环境协会(IASLE)、ResearchGATE等国际组织和学术网站的转载和报道。SLIBNU将继续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阿拉伯教科文组织等国际机构的合作,探究教育的未来形态,进行系列手册的研制和网络研讨会的开展,促成研究项目的国际合作与支持。